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8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杜牧的jiào,李安的jué

    ️ 《十年一觉电影梦》是个好书名,虽然并非李安原创。唐朝时候,诗人杜牧就曾在他的《遣怀》中写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大意可理解为 —— 如今想来,当年的一切不过是大梦一场罢了,最后也就落了个青 楼 “薄 情 负 心” 的声名。
     
    ️ 26 岁进士及第的杜牧,可以说是年少有为,“牛党” 领袖,他的直属上司牛僧孺十分赏识他,但也同时告诫杜牧,不要太过风流。
     
    当时的杜牧不以为然,甚至狡辩道:“某幸常自检首,不至贻尊忧耳”。到了晚年,杜牧感慨自己一事无成,回首往事,深觉悔恨,于是写下了这首《遣怀》。
     
    ? “十年” 和 “一觉”,一长一短,对比鲜明,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蹉跎感,可谓千古绝唱。只是,李安的影迷难免纳闷,为什么要匹配这个典故呢?李安的人生走势,不是跟杜牧刚相反么?
     
    ️ 李安的两段话或可作为解释:“十年一觉,梦中,我仿佛正在涂抹着一幅巨大的、无法一目了然的壁画。我在不同的地方画着。当我画这边时,看不到那边;画那边时,又看不到这边。但在我的心底,它们相互撞击、彼此呼应。虽然支离破碎,但冷暖自知。十年来,当我第一次抽身远观,朦胧地感觉到,好似有什么在其中酝酿、穿梭、联系、逐步累积,可又指不出一个名堂。”
     
    ? “我可以处理电影,但我无法掌握现实。面对现实人生,我经常束手无策,只有用梦境去解脱我的挫败感。”
     
    ️ 有这样感受的李安,确实与写《遣怀》时的杜牧相似。在这本书中,李安聊到了自己的许多失意:
     
    纽约名校高分毕业,毕业即失业;
    在家煮饭、带孩子,做全职 “家庭煮夫”,整整六年;
    不惑之年,才华满腹,却只能在剧组守夜看器材,扛沙袋,做苦力。
     
    ️ 作为一个自称 “心智与身体都较晚熟的人”,面对暂时的失意和心中未尽的理想,需要等。等机会,等贵人,等时间给答案。
     
    他终究是 “等” 来了,从《推手》开始,李安用自己那双 “发现的眼睛”“准确” 创作。每一个细节,他都极为用心,并运用各种方法不断求证。
     
    ? 如此这般的李安,会在片场跟人争执,生气了会踢垃圾桶,当然,也会认真听剧组人员的意见。发脾气也好,认真用心也罢,都是为了这份等来的梦。
     
    ? 他想要拍出搅动人心的东西,所以跟他工作,是没机会偷懒的。但他也知道,电影不是一个人可以制作出来的。虽然他可以带头做,但背后仍需要有很多人去推动、去努力。因此,他会妥协,和他合作过的人,也会拼命做到极致,片子杀青后,大伙往往觉得 “这是一次难得的经验”、“值”、“以后再干,连钱都不必谈”。这些经历,都是本书在 “失意” 之外的李安享有的宝贵记忆。
     
    ️ 有人曾问过李安:“你书名 “十年一觉电影梦” 中的觉字,读者有一个疑问,究竟它的读音是(jué)还是 (jiào)”?
     
    ? 李安的回答是:“两种其实都可以,念 jiào 因为人只有睡觉了,才会做梦,人生也是梦一样,到底电影是真的,还是梦境的一种延续,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个人喜欢念 jué,因为这也是我个人的一种觉悟。”
     
    ️ 那么这十年,让李安 “jué” 悟到了什么呢?同样是两句话:
     
    “年轻时做了太多梦,人就比较忽悠,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不够勤奋。”
     
    “有机会的话,我想对自己说不要做那么多梦,多振作一点。还有就是不要那么内向,对朋友、工作人员、家人能够有更好的交流跟付出。”
     
    ? 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拍电影的书,也不是什么心灵鸡汤,它更像是一本启示录,教会我们认清现实与梦境,然后,向着自己心的方向前进。
     
    杜牧的 jiào,李安的 jué,同样是梦,一悲一喜,结局迥异,这背后的意味,值得细品。《十年一觉电影梦》,推荐你读。

      4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李安导演作品的经典

      在电影的想象世界里,中年的我可与年少的我相遇,西方的我与东方的我共融。人与人的灵魂能在同样的知觉里交会,让亘古与现在合而为一,让岁月、种族、地域的差距在我们面前消失,让心灵挣脱现实的禁锢,上穷碧落下黄泉地翱翔于古今天地…… 我觉得如果有所谓的最终价值,经过时空筛选,一路下来所有纷扰的评断,不管好话坏话,都得经过过滤,逐渐会有一些价值沉淀出来。这你没办法避免,也没办法强辩,你会服气,也会不服气,但不服气也没有用,事实就是如此。从电影诞生的一刻起,它就开始历经不断检验的过程,如今经由网络,东西讯息的交换更为便捷,锻炼的火也烧得更加炙旺;至于有多少真金,就看火灭之后的灰烬中留下的是什么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比较详尽的一部导演自传

        忘记是谁说的了,导演的年表记忆不是按照年份,而是按照拍摄的作品。这本书就是按照这个结构写的。这本书可以说记录了导演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前期筹备,与各个部门沟通,甚至后期的发行。讲了很多术的东西,但是作为李安这个层面的伟大导演,其实在电影中表达的还是他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李安的奇迹是一种坚持的奇迹

          这是一本老书了,我很早就买了,束之高阁。借口就是,我还没有看完李安的所有作品,时间过去近 20 年,我依然没有看完李安的所有作品,总有些电影,我可以找到各种借口拒绝去看,只是对于这本书,我不想再拒绝了。李安的童年往事和电影求学之路其实都更像是一个没有计划和目标的小孩一路跌跌撞撞懵到了自己的喜好的事情。这里没有家长的规划,更没有个人的意愿,完全是一种潜意识的引导。因为很小的时候有舞台表演的经验,而自己再没有考入大学后无奈读了艺术专科才走上了戏剧和电影的道路。而毕业后六年的折服也和他的慢性子有关系,大多数人可能在这个过程就走向了其他行业,比如当岳母提议出钱开餐馆时也许一个小老板就此诞生,而我们也许也会失去一位华语电影大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如梦 亦真亦幻

            作为李安的粉丝,最为倾慕李安导演一直以来的坚守、探索、挑战和温和的巨大内在力量。这本书我读的很慢,感觉读了很久,是因为我在这本书的过程中,相应的又重新在刷他这十年当中的 7 部电影,跟随他的讲述,他的思考,他的反思去感受他的电影之路。再多的溢美之词也不能够表达对李安的敬仰之情,虽然他是幸运的,但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从未认为自己是天才,只是一名努力追寻的梦的电影人才。下笨功夫,做自己的电影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华语最知名导演:Ang Lee

              最开始看家庭三部曲,还不知道是李安导演的。就觉得很温暖,有意思。特别是推手。李安给人的感觉一直就是很温暖,很居家,很儒雅。周星驰也有这个特色。后来印象最深的就是金马奖上,因为某人不好言论,造成李安努力付之东流后的无奈。在台湾是外省人,在国外是外国人。造成了很多文化冲突的底色和拧巴。本书写到卧虎藏龙,之后还有少年 pi 等,期待 Ang Lee 会继续在本书再版时候分享新的对电影,对文化,对生活的看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导演,电影背后的操作系统

                导演之于电影,犹如操作系统之于电脑。操作系统静默低调得甚至没有存在感,一般人更不知道它到底有什么作用。但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操作系统就是这样看似没有作用,却又发挥最大作用的存在。它是 “软件的软件”,是连接计算机应用软件与硬件的桥梁,统一调控并连接着计算机的一切软硬件,比如 CPU 管理(进程与线程)、内存管理(虚拟存储)、外存管理(文件系统)、I/O 管理(输入与输出)等。导演也是一样,他是电影的操作系统。电影画面中,除非导演也是演员之一,你基本看不到导演个人的痕迹。但是,镜头里的人物、构图、光影、道具、节奏等所有元素,都离不开镜头背后导演的精心设计和组织调配。在导演的眼中,他看重的不是演员的咖位、道具的贵贱,而在乎这些资源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出他的叙事意图。看过很多电影,但从来没有以导演视角审视,很不一样!感谢李安导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只记述到 2001 年,如今又过去了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间,李安拍摄了更多类型和题材的影片,不断突破人们对他的认知。在过往印象中,我们偏向于认为李安是更重人文的导演,但在这些年里,他不断地钻研技术。他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挑战了 3D,之后又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挑战 3D+4K+120 帧,他说他想以此来探索电影未来的样子。2019 年,李安在接受许知远采访时被问到,他觉得自己给电影史留下什么遗产?李安给出了一个有趣但又令人尊敬的回答,他说:“一个拍电影蛮努力的人吧,就是这样子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师的传奇人生

                    叹为观止的电影人,优秀的电影人,the king, 他当之无愧。热爱才能支撑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超高要求每一件事,不放弃任何机会。人生或有许多起伏,唯有修炼内在才能更加坚定,怡然自得。像李安导演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好奇心,坚持,成长型思维,在李安导演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他坐在那里,娓娓道来,谈笑自如,本身就是一部电影,一部书,一部卧虎藏龙。关注影讯,在电影院里寻找神游虚境的感觉。书籍和电影相遇,成就一段传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十年一梦,还是一梦十年?

                        给你一个不同于你从他执导的电影中了解的李安。看这本书的人我估计都是来自于对他的好奇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卧虎藏龙中那些隐藏的忽忽悠悠的情欲,来自于你的内心吗?父亲三部曲中的郎雄,演出的是你真实的父亲吗?还是你想象的那个想要的父亲?这些问题,只要你想过,这本书就值得你看。看完后,书名我有一个问题:到底是十年一梦,还是一梦十年。开始看的时候,这书中的文字就像一个用了好多年的擦脚布,闻不出味道但是你又觉得难以忍受。因为你不得不去忍受李安在交待自己背景时这种啰里啰嗦的表达。不过,随着李安在书中发现自己的各种问题,慢慢你又会发现这本书的魅力。因为你发现其实李安一直是在利用电影这种媒介在构造一个梦,这个梦不是他自己的,是他为了所有男孩子构建的。包括对同性理解的喜宴,对父亲角色理解的推手,对老年男性怎么生存的饮食男女,给自己的童年构建绚丽多姿的少年派和浩克,给男生的武侠梦构建的卧虎藏龙。书中到这里戛然而止,我觉得也正正好。毕竟,这是一个构建梦的过程的结束。这不是李安的十年一梦的结束,而是李安一直在做的一梦十年。没什么说的,去看吧。没有失望,也没有什么太多惊喜,你喜欢的都有。你不喜欢的,也没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再看一遍

                          读完这本书,带着导演的故事,体验,感受,再去重新看一遍这些个电影,可能才够的上称之为看懂一点点。只可惜,这本书只讲到前面电影十年,而没有接下来更广为人知的十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李安导演编织起来的电影梦

                            喜欢这书淡淡的书卷气息。可读性非常强的一本传记。值得推荐给文艺青年们阅读哈😄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 李安家族的中原文化、李安成长于其间的台湾本地文化,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共同组成了他的文化底蕴。2. 李安的每一部电影中都存在着一位或隐或显的父亲,父辈权威的结局决定了电影的结局。3. 李安所追求的并不是快乐的结局,而是对完整、完全的满足,里面有着委曲求全的意味。用他的话来说:“人要求全,就一定要受些委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李安导演,实至名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碰触潜意识里一些无法掌控的领域,如此才能摸到新鲜的东西,才有那种处子感。寻求刺激,让我持续处于亢奋状态,也折磨着我的身心;但这股亢奋,又支撑我度过身体的不适。长期下来,精神、肉体几乎难以承受,老感觉是在 “解构” 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梦未醒

                                    李安导演的电影并不是每部都看过,看完本书,了解他成功背后的心酸,成功有概率性,但是拼尽全力,或许能见不一样的天地。人生在于折腾,我真的开始意识到关注自己,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在 35 岁之后,感谢时光不弃,我还活着。也借此感谢得到,陪我成长。我的梦未醒,脚下的路还得继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兜兜转转,终于又重新上架。这回一口气读完,比较过瘾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能读到真诚感的传记作品,虽然是第三人以第一人称来写书的,但可以看到郁郁、忐忑、挣扎、内心求索、艺术追求和市场平衡的选择,还有一些成长和经历在电影上的反馈和它本人的哲学立场。书和片子一起看会对电影多点理解。仅作为观众会觉得,李安能拍电影真好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李安是个认真的人,有此成就 理所当然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