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自春秋时起,近三千年来,我华夏民族一直拥有深厚的诗、词、歌、赋传统,且代有擅绝,故史家王国维尝谓:“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也。”[1] 对元曲的推崇,并不始于王静安先生,元明以来即多见于载籍。如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云:“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2] 从罗宗信的话来看,把 “大元乐府” 与 “唐诗”、“宋词” 并称,乃是当时一种普遍观念,故罗氏有 “世之共称” 语。罗宗信之后,明清时人如陈与郊、于若瀛、臧懋循、焦循等皆有相似的言论,如清焦循尝谓:“有明二百七十年,镂心刻骨于八股…… 洵可继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立一门户…… 夫一代有一代之所胜。”[3] 由此可见,王国维一代有 “一代之文学” 的文学观是前有统绪的,不宜视为其个人发明。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