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2.0中国历史地理梳理
本书名字是军事密码讲的是地理因素对军事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从萧何抢地图,到林彪背地图,军事将领对地理环境的重视是明显的。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从胡焕庸线可以看出,也影响了帝国的布局。不足之处,作者还是受到日本汉学史观的影响,把元,清的建立认为是外族入侵。没有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密码是融合并不断扩大的过程。每一次都是在外来文明的冲击下,不断重生和复兴。连绵不绝,到现在依然继续。三本书,本书最敷衍,地理当然在军事战争中占很大作用,但不是主要的,重要的还是组织动员能力和资源 + 人力,从关中平原到河南中原的的黄河区域的平原的粮草和人口,是帝国的龙兴之地。地理只在具体战役上会有具体体现,全书没有地图,这样讲地理太虚。全书也没有提气候的原因,在西北潮湿周期,游牧民族有丰沛的牧草保证畜牧,就不会舍命向南方抢劫,气候,人口和资源才是军事上最重要的,地理反而是最静态的。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5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是一本中国古代史方面的通俗作品。本书将从秦到清的两千多年历史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演化时代,从地理角度出发,详细分析每一次中国古代战争背后的军事逻辑,以及它对各朝代的兴衰和历史的走向产生的影响。作者通过详尽而真实的叙述、珍贵而丰富的史料,让读者了解军事家们每一场战争的目的,最终理解历代战争中的战略问题。这是一本能看懂脉络的中国军事史,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讲故事,以故事带动知识,体现了很高的专业水平。作者历时多年实地考察,精心搜集各种资料,以此展现战争的逻辑,帮助人们理解战争这个宏大的主题,表达出 “我们反对战争,但又必须了解战争,以免受人宰割” 这一核心观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拿来入门和复习不错对于中国历史和地理,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完全不可能绕过去的第一环。给我系统性帮助最大的博主,一个是写地缘看世界的温俊轩,另一个是渤海小吏。从他们的笔下,我认真地重新理解了我们这个国家,比如方城夏道,比如高欢快乐城玉璧。经过七八年的持续阅读,再读这本郭建龙的军事密码,感觉是把过去读过的历史和地理重新复习了一遍。而且发现了这本书对于为什么刘邦可以顺利从汉中北伐,而诸葛丞相做不到,汉代时汉中的地震导致汉水中游断流无法水路运军粮到甘肃,这个重点细节没有讲到。果然,在书后记里作者也提到了这个遗漏的细节。瞬间感觉自己像是个圈里人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地理之网:在山川地理中理解古代中国军事战略终于啃下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58 个小时,150 多条笔记,是阅读时间最长、笔记最多的一本书了。之前就立了一个 flag,要通读中国历史,结一张历史之网,以做到无论是谈历史或是谈时事,都能在这张历史之网上找到对应的点,让头脑有继续思考的可能性。历史之网断断续续也在结着,没想到率先结成的是地理之网。地理对历史的影响是深刻的、久远的。想到那句俗语,读史不看图,读了也白读,这张地理之网让我一劳永逸地获得了对古代地理的认知,也为搞懂历史打下了基础。
军事密码追寻从秦统一到清末这两千多年的战争逻辑,将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演化分为五个时代:关中时代、分裂时代(长江时代)、失衡时代(第二次关中时代)、中原时代以及元明清时代。其中一以贯之的是地理要素,夸张一点说,一句话里有三个地名。这本书只有 28 万字,如果只是通读一遍,那很快就能读完。但这本书需要读厚,需要结合地图一点一点读,真正将军事战争落实到具体的山川地理上。我在读此书时,也顺藤摸瓜发现了其他历史地理书目和用三维地图讲历史的 b 站 up 主,果然是配合使用味道更佳!
中国古代的战争哲学有两大要点,一是陆地地形,二是战略战术,甚至战略很大程度上也是依托地理的。所谓苍天如圆盖,大地似棋局,在海权时代到来之前,谈到军事地理,无非是山、水、平原。平原主要是提供人口和粮草,山水既是屏障也是连接。山为阻隔,但山与山之间又有隘口,所以有了地理关塞和枢纽,使得战争战略得以丰富。比如太行山,隔绝着山西高地和河北平原,但又有太行八陉作为连接通道,秦灭赵、光武中兴、金辽宋元、土木堡之变等等都在此地展开对决。水以长江为例,隔绝南北,是东吴、东晋、南宋等南方政权建都的关键逻辑;同时连接东西,既是东晋和南朝时期建康 - 荆州轴心作战的基础,也成为北方经略南方的重要一路,从晋灭东吴开始,北伐南战争在自北向南的几条常规线路之外,都会从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四川出发,沿长江向下游进攻,并串联起常规线路打配合。
在阅读此书的同时,沿着地理脉络又找到饶胜文老师的《布局天下》,也是另一个启发。这本书将中国地理区域概括为一块不规则的九宫格,覆盖黄河长江,并按照河流、山地、高原等天然边界划分为九大区域,分别是四个角(关中、河北、四川、江淮)、四条边(汉中、山西、山东、湖北)和一个核心(中原腹地),这四条边也叫做地理结构洞,是某一个角对外扩张的跳板或对外防御的缓冲。九大区域虽然粗糙,但是个很好的地理解释框架,也足以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正如前文所说,对地理的了解是一劳永逸的,本书十分值得一读!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郭建龙老师带你解读中国古代战争的奥秘 🏰👤 作者介绍 郭建龙老师,以其独特的视角,通过密码三部曲,为我们揭开中国历史的层层面纱。🌐 地理、战略、工具:三大战争要素 《军事密码》从秦汉到明清,深入剖析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战略和工具三大关键要素。1️⃣ 地理:战争的舞台 - 秦汉时期,关中平原的战略地位,为秦国统一六国提供了地理优势。- 西汉时期,关中与四川的结合,成为统一中原的关键。- 三国时期,荆州因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而成为战略要地。- 隋唐时期,经济中心南移,江南对长安的物资支持变得至关重要。- 元明清时期,北京成为国都,地理战略再次发生变化。2️⃣ 战略:战争的艺术 - 中国古代战争重视战略,强调 “不战而屈人之兵”。3️⃣ 工具:战争的利器 - 明清时期,火炮的出现成为战争的关键,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战争与商业的共通之处 - 现代商业竞争同样需要科技水平和工具的支持,战略谋划才能获得优势。💡 结语 郭建龙老师的《军事密码》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战争的深刻解读,也为现代商业竞争提供了历史借鉴。在科技、战略、地理的交织中,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深度与商业的智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很棒的一本书,就是读起来会比较费劲。因为需要在脑子里构想一个地图。得益于少年时对远方的狂热,以及大学和家乡距离足够远,基本上提到的这些大的地理单元区,去了挺多。至今没去过的,也就是新疆和雪域高原。所以再看书中提及的历史,感觉会更加明显。尤其是前些天到大理古城的时候,看着点苍山和洱海,想起这本书开头写的,蒙古人的大迂回。感慨万千。也会有点感慨,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诸葛丞相不死,有没有可能北伐成功?恐怕没有了天池大泽,很难。以蜀中的力量,也难以对抗完整的北方。会感觉到,有些不变的东西,假设不坐飞机,从西安出发去东部巡回一圈,那路线和当年秦始皇不会有大的改变。即便现在有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基建能力,山区依然是山区,阻断依然在。而也会感觉,古时候,从闽地去北京,怕是得三个月。如今开车也就是一天一夜。大好河山 2024 年 9 月 30 日于福建泉州 2024 年读的第 74 本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