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重点在于:再次重复释义

    都说沟通是一门艺术,讲究实效,具体到个人,免不了随时随处与人沟通,遇到问题也需要即时得到解决。这本《柔软对话》给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沟通对话方法,并以真实生动的事例相佐,直接、详尽的讲述了柔软对话的方法和技巧。读完全书,如同上了一堂生动的 “对话课”。作者本身是文学博士、修辞学的博士后,专业学习和实践语言文字工作,仍偶有面临无法与人好好沟通、好好说话的窘境,面临婚姻的终结和事业的挑战。这个经历一下让人获得认同感,谁又不是失败对话的常客呢?但他通过观察、总结和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总结了这套柔软对话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他从事的警察行业中,直到大放异彩得到了更多行业和地区的传播。如果用一个词来归纳这套方法,那就是 “移情”,作者在书中称其为 “语言中最有力量的一个词”。如论何时何地与何人对话,移情是根本,穿上对方的鞋,站在对方的位置上看事情,才能试着理解对方,达到成功的交流。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成功交流的最根本原则 —— 移情能消除紧张。后面还专门用一章来配合实例讲述了不同状况下这一原则的使用。只要能真正的发出理解、移情的信息,就能消除紧张,结果就会成功。所以,从现在开始,与人对话时试着去使用这一原则吧(在很多时候这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当对方是我们的亲人朋友),特别是沟通遇到问题时,为对方考虑,消除紧张,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愉快的对话往往擦肩而过,更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面对难缠的人无从下手。这个时候会巧妙的转述就显得无比重要。书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来讲述。“我想确认一下,我听懂了你在说什么” 这样的一句,可以用语气词等插入,就巧妙地把话语权转回了自己这里。把对方的意思用自己的话重复,就成功的获取了对方的注意力,一方面便于对方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另一方面,也便于对方纠正错误的意思。通过这一来一往,有些情绪可以有时间得到梳理,这个将第 3 人引入对话的方式也便于旁观者分辨事实,确实值得实践。特别指出的是,这个方法很适用夫妻吵架和工作交办,当然,与商家客服理论时也可以践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当你碰到言语攻击时。能够保持平静就赢了一半。若你发现自己跟身边的人不停吵架。那你需反思。跟别人说话时你是不是说了不该说的话。很多沟通困局都是因为没听清楚就开始有反应。只有做对反应表达对意思。才能破除沟通困局。才能让别人主动与你合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柔软对话

        1. 柔软对话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为对方留有尊严。    2.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尊重对待。    3.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被询问,而不是被命令。    4.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在被询问或者被命令的时候,能得知来龙去脉。    5.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主动权去做出选择,而不是被迫做出决定。    6.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在做错事情的时候,能获得改正的机会。    7. 教育的目的是扩展心智,而人的心智只有在被鼓励、有自发动力的时候才能扩展。    8. 激励人们学习有很多种方式,但是最根本的原则只有一条:提高期望值。    9. 没有人会故意想让你难过,特别是在你没做错什么的时候。    10. 如果你想鼓励某个人去做什么事,那么一定要具体指出他这样做的好处,特别是针对他个人的好处。    11. 我们以对待绅士和淑女的方式对待其他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是绅士、淑女,而是因为我们是。    12. 柔软对话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为对方留有尊严。    13. “如果对方表现得不情愿,即使你做成了一笔预期的买卖,这笔买卖也不作数。” 这是销售界的一句格言。    14. 移情,就是说穿上别人的鞋,站在他的位置看事情,这样你就能明白他的想法都是从哪里得来的。    15. 真正的倾听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能,包含着 4 个不同的步骤:放开心胸,公正无私;获得字面信息;破解各种隐藏的信息;据此做出反应。    16. 我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你对自己的期望值,这样你能一直进步,在明天会变得更好    17. 愤怒的人不只会在战斗中自己打败自己,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柔软对话》关于对话,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好像都说的挺对,也好像都一样,如果都一样是不是所有的技巧都是相通的?既然相通,那么为何要出那么多的书,而且每一本看着都是那么的畅销。想想也有道理,因为人们都容易忘记,最后都会回归自己熟悉的 “味道”,如果没有太大的机缘,一般都只是皮毛,所谓的看看就懂,且懂了就会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我觉得对话,就是沟通交流,那么肯定要有来有往,允许别人的意见,也要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要有目标,不然就是闲谈,如果两个人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最好,不是,要找出相通的那个点去谈,这样容易达成一致;倾听是个很厉害的武器;让人舒服,或许就是自己可以成功 “说服” 别人的秘密武器;如果实在说不通,要么等等,要么离开,没什么大不了,主要是这个世界不是按照您的意愿而转动。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时间很短,人生亦然,离开也挺好。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