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行动起来!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差点错过的一本好书。幸福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但它似乎没有确定的定义,因为,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标准。这些年新媒体的兴起,突然就有大批大批的人开始关注原生家庭,创伤经历等等,越关注,越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特别是这一次疫情,加剧了问题的爆发。于是我也不可幸免加入了心理学习大军,像在《你经历了什么》里有个印象特别深刻的比喻(曾经的小路可以依然放在那里,自己在旁边开辟一条高速路不就可以了)那样,这本书我最深刻的就是关于感恩,那是发自内心的正向情感而不是用于亏欠感的负向控制。当然,书中也有自主感还是他主,停滞型思维还是成长性思维;亦或是关系重建的 “我和他”→“我和你”。真是一本行动指南针。前提:行动!情绪是一个动词,重要的不是你感受到的到底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而是你在感受本身;自我是一个动词,重要的不是你形成什么自我,而是你作为一个主体与外界、内心时刻进行互动和改造的过程;幸福是一个动词,不要把幸福当成目标去追求,它是你在活出蓬勃人生的状态时自然会有的感受;人生是一个动词,重要的并不是评判你有什么样的人生,而是你的每时每刻都在如何生活;意义也是一个动词,它不是我们要去苦苦追寻的终极答案,而就是你此刻当下的生活本身。情绪、自我、幸福、人生、意义,就像自行车一样,只有在行动中才真实存在,停下来就会崩塌,因为它们不是冷冰冰的石头,而是鲜活的精灵,只在过程中呈现,但是当你捕捉时,却只能得到它们的片鳞只影。所以,不用再执着于这些心理名词,而是像精灵飞向天空、鱼儿跃入大海,尽情投入到生命本身的过程中去吧。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幸福是一个动词,不要把幸福当成目标去追求,它是你在活出蓬勃人生的状态时自然会有的感受;近年我们很喜欢说内卷,就是总体资源没增加的情况下,向内卷,争夺存量资源。其实心理也能内卷,很多人看上去很努力,也很用心,但其实并没有实质的突破和进展,反而一直向内卷曲。感受确实很辛苦,但一直去不到自己理想的状况。这本《无行动,不幸福》与其说是一本积极心理学书籍,更像是跟练手册。来吧,赵老师知道现代人在哪些地方总觉得不对劲,不幸福,它不仅从脑科学、心理学角度跟你讲原理,还能给你看完就能行动起来的指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行动即存在!迈向成长幸福之路~人真的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一生吗?积极心理学告诉你,是可以的!因为人有变得更好的天性和能力,只要做出选择和行动,你就会成为更好的自已,活出更精彩的人生!书中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行动】二字,人的情绪、自我、幸福、人生、意义这些都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唯有在行动中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存在,而且这些行动都应该🈶自主感的 (也就是主动而不是被动),让那种 “自愿地、发自内心地想做”【推】着一步步往前走,而不是被 “抗拒心、不情愿”【拖】着往前,这两种方式决定了你最终能不能达到终点。此外书还让我对一些词有新的认知:【能力感】【成长型思维】【稳定的高自尊】【防御性悲观主义】【心理表征】【自我关怀】【情绪颗粒度】【精神熵】【心理内卷】每个词都让我打开了新的世界大门,并且这门的后面都可以拓展出的心理学分支,等我去探索深究。每个怕让人失望的人,都活成了让自己失望的人。而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是【可塑性】的,你在心底里去由衷的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这个【成长型思维】一旦建立,你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作出改变,去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的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愿你我都能坚定不移,一路向前!开胃小菜品尝完,进入课程吃主菜啦!《赵昱鲲・积极心理学 30 讲》@赵昱鲲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积极行动,持续行动,追求成长,持续幸福本书大概是以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研究成果,阐述积极行动的效用和意义。我们身处现代社会,如何在各种信息充斥的环境中重拾内心秩序,如何在各种价值冲突中做出清晰的选择,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解脱,如何在随时席卷而来的各种负面情绪下怡然自处?这些问题,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解决之道就是行动,是以成长和不断寻求一种生命繁盛的行动。是面对匮乏不逃避,面对满足有更进一步追求的持续自我成长之路。书中诸多实用并且深刻的指导方法,值得反复推敲和借鉴。生命是个过程,终点或许是繁花似锦,也可能是寂静寥寥,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否持续行动,是否持续抗争,是否持续进步,是否在认清现实之后,仍然乃至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热爱生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57.第4本“怎样幸福”书评:有行动,有幸福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作者的答案,无行动、不幸福。本书的精华应该是 “今日行动”,拉了一个行动清单,思考一下,自己用得上哪些?怎么去用?引子:在我的生活里,最困扰我的问题是?针对困扰我的问题,我决定做什么?1. 三件好事 2. 关爱练习第一步,回想一下最近一年来,你受过的一次委屈、挫折或伤害。第二步,扮演一次安全型的父亲或母亲,把自己当成孩子。第三步,面对这个难过的孩子,你作为一个安全型的父母,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3. 真实地体验一次 “自我坦露” 拿起手机,打开微信通信录,从里面找到一个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人,主动发起一次联系,和他分享最近一周让你感到开心,但是你一直不太好意思和别人说起的事情。4. 情绪按纽请你想一想,你的人际关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焦虑、愤怒或者被抛弃的场景?当时你是怎么应对的呢?是激烈争吵,还是委曲求全?现在,我就把这个 “情绪按钮” 交到你的手里,请你回到当时的场景,暂停你的情绪反应,分析一下:第一,在你当时焦虑、无助、愤怒的背后,隐藏的需求是什么?第二,除了条件反射的那些方式,有没有其他更温和的处理方式呢?5. 和内心的大象一起重温快乐请你打开你的手机相册,把你过去一年因为开心、好玩而拍过的一张照片发给朋友,也说一说这背后的故事,尽量多描述描述你当时的感受。6. 探寻属于你自己的象与骑象人第一步,请你拿出一张 A4 大小的纸,画出你内心的大象。第二步,请你画完之后,仔细地欣赏画中的大象,和它安静地待几分钟,感觉一下,你的心里产生了什么感受?你可以通过这一步去感受自己的情绪。大象究竟是开心的、感激的、喜悦的,还是畏惧的、垂头丧气的?如果实在不方便画,也可以直接想想这些问题,并且将你的感受也记录到 “行动系统” 中。7. 一场 “自主行动” 请你结合 “环境激发” 的方法,把你目前所在的环境里,最能够激发你自主感的东西拍照发给我。可以是你的手机桌面,也可以是对你来说很重要的纪念品等,然后和朋友讲一讲它背后的故事。8. 回忆克服困难的经历请你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经历当中,有没有曾经你认为很困难做不到的事情,后来经过你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让你的能力感在那一刻蓬勃涌出?9. 为你自己设计一份成长型思维的 “语言清单” 10. 请你试着分析一下你的自尊类型 11. 结合香槟塔原理,倒 “成功” 的香槟酒,来滋养塔底的自尊第一步,回忆一下,最近一个星期内,你在工作或者生活上取得了什么成功的体验?请你至少列出一项。第二步,你可以把这些成功体验看作香槟酒,然后把酒从上到下注入香槟塔,我们知道香槟塔底层的杯子代表自尊,通过这一步你可以看出,那些成功经验是否能够滋养你的自尊。第三步,请你重新调整一下期望值,看看能否往香槟塔里倒入更多的酒。12. 练习培养 “足够好” 的思维方式第一步,仔细想想,你想要改善自我的哪些方面呢?可以列出三到五方面,然后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第二步,针对你列出来的这些方面,达到足够好的状态分别是什么样子?第三步,为了达到这个状态,你会先做什么?13. 制作 “关怀对话卡片” 14. 定义关系对于关系,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主地连接。你想要如何重新定义和父母、恋人、朋友或同事的人际距离呢?用圆圈分别代表你和别人,然后画一画属于你的人际圈。行动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你目前和父母、恋人、朋友或同事的人际距离分别是远是近呢?有可能离得很远,也有可能有部分重叠,甚至大面积重合。请你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画出来。第二步,再想想从现在开始,你希望自己和他们的人际关系保持在什么样的距离呢?你可以再画出一组。第三,请你简单说说你想这么画的理由。不管最后画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都没有对错之分,你只要选择对你来说最舒服,你最想要的,你内心真正需求的关系模式就好。15. 画家庭优势树画一画你的家庭优势树。这个练习能够以一个更加视觉化的方式,帮助你从积极的视角看待父母,并且加深你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理解。第一步,请你画出树的主要枝干,每个家庭成员,你和你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枝干。第二步,用每个成员的优势来装饰这棵树。请你尝试写下每位成员的三个优点,或者说积极的心理特征,并把它们填充到对应的枝叶中去。你可以想一想他平时生活中、工作中发生的一些事,或者其他人对他的评价,从中发现他的优点。第三步,填满这棵优势树后,你可以好好欣赏一下。看看家庭成员之间有哪些相同、相似的优点?又有哪些完全不同的优点?这些的背后,有没有更多的小故事?16.“课题分离” 行动第一步,请你想一想,最近一年来,你与父母意见不和或者发生争吵的一件事是什么?你们之间的分歧点是什么?第二步,设想一下,给你产生困扰和纠结的问题是什么?第三步,尝试将问题分类,哪些问题属于父母应该面对的?哪些属于你自己的课题?17. 进行心理理论的探索第一步,请你列举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存在的三个心理理论。它可以是关于男女角色分工、某个价值观、娱乐休闲方式,或者消费原则等。第二步,在这些心理理论中,哪些是你没有跟伴侣说过的,或者是伴侣还不知道的?你可以试着把你的心理理论告诉对方,并与对方讨论,哪些是他觉得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他希望通过协商互相妥协的。这样就可以让伴侣更深入地了解你。18.“60 秒愉悦点” 每天抽出 60 秒,主动向对方发起三个积极正向的回应。这些回应可以是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句称赞、一个拥抱,这些回应并不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但是会给你们的日常交往带来很多小幸福。我为你准备了一个 “60 秒愉悦点清单”,方便你进行行动规划与参考。19. 觉察伴侣 “爱的信号” 我为你们准备了 “爱的信号” 表格,上面记录了五个最常见的爱的表达方式:肯定的回应、全神贯注、赠予礼物、提供服务以及身体的接触。第一步,请你和伴侣分别选出两个自己最喜欢的 “爱的信号”,并在表格上面打钩。第二步,根据这些信号,马上为对方做一件事,享受爱与被爱的过程。20.“意义重建” 第一步,请你写下在上一段恋情里学到的,并且希望能够延续到下一段感情的三件事。第二步,请你再写下你不愿意代入下一段感情的三件事,比如,对关系的不信任、争强好胜等。21. 建立 “高质量连接” 第一步,回想一下,你在最近一个月里,在和同事沟通的时候,有没有做过影响甚至破坏连接感的行为?第二步,总结一下,在那次沟通中你没能做到的,是 “尊重、信任和支持性互动” 中的哪一点?第三步,做好反思后,你可以试着用今天的任何一在职场中,高质量连接不仅能让工作效率变高,还会让同事之间相处起来更加放松,发挥彼此最大的能量。22. 主动创造一次积极共鸣再和你复习一遍积极共鸣的三个条件:积极情绪共享、行为反应同步,以及互相关注。留意和你接触过的每一个人,也许是你的家人、伴侣、同事,也许只是公司的保洁阿姨,或者快递小哥等。23. 进行价值观观察的实践第一步,想一个你曾经或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抉择。第二步,想一想你在做选择时主要考虑到哪些因素?我为你准备了图片,你可以从中选出三个核心价值观,然后根据你的内心判断对它们进行排序。第三步,在最终的排序中,更靠前的是激发你正向情绪的成长型价值观,还是为了逃避失去的恐惧而形成的自我保护型价值观?它让你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你希望做出哪些调整和改变?24.“发现你的优势盲区” 可以以读这本书的名义来向你身边的人征集优势反馈。第一步,你可以直接复制我下面这段文字,发到朋友圈,或者直接发给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向他们征集优势反馈。第二步,把你收集到的都列出来,看看哪些优势是你知道的,哪些是你从来没有意识到的。25. 做一次 “优势迁移” 第一步,写下你最近遇到的让你感觉到不知所措、力不从心或是缺乏动力的一个劣势场景。第二步,清点你的优势,想想如何运用你的优势去面对这个场景给你带来的困扰。26. 做一次 “目标细化” 第一步,明确你在自我成长上的顶级目标。第二步,给这个顶级目标设定一个期限,是 5 年、10 年还是 15 年?第三步,从最接近完成目标的时间开始,写下你的计划,然后一点点倒推至今天。这个实践可以帮助你完成你的目标层级体系,你可以借助这次机会弄清自己和目标之间的关系。27. 做一个自己的 “意志力手账” 第一步,在一天将要结束之前,请你列举出投入你意志力的事件。第二步,观察这些事件,写下这些事件大概占用意志力的百分比。第三步,看一看这些事情中哪些消耗了你大部分的意志力。它们对你来说是重要的吗?请选出一件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将你的意志力重新进行分配。28.“五分钟起步” 实践第一步,列举一下你必须做但是又不愿意做的,或是曾经想做但是没有坚持下来的事情。它可以是你的运动、学习计划、工作计划等。第二步,在这些事件里选择出一件(对你来说最重要且最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在今天抽出五分钟时间做这件事。29. 做一次 “练习分类” 第一步,想一想你为了掌握工作、生活或个人成长上的某个技能,曾经做了哪些练习?第二步,这些练习中,哪些属于在舒适区的重复练习,哪些属于在挑战区中的刻意练习?第三步,反思一下,为了更好地推动心理表征升级,你会对这些练习做出哪些调整?30. 做一次 “乐观归因” 第一步,回想一下最近令你感到负面情绪的事情。第二步,请你参考时间、空间和内外三个维度,对这件事进行一次乐观归因。31. 进行一次 “情绪的自我学习” 第一步,在这 10 种积极情绪(喜悦、感激、宁静、好奇、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畏和爱)里选一种你最想拥有的情绪,然后问问自己:你最后一次体验到这种情绪是什么时候?当时你在哪里?你在做着什么样的事情?和什么人在一起?第二步,想一想:还有什么其他的事件或者触发因素能带给我这种感受?我现在还能做些什么来培养这种感受?32.“认识消极情绪” 第一步,回想一下最近你感受的消极情绪,然后在我为你提供的消极情绪表单中找到你认为最贴切的词汇,将它们写下来。第二步,选出你体会到的最强烈的一到两种消极情绪,想一想是什么原因让你感觉到了这种消极情绪,你有哪些应对它的方法呢?33. 做一次 “压力认知转变” 第一步,想一想最近的一段时间里,你的压力来源是什么。第二步,想一想当你面对带来压力的事件时,你会有哪些想法和认知。第三步,请你将其中的任务干扰型认知列举出来,并将它转变为任务导向型认知。34. 给自己制定一个运动计划第一步,从小开始,哪怕每天走路 5 分钟都是一个好的开始。第二步,善用人际环境,尽量找到一起运动或者鼓励你运动的人。第三步,完成计划之后,可以立即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比如听喜欢的音乐、吃美食。35. 做一次你自己的 “需求评估” 第一步,请你根据目前自身的情况,分别为这五种需求的满足程度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二步,结合你自己的评估结果,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尤其是高层需求,你准备做出哪些努力呢?36. 主动发起一次感恩拜访第一步,回想一下你最近或是曾经想要感谢的人。第二步,你为什么想要感谢他?第三步,请你以微信、电话或见面的方式向他表示感谢,37. 做一次 “惊喜助人” 需要做的就是出人意料地去帮助一个人。38. 制定你的消费优先级第一步,请将你一天中所做的事及其所花费的时间列举出来。第二步,选出其中花费时间较长的几项,然后列举出做这些事情所要用到的物品,这些物品便是考虑消费的优先选项。39. 写下你的人生憾事设想一下,如果你今天就会离开人世,你会有哪些遗憾呢?为了避免之后的遗憾,你打算先做些什么为这个经历做准备呢?40. 亲近自然可以专门找时间去公园散步,也可以在上下班的路上,调整步伐,慢慢体会自然的馈赠,感受日常的美。41. 做一次 “联想接龙训练” 第一步,你可以写下身边的一件物品。第二步,想一想与这件物品有关的其他事物,然后用接龙的方式把它们串联起来。42. 调整难度值第一步,列举一下让你感到倦怠或消磨意志的事情。第二步,通过调整目标和及时反馈的方法,试着想一想如何调整事情的难易程度。43. 回想你这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请你梳理一下这些年来自己的经历,然后从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珍贵的记忆,将它讲述出来。44. 一起来记录一下 “自己的转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