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5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美国贸易政策史

    本书很详细的讲述了美国从建国以来 250 的的贸易政策的形成和变化和伴随着的两党及各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很详细但有些枯燥。是很好的资料查询工具书,主要分三部分:1.1763-1865 年联邦初创,美国主要是出国原材料,从英国进口产品,贸易战反映为税收战,主要美国和英国之间税收的争夺,导致美国国内对外贸易禁运,也引起了两次战争。2.1865-1932 年一直奉行高关税政策,名义上是保护国内工业,实质上是为了政府收入。3.1932-2017 年互惠阶段,美国对外扩张,从产品到从 1992 年开始资本输入的全球化。作者以大量的详尽事实资料,贸易战是国家之间各国政府间利益的争夺,贸易政策一直是引发美国国内政治冲突的源头,各利益集团相互博弈,为政客带来利益(腐败)。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不是美国制造崛起的原因,自由贸易也不是美国制造萎缩的根源。制造业的崛起,美国依靠的是因为资源带来的资金积累(国家分配廉价殖民地土地)国内储蓄的增长,移民带来大量技术工人劳动力的增长。这两项关键工业发展因素都和贸易保护政策无关。同样制造业的萎缩是由于技术进步(占 87%),而国内劳动力的教育没有跟上知识的升级,被外来高技术人员替代,而不是缘于产业外迁。通过 200 年的美国贸易发展史,国家工业和产业发展依靠的对基础设施和教育的投入,而不是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和限制移民(引进人才)都只能为政客带来利益,最终成本还是落在老百姓身上,看美国两党议员为各利益集团内耗争吵,现在回顾很多愚蠢错误决定,真怀疑其制度设定。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关于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的大书

      这是一本完全美国视角下的美国贸易政策 200 年演变史,其中有很多美国独特的想法,也有很多各国可能共通的内容,对于过去比较少关注国际大事的人来说,很有大开眼界的感觉。有几点印象比较深刻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对经济必然性。当经济繁荣,就会积累大量财政盈余,财政盈余过多就会还债,而巨大的财政盈余在当时,几乎是经济发展的噩梦,美国 19 世纪财政盈余大的时候,有 1/3 的现金静静的躺在国库,无法进入流通领域。所以,当盈余过多时,往往就是主张贸易自由,呼吁降低关税的时候,但是,经济繁荣之后总是萧条,而这样就容易造成一种错觉,就是降低关税会导致经济萧条,而增加关税会引发经济繁荣,这造成贸易保护主义更容易获得支持。贸易保护主义为了维持高关税的奇特办法。巨大财政盈余,容易成为降低关税的推手,因此主张贸易保护的就想尽办法用光财政盈余,包括提高福利,大幅增加退伍军人福利等等,甚至形成了畸形的补贴。贸易保护主义力量相对更强大。一般来说,贸易保护能让极少数工业资本家获得巨大利益,而自由贸易能让广大消费者获得微小的利益,因此,为了维护巨大利益的少数资本家会为此付出极大的努力,而广大消费者对微小的可能的损失完全无知无觉。这样的收益损失的不对称性,也导致了贸易保护者的力量相对更加强大。美国认为完全开放的自由贸易能阻止战争。二战之后,美国为错失一战后就实现全球贸易合作的机会而深感遗憾,因此二战后赫尔认为美国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去极力推动各国消除贸易壁垒,建立一个平等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另外,本书最后还有个有意思的说法,在国际贸易的历史中,美国向来对与别的国家的贸易逆差特别注意,为什么在与中国贸易出现巨大的逆差时候,并没有强烈的反应,显然曾经与日本逆差的时候反应完全不同。作者认为是两点,一是日本当时出口美国的东西都是日本自己的品牌,而中国出口的都是美国品牌,这减弱了美国人的抗拒心理。二是中国出口的都是美国已经不再生产的东西,即使阻止中国,也无非是换成从别的国家进口,因此动力也不足,这和日本主要出口汽车等完全不同。倒是没想到,中国一直被诟病的,无创意无科技含量,反而成为了默默崛起的巨大助力。

        1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或许在当前这个互惠阶段,美国贸易政策面临的一个更严峻挑战是,保护主义不断以新的形式涌现。2009 年大衰退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全球很多国家采用了微妙的监管歧视措施保护并支持本国企业。这些 “灰色地带” 的政策远远不如关税或其他边境措施那么透明,因此通过谈判清除它们的难度更大。此外,当前的贸易协定不仅涉及关税、配额和补贴等传统的贸易壁垒,对监管协调、制定产品标准和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同样高度关注,所以对国内经济的干扰程度也相应地 “水涨船高”,遇到国内的政治阻力在所难免。由于监管保护主义的使用日益普遍,达成复杂的贸易协定的希望又不断破灭,所以贸易政策前景的不确定性比过去有增无减。最后,我无法克制心中的强烈愿望,还是打算用预测未来政策走向的方式为这部长篇史书画上句号。如果说我们从过去学到的教训是 “(美国的贸易政策保持着)冲突下的稳定”,那么可以轻而易举地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未来的事态发展会和过去高度相似,互惠时代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如果说过去导致美国贸易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是内战和大萧条,那么现在很难预见什么时候会发生下一轮将贸易政策推向其他轨道的政治或经济动荡,尽管出现了特朗普总统在选举中成功突围这样的意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贸易的冲突》

          就像本书展示的那样,美国的贸易政策始终在政坛引发激烈争议。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各利益集团,通过不同政党和当选议员体现自己的利益所在,要么努力扩大出口,要么竭力限制进口。这些群体或者受益于国际贸易,或者受它所累。它们之间的紧张关系贯穿了美国的整个历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透过历史看贸易争端

            2018 年 3 月,伴随着美国对中国技术创新的调查,中美贸易争端的大幕就此拉开。同学们可能觉得这很突然。的确,经过四十年的稳定发展,中美两国的利益已经相互渗透,并且两国的政策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预期。此时美国发动贸易战一定会对美国自身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既然如此,这次贸易战从短期利益来看就很难解释,我们不得不求助于其他的视角,我所说的视角包括:长期利益与心理。


            关于什么是长期利益,其实美国人一直都处在一个摸索的状态。为什么说是摸索?这是因为自建国之日起,美国内部便存在种族、地区、阶层等各种利益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叠加在一起,使得究竟什么是美国的长远利益变得难以看清。尽管如此,建国之后很长时间之内,美国人却有一个共识:贸易保护。或许是因为受英国人管制时间太长,又或许是外部环境的压力,几百年来美国人一直以贸易保护为主流。这本《贸易的冲突》就是以此为切入点的。看完这本书,相信你就能对当前中美贸易争端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除此之外,我们再看另一个角度---心理美国人的心理在建国伊始已经确立,独立思考,注重个性已经成为每一代美国人的行为准则。当时的新教徒,严格地按照新教的教义要求自己,已经成为整个美国社会的共识。正是这种共识帮助美国快速地形成市场进而为经济乃至社会思想的发展创造条件,那么这个共识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导向市场的则是接下来我们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先来说说第一点 “共识的产生”,众所周知,美国的诞生始于一艘船,在这艘船上生活着一群新教徒,他们将达成契约作为在美国登陆的先决条件,这就为观念的磨合提供了平台。登上了陆地之后,他们又筹备了大陆会议,通过这种民主化的方式,共识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国开启了山巅之城的建造,并将新教作为立国之本。
            再来说说第二点 —— 市场的诞生。市场作为促进资源自由流动的根本力量,天然是与宗族相对立的,而基督教作为消灭宗族的重要力量,当然有助于市场的诞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基督教教义当中有两条,一是反对近亲结婚,二是禁止一夫多妻。
            这两者的共同点是促进了社会结构的扁平化,不同点是后者促进了睾酮水平的降低,而睾酮正是斗狠的生理学基础。社会结构的扁平化打破了人自由流动的界限,为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创造了条件;而睾酮则是在生理层面上促进了合作。有了条件,又有了动力,社会的自组织因此成为可能,而市场正是在这种自组织下生长出来的。
            有了共识人们便有了团结的可能,有了市场,人们便有了活动的场所,前后相加美国算是具备了非人情网络的初始条件。但光是形成还不行,最重要的还是得巩固。正所谓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幸好,市场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默认配置--竞争。以前人们常常会把竞争看成道德的反面大加批判,这或许是由于人们对恶性竞争的印象太深。在这里,我要带大家走出这个误区,走向真理,这个真理就是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社会公德。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竞争作为市场当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天然有其存在价值,至于这个价值究竟是什么,则需要费点心思去思考。一谈到竞争,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人对人或者组织对组织的对抗,这当然没错,但别忘了,在竞争当中人也是流动的,而且越竞争,人的流动越强烈,这已经成了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常态。试问:现在的年轻人有谁愿意为一家公司奉献终身?我看不到。
            考虑到自己终究是要走的,而在跳槽的时候,目标公司除了要看你的业绩,还要看别人对你的评价,因此,没有人因为预期要离开就万般不顾,有些人甚至是越跳槽越拼命地攒口碑。如果人人都这样,社会公德何愁得到不到发展。由此可见,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或许并不是人性层面的原因,可能只是我们讲究和谐,反对竞争,结果反倒丢失了适应这个时代的公德。这些先进的公德包括:勤奋、耐心、自律、甚至是 “虚伪”,这些共同构成了西方怪人的底色。
            共识来源于基督教,市场来源于基督教教义,而竞争来源于市场。这就不难看出基督教的重要性了。与此同时,它也从反面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古代中国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的原因,在这里我就不多加赘述了。在这里,你只需要记住一点 —— 有基督教,你资本主义出来得就快,没有基督教,你的资本主义出来得就慢。说回到美国,杰斐逊时期,美国虽然刚刚建国,但它的人民在英国早就已经受过基督教的洗礼了,况且到达新大陆的美国人还经过了筛选,这种背景下,自由、民主、平等很快在美国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述观点包含的趋势埋藏在美国人的内心,贯穿于美国发展始终,成为美国乃至西方成长当中的一条暗线,这条暗线在美国建国之初同样存在。因此,我将它作为杰斐逊思想的社会背景提了出来,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最后,从我所提的视角来理解,相信你已经对开头所提的那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没有的话也没关系,下面我就将把答案揭晓给你。
            首先,人们由于对新教的共识创造了市场,有了市场就有了竞争,有了竞争就有了社会公德,而这些社会公德作为养料又进一步地培养了共识。最后的结果是,共识越来越大,WASP 圈也越来越大,而对于圈外的人即其他种族地区的人则抱有越来越大的敌意,这是美国敌对中国的第一层原因。
            其次,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正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崛起,这种方式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怪人所理解不了的。人的天性之中有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就是对于理解不了的事物会产生害怕乃至抵抗的情绪,这是美国敌对中国的第二层原因。
            最后,正如我上面所说的,中国较晚的市场经济所带来的较为落后的社会公德引来了美国人的厌弃,这一点或许可以作为美国对中国不认同的补充原因。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当今中国的头等大事就是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只有这样,西方世界才能更好地接纳中国,中国才能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济学让我们避免踩大坑!

              经济学使我这几年的对经济发展丶经济形势,经济行为,有了很好的认识和理解!但有一点必须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贸易的《圣经》,理解贸易的必读书。

                要理解贸易,就一定要理解美国的贸易。本书给出了美国从建国之初一直到现在 200 多年的贸易政策,贸易政策在每个时期面对的挑战与问题并随之推出的每部法案,给出了法案制定背后真正的决定力量以及法案带来的影响,同时有客观的评价法案带来的真实影响。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整个世界的贸易像一张清晰的地图放到你面前,你不仅会对地图上每一站有深切的理解并对整体趋势有个大的体会同时对未来走向充满真切判断。你可以清楚的了解每个时期世界的贸易政策,同时你能够理解为什么这个政策被采取。读完这本书你在看待任何贸易政策与法案你都会知其所以然,在看待任何贸易政策时你都不在会被舆论所引导和干佬,你会有你自己的判断与理解并且是极大符合真相的理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美国历史上的两场战争都和贸易的冲突有关。英国对北美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独立战争和美国新宪法的诞生;而美国南北双方在贸易政策上的深刻分歧,为南北战争埋下了伏笔。第二,贸易政策一直是引发美国国内政治冲突的源头。共和党和民主党分别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贸易理念也不同,造成两党在贸易政策上长期尖锐对立。第三,高关税不是美国制造崛起的原因,自由贸易也不是美国制造业萎缩的根源。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关税贸易战并不能挽救美国制造。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国的贸易政策核心是服务美国人民的利益,代表者农业、工会和各制造商。众议员和参议员以及美国总统领导下的美国政府,首先通过关税来满足财政需要,后来是为了保护国内的生产企业,随着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的扩展,需要向全球出口所以不断。降低关税促进自由贸易。美国的政策长期是稳定的,短期内肯定是有波动,还是一句话,美国的关贸协定是为本国人民服务的,为其他国家带来的利益只是贸易的外生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何刚大课必读书

                      为了赶在下周收听何刚老师的《财经大课》,利用周末通读了道格拉斯・欧文的这部《贸易的冲突》这部书。本书梳理了美国从建国至今,200 多年来贸易政策的全部变化脉络,详细分析了,导致这些重大变化的政治和利益纠纷是什么。作者把美国的关税过程分为开国的高税收、自由贸易的严限制和二战后的互惠三阶段。究其根本,关税制度的变更是和国家的内政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作者认为,未来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巨无霸,互惠阶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我感觉,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也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把贸易与战争与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讲透的好书

                        鼎鼎大名的任职十二年《财经》杂志主编何刚在其得到《财经大课》倾情推荐的 50 本必读书目之一《贸易的冲突》其作者道格拉斯・欧文,是美国经济史学家。他曾任美联储经济学家和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经济学家,长期致力于美国经济和国际贸易政策的研究,是这个领域的权威学者。这本书是欧文教授多年学术生涯的集大成者,出版后受到了《经济学人》《外交事务》《华尔街日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一致好评。其核心内容有三:一是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都与贸易的冲突有关;二、贸易政策是引发美国两党政治冲突的关键因素;三、不同时期的贸易政策,对美国的经济增长产生样的影响。读这样大家推荐的大作,收获必定善莫大焉。推荐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将美国的贸易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从独立战争到内战,从内战到大萧条,从大萧条至今。这三个阶段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美国的贸易政策分歧十分之大,但在每个阶段中,分歧各方的立场都表现得极其稳定,因而贸易政策有相当强的连续性。其根源就在于美国产业的地理分布特征,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地理特征都相当稳定。只有当产业的地理分布或者贸易构成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利益随之发生变化时,国会对贸易政策的投票格局才会改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揭示大国博弈的底层逻辑

                            花了差不多 24 个小时读完这本大部头,好不容易啊!也不知道是真读懂了还是假读懂了?不过有一点是清晰的,当国与国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后,无论是文化还是政治经济,想要分清楚你是你我是我,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就像在战场上,无论双方拥有多么先进的武器,一旦展开了贴身肉搏的混战,所有的武器也就都失效了,这就是中国崛起的秘密武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民心所向

                              贸易政策短期看是政治博弈,中期看是时局趋势,长期看是理念共识。美国关税制度从保护到限制,再到对等,一路演化的核心驱动力就是技术变革带来的理念转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美国贸易政策只遇到过两次重大的外来冲击,导致其目标发生了转移。第一次是南北战争,导致了有利于共和党的政治洗牌,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由关税收入转向进口限制。第二次是大萧条,导致了有利于民主党的政治洗牌,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由进口限制转向互惠协定。在这三个时代当中,现行政策在两党之间也都有过激烈争论。现状一直受到挑战,总有一方在抱怨如果关税不能提高或降低,国家将被毁掉。不过,尽管有不同利益集团带来的所有这些争论和分歧,现行政策一旦确立,再想改变就非常困难。在上述三个时代中,美国的贸易政策表现出了惊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哪怕任何时点都不乏政治和经济上的各种斗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国贸易政策

                                  读这本书,想到了当下的中国,美国以前的路,部分中国已经在走了。这本书比较厚,除了参考文献部分。美国封锁中国高科技,因为高科技在价值链的上游,美国可以把低端落后低收益让渡到其他国家,但是对高科技的奶酪,是不会让别人动的。美国的限制贸易和政治打击,日本芯片、法国阿尔斯通等,市场经济打不过,就用政策和政治手段打击。美国指使澳大利亚用法律手段据捕孟晚舟,企图打击华为,让华为屈服。幸好国力的强大,国家对事件的重视,孟晚舟终于回国。不得不说,美国综合国力强大,关税较低。希望中国智造在高科技领域再努力攀登,打破美国技术垄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过山车般“冲突下稳定”的美国贸易政策

                                    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是 "政治正确" 的典型案例。美国的贸易政策始终在三个目标:税收 revenue,限制 restriction 互惠 reciprocity 之间重复博弈。历史上各个利益集团的冲突不断,造成贸易政策出现大开大合:从扩大出口到限制进口,从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再到互惠贸易协定的授权。这种过山车一般精彩刺激的政策变化,作者总结 "稳定一直凌驾在这种冲突之上",因为需要 "政治正确",所以美国贸易政策呈现出 "冲突下的稳定" 的独特魅力。由于内战和经济大萧条、美国贸易政策发生了大转型,形成三个鲜明的历史时期,财政收入、限制及互惠等目标分别成为各个时期的政策要务。当今世界中美贸易战扑簌迷离,美国贸易政策如何发展,是否会逆全球化,影响全球经济秩序?从历史事实看,稳定压倒一切,美国是否会反脆弱地坚持互惠贸易协议的授权。我们拭目以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国虽有立国的理想,但脱不了帝国主义的手段。长期的霸主大哥地位,如果靠野蛮的扩张,侵略,压制他国建立,那只能陷入 “大好河山,日渐败落” 的境地。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贸易的冲突读后感

                                        我在学习何刚老师的财经大课,现在到第四节了。与此同时用一周的时间读了 “贸易的冲突” 这本书,结合我读过的托克维尔的 “论美国的民主” 和威廉。曼彻斯特的 “光荣与梦想”,对美国的发展史从政治、经济、社会责任等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政治体制和价值观截然不同。但我从两国的发展史上又找到了相同的发展阶段,即都是从农业立国开始的,只是中国的农业社会历史更长。中国之所以能够用四十年的时间快速转变为工业大国,得益于世界环境的变化和我们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的改革勇气。对当前中美贸易争端的现象,我理解为不能单方面的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更应该从发展的角度,从矛盾的焦点中去找到平衡点和利益的共同点。用公平的尺度来衡量价值取向。中国的崛起只是刚刚开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的前人从来都没有面对过的,中国是已经站起来了,但还没有富起来,离强起来还有很大的距离。我认为我们还要沉下心来,扎扎实实按照我们自己预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情。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感谢何刚老师,感谢得到的所有老师,我一定会不忘初心坚持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自身利益出发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 “贸易” 本身就是参加贸易的个体、群体乃至国家为追求自身获利而展开的的活动,本来也没有那么多附带的价值观追求。如果现行的贸易政策不能保护贸易参与者的利益,甚至是不能扩大参与者的利益,那么他们自然会反对,并寻求改变。是采取 “自由贸易” 政策还是 “公平贸易” 政策,大多是各方博弈的结果,而不是某种必须遵守的价值观的体现。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