评分及书评

4.7
14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蓝田玉暖,沧海月明

    这是我必定要推荐给任何人的一部作品。第一次读完这本书,不记得流过几次泪,不可名状的震撼和感伤。若干年之后,我才慢慢体悟到:所谓的震撼,是因为书中的玉文化,书中有关回族习俗以及丧葬文化,也因为时代带给每个人深深的烙印;所谓的感伤,为了玉碎,为了月陨,为了沧海桑田无情的变迁。在我的意识里,这是一部唯美的作品,我向来吝啬去买书,因为在我看来很多作品就像快餐盒一样,里面曾经包裹着什么很快就被人遗忘,而这个盒子也会被丢弃。只有经典才是精美的工艺品,可供你反复观赏体会。只有这样的书才值得购买收藏。于是,在我偶尔大方的时候,买的第一批书就有《穆斯林的葬礼》。在之后的教学或者与书友交流,让我推荐书,就一定有这本书。其实,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玉、月双线平行推进 —— 当时还不知这可以称为平叙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当你正跟随主角心惊肉跳之余,下一章,却把画面切换到了另一个场景。让你牵挂,让你欢喜让你忧。玉无瑕,月皎洁。不论是爱情还是温情,不论是人生还是人性,都萦绕着纯美的光环。而有一次读到李义山的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不自觉地将这两部作品联系在一起 ——“当时惘然,此情可待。蓝田玉暖,沧海月明”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关于爱和美的悲剧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本书,是我大学时候读到就无法忘怀的。昨天开始重读,依旧停不下来。读完,好像跟着书中的人物重新活了一遍。十年前读此书,吸引我的是其中的爱和美。书中的核心人物:新月无疑是最美的!围绕在她身边的主要人物,他们也各有各的美,当然这是在外人看来,在他们心里,其实是各有各的的甜和苦。这一遍重读,尤其觉得苦。苦和甜互相映衬。美吸引着人,甜安慰着人,苦煎熬着人也净化和升华人,有时候也压倒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穆斯林家族血泪史

        看完的过程让我很难受,书中人人的人生都难,总是不圆满,正如我们自己一样,也深刻的体会了真正的穆斯林家族对信仰的忠诚,比如韩太太;以及对事业真挚的热爱,如韩子奇和楚雁潮;各个人物情感十分鲜明,包括韩子奇死前对自己过分痴迷于玉的悔恨也让人揪心,这些人物就这样展现在我面前,一言难尽。不过最让我感动的是里面几辈人面对爱情所产生的纠葛,最后看到冰玉 30 岁时写给女鹅的信让我感到这是一个少女成熟后对爱情的认知。“爱情并不像一个少女所想象的那样美妙,它的背后,往往是陷阱、是深渊!爱情常会对错误视而不见,永远只以幸福和欢乐为念,它任意飞翔,无法无天,打破一切思想上的锁链。欺骗永远只能秘藏在心间,守法、守礼,道貌岸然,它除开利益,什么也看不见,永远为思想铸下铁监。”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间的生命力

          理工男很少读大部头小说,但这部作品在大学里的图书馆拜读此书时的那种感动,惋惜,震撼,甚至泪水都还历历在目!人物姓名即使是主角都忘了,情节梗概在这快 20 年的岁月里还坚强的留着。记忆没有变成葬礼而随风飘去,文学作品的力量对我留下的是无尽生命力!玉,月的交叉出现,让历史,现实交替浮现在读者面前。这次拜读就连作品谋篇布局都让我觉得精妙匀称,性格情节冲突环环相扣!没有文学才华但是可以享受如此饕餮盛宴真是可以融化这虽然 “狗日的” 艰难的中年!玉是手艺人细水长流的玉,也是一腔抱负成就事业的玉,月是时代新青年孕育的月,月是纯洁清澈无暇的月,星是微弱却倔强闪烁的星,雁是孤独坚韧的雁,被宗教和世俗牵绊的璧,苦命却知足有爱的姑妈,还有那个时代烙印的同学!一家人的分分合合,一个民族的磕磕绊绊,残酷的战争,特殊的时代,在一个个家庭里埋下种子,苦难也罢,幸福也好,都在自己的认知逻辑里拼命挣扎,努力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故园虽在,人世沧桑

            这本书讲述了上一代对玉的极致追求,经历了特殊年代的战乱、文革与穿插其中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以下一代(儿子一家)对玉、对钱财平淡至极结尾。问世间?有几人能对好物解脱。阅读的过程中,对这句话体会深刻:爱与不爱是可以感知到的,没有温情的家始终在苦苦索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部玉月故事 三段爱情悲剧

              故事结构安排独具匠心,作者语言功底深厚扎实。那样的年代,谁有能说谁是自私的呢?谁又能向谁保证,什么是爱情。人生,命运,选择…… 总是令人茫然又无奈。一个始于葬礼的故事,也止于葬礼,似乎是劫数,似乎是命运。然而新生命的诞生,又总让人看到希望。正同鲁迅先生《野草 希望》中那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隔 10 年再读本书,带来的震撼远超 10 年前的那个小屁孩,更让我想好奇的是霍达女士的何种经历让她有如此深的感受和洞见,30 年前写出这种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书中的一部分读出了《死亡诗社》的味道,我肯定会买一本实体书,再等 10 年再读一次。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什么是信仰,什么是爱

                  一本书,两条线,悲戚戚。韩子奇和他师傅对玉的敬畏、钻研和执着,这就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匠人精神。他们为玉而生,为玉而死,把玉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事业,让人敬佩。回回之间天然的信赖与大爱(师傅收留韩子奇,韩子奇夫妇收留姑妈),让人感动;同时回回的规矩与约束(只能与回回通婚,葬礼女人不能送别),又让人痛心…… 这大概就是信仰的力量罢。老一辈的三人是良缘还是孽缘;天星与新月这对难兄难妹,在爱情面前的坚持与挣扎;楚老师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让我想起了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的美好与期待;淑彦的善良迷茫与老公对她的疏离…… 每个人都渴望真爱,每个人都有缘由,每个人都面临压力,他们的遭遇都是不幸的,他们的遭遇又都那么的真实。爱情应有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样呢?韩子奇是没有担当的吗,楚老师爱的不够热烈吗,天星真的是沉默寡言吗,壁儿真的不懂得爱吗,玉儿真的背叛了吗,姑妈真的疯疯癫癫吗,新月真的越矩了吗,淑彦真的无知吗,那帮可爱的学生们真的是坏吗?大家都喜欢喜剧,但悲剧更能发人省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如梦一场

                    作者在此书中描写出人物个性鲜明,人生主线也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生都会让你有几点感触。给我的感悟主要有以下几点:1. 结婚不能太早,先要充分体会爱情;2. 一切物与明都是身外之物,不贪恋;3. 知识改变命运,活到老学到老,不然容易做蠢事;4. 万事存在轮回,平日多积德行善,否则日后遭报应;5. 战争是万恶之源,一定要避免;6. 宗教是信仰,可以克服人性的弱点,但也会压抑人性,要辩证地看待,也要与时俱进;7. 描写家族历史的长篇小说中,好像常有个性突出、叛逆,遇到真爱却又往往被世俗侧目,而且短命的女儿形象,但生活中应该不常见;8. 人终究对抗不过时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玉的长河也是命运的长河

                      sir 有个观点,读书读一遍是为了陷进去,而读第二遍是要跳出来。而这本书,无论我读了多少遍,我的心总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情感变化而起起伏伏,总难跳出来啊!我也曾见过这样一个观点,看一个人写的东西其实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她对生活的诚意,对爱情的诚意,对朋友的诚意,对读者的诚意。同样,我也坚信写作决不是刻意卖弄各种技巧手法,文字流落于笔端应当是自然的,真情实感的,诚心诚意的。是的,这书,这文字正与我的心神相契合,令我久久难以平静,的确,作者没有辜负那句话 —— 这是一个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我从她的手中接过这孩提,自然心中也是沉甸甸的。细细品读,恰若看着这孩提一路的成长,正如作者所言,这当中净化了我的心灵,我的心神也跟着她一并在成长!至于书中内容,留一份白,请朋友你啊将它填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蓉儿终究变成了郭伯母🤣

                        玉王改变不了命运;妈宝收获不了幸福;文艺青年拯救不了爱人...... 这些人背后都是韩夫人的 “控制”。“蓉儿” 变成了 “郭夫人” 就是不幸的开始。但这个可怜的女人,没有被疼爱。唯一完美的人是新月,被爸爸爱、妈妈爱、哥哥爱、嫂子爱、男友爱... 几乎全家都爱她,虽然这个家庭内部互相并不爱🤣。这么完美的角色,剧情需要只能让她牺牲了,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手艺人的执着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高一的时候。第一次看完时,心里很受触动,就是觉得太悲了,我什么都不想干,趴在桌子上。一晃十四年过去了,我又看到了别的东西。真得是随着阅历的加深,人是在慢慢成熟的。就目前而言,我看到了手艺人的执着,不论是老师,还是韩子奇或其中无名的手艺人。人应该有自己不愿意妥协的东西呢,不是吗?不然和机器有什么差别?不然为啥我是我,不强调个人主义,强调独特性、差异性。别人不是我,他们如何我的想法,同样的道理不是也适用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有个说法,文艺作品分两类,一类是娱乐性,一类是思想性。娱乐性就是指顺着你原有认知,一味刺激你爽点泪点的作品;思想性是指读完之后加深了你对人性对社会的认知,甚至颠覆了原有三观。穆斯林的葬礼就属于前者吧。但作为娱乐性作品,情节也就一般般吧,没有读武侠小说职场小说的颅内高潮体验,相反充斥了各种空洞的抒情。这也是我只给打两分的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人物过于脸谱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穆斯林的葬礼

                              这是一部悲情的小说,多条线索贯穿全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战争、建国初期为大时代背景;以穆斯林少数民族习俗与自由、开放的现代思想相互对抗为脉络一;以玉文化为脉络二;以三代人的爱情观念及追求为主要内容。用顺、倒序参差手法书写了 “玉王” 三代人的命运,最后都以悲剧结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精彩,看到后面有几次想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围绕玉器的故事,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

                                  韩子奇,韩新月,韩天星,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书中的主人公深深的刻在记忆深处。上初一时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打开了我对玉器、玉器匠人认识世界。韩子奇一个汉人一生恪守穆斯林人的习俗和信仰,至死才忏悔年少时的谎言,请求真主的原谅,此时已经无关于民族,只有心中的信仰。对玉的痴迷,有玉的品格,君子如玉,但玉又有瑕疵。对于韩家两姐妹的感情纠葛,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代传奇玉王,从零到一,从和平年代的风光无限,到战争年代的流离失所。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一种爱真的是跌宕起伏,深入人心

                                    十四小时看完了这本四千四百零一页的著作,第一眼看到名字,以为是讲的宗教类的故事。      刚开始看的时候,让我对回族有了一定的了解,还给回族的闺蜜雪儿打电话问她,了解回族的经文以及郑和也是回回人,这些都是我不曾了解的知识,在书的前半段我觉得是普及知识,再后来梁师傅做宝船时突然摔倒去世,我的心也跟着作者颤抖了,我的颤抖是因为梁师傅的手艺如此精湛,宝船完成后他可以改善一家老小的生活,我能想象到一个手艺精湛的师傅对作品的精益求精还有对家人的爱。梁师傅去时候,家人被汇远斋的老板趁火打劫,韩子奇假装投靠,其实是偷师学艺,再到后来的与碧儿成家(梁师傅的大女儿)韩子奇对玉的执着以及对玉器的痴迷超过了生活,不过话说回来,在那个年代人首先要活下去,所以文中写了他跟碧儿因为女儿学外语,上大学争吵一直没写什么原因,看到这里我当时觉得是不是韩新月不是韩子奇与碧儿所生,带着这个期待,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    韩新月,韩子奇的女儿考上了北京大学外语系,而且外语成绩也是班里最优秀的,其实在新月心里也一直有个谜团,她不明白为什么她上大学爸爸和妈妈的反应完全不同。照片中的妈妈跟她很亲,为什么长大后妈妈一直不怎么亲她。     一切都在新月生病后有了变化,她高中的班主任楚老师对她的关心以及两个人的爱恋,楚老师是汉族人,新月是回回,楚老师因为知道新月生命有限,他有对新月的爱,也有希望新月能活下去的希望,文中对他们两的爱情描述的不多,但是我看得时候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再后来新月知道了她妈妈不是她亲生妈妈,爸爸告诉了她曾经的故事,还把亲生母亲给她写的信也带来了,这时候我们读者才知道韩子奇跟玉儿之间的爱情,玉儿就是碧儿的妹妹。在战乱时期,因为汇远斋的老板冒充老侯给韩子奇写了封家到没落的假信,才导致了韩子奇有跟碧儿传统的婚姻又有了跟玉儿在国外的家。   总之,这是一本经典中的经典,有关于韩子奇与碧儿,玉儿的感情故事,都是传统,真诚的,更主要的是韩子奇对玉的执着超过了情爱。还有新月与楚老师跨越生死的爱情,哥哥天星在书中不善言谈,心里可是记得小姨,心疼妹妹,而他的初恋也因为母亲的阻拦有了变化,这个男孩子在书中被描写的知道母亲所做所为想要质问的时候,就想到他已经成家的妻子,所以还是选择默认了这一切。     这本书真心推荐,书中碧儿因为不识字跟韩子奇的沟通是少之又少,所以共同语言也是婚姻重中之重。感恩作者带给我这本书,不只是好看,而是震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想不到一个般配的标题

                                      看这本长篇的过程就像历经了一次漫长的海上航行,有希望的日出,有壮阔的海面,有汹涌的热浪,有绚烂的晚霞,有狂怒的风暴,有灿烂的繁星,有寂寥的黑夜,有无尽的等待。很多年前,成辰就推荐了这本书,直到今天才看完,心里翻江倒海,真的没办法通过简单几行字就可以吐尽读后感,否则也太不尊重作者从孕育到分娩这部作品的艰辛过程了。最想说的一点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可以追求自我的时代,真好;哪怕今天没有,以后肯定会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月” 与 “玉” 的故事交叉进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暮色悄悄地降临了墓地,婆娑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园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来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冰玉在琴声中久久地伫立,她的心被琴声征服了,揉碎了,像点点泪珠,在这片土地上洒落。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