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近代史

    多一个看中国近代史的视角。洋务运动是不是真的像我们说的那么失败呢?清政府慈禧是不是真的就是顽固不化?袁世凯是不是真的那么差劲,为什么还会选择他做总统?袁世凯称帝是不是只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戊戌变法是不是只如康有为说的那样,只有他们在做呢?   历史一直在重复,了解人性以及社会背景才能更加理解一些事情,毕竟不能用我们的现在的视角看过去的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另一个角度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是任意打扮的小姑娘…… 本书另一个角度看近代历史,值得一读,值得深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同视角的近代史

        张鸣老师的书,补充了很多官方话语体系之外的史实,文字有趣,得出的结论也更温和,少了一些绝对意义上的批判性。过往风云人物的脸谱化可能是政治学的需要,但从历史学的角度来说,尽量还原人物的本来面目才是其目的。这会消解某些历史的厚重感和必然性,从而多了许多偶然性和轻快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辩证近代史观的启蒙书

          时隔多年,依然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时的震撼,尤其是开头关于 “三妇” 心态的阐述。看完就在想:原来近代史还可以有这样的学法。对于 70、80 甚至 90 年代的人来说,学习近代史无疑是痛苦的。老师不断在强调屈辱,学生不断感受屈辱。最令人无奈的是,曾经给中国带来无限屈辱的那些国家,在当时看来似乎仍然比我们强大很多:欺负过我的人,现在仍然过得很好,怎么能这样!就这点来说,00 后、10 后的孩子们就要幸福很多了。这本小书无疑为学习近代史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角度,即: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选取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的人物,透过表象解析其内在的驱动力。当然,多年后重读,也发现了这本书的不足。一是部分章节,例如 “义和团运动”、“北洋军阀” 时期的内容稍嫌散乱,不如晚清时期读起来线索清晰,也许是相关的内容本就比较庞杂吧。再就是作为一本小书,限于篇幅,难以对重要历史时间和人物做深入的剖析和解释,有点不过瘾的感觉。对于缺少相关历史知识的读者来说,也许会感到吃力。总体而言,我对本书及其作者张鸣老师心怀感激。是这本书,把我从对近代史的深深屈辱感中拉了出来,拥有和大多数不同的历史观,感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谁都禁不起放在火上烤

            阴差阳错,一步错,步步错,国运差了点,不正确的人在不正确的时间干了不正确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教科书上近代史做了多角度解读,对近代史上的一些臭名昭著的人物进行了其他方面的介绍,对人性的剖析令人印象深刻。比如,普通人认为清朝亡于慈禧专政,而现实是清朝本身国家机器已运转不良。而慈禧的一些措施多少延缓了清朝灭亡的速度,比如选用汉人名臣曾左李、主持新政。虽然她为了个人权利囚禁光绪、破坏戊戌变法,导致了历史倒退,但客观而论,这个行为也不能只怪她一人,是清朝顽固派推波助澜的结果,正如中国历史上多少次变法失败一样。而光绪帝的懦弱也加速了变法失败。假定没有慈禧,根据历史推测,到了光绪帝的下一代,这场变法也必然会失败。袁世凯是另一位可悲可谈的人物,北洋军阀由他一手组建,又在他死去后分崩离析。假定他不称帝,下一代北洋军阀也必然分裂。帝制取消后,缺少一种新的精神力量来维系系统,系统的熵增加速了系统崩溃。总而言之,从细胞到人体到企业乃至国家,都是以对抗熵增来存活或者发展下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进真实的历史

                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什么?了解真相,看看到底一个个历史事件是怎么发生的?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结果?我们从中究竟能够学到什么经验、汲取哪些教训、避免哪些失误?求真务实的态度很重要,毕竟有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历史是有些人想让我们看到的,那样就偏离了应有的轨道。张鸣老师的这本书很有见地,是学者应有的态度,虽然不一定正确,但相对客观,值得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很多新思路,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