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存在主义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存在先于本质。就是你不能认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固定了;相反地,你未来的一切取决于你今天的选择和做法。这是存在主义的核心。他认为人是一张白纸,一切都由自己来书写。好像是这么回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阅读过《成为波伏瓦》后,再次打开了第二本关于这位伟大女性的传记。她在我出生后两个月后离开这个世界,但她的思想带领了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自由。她的一生和萨特捆绑在一起,可她又是独立的。世人对她的争议,她保持沉默。为何要为自己的行为下一个非黑即白的定义,舍弃了众多存在的可能性?她和萨特对于自己被打上存在主义代表性哲学家的标签感到不满,可也许这就就是存在主义的本质,我们就是我们,不要过多的诠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波伏娃

        对 “存在主义” 不解,但还想知道,好奇驱使,看了此书,大概了解了波伏娃的一生。对其理解,但自己可能做不到,详细的后续再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908 年 1 月 9 日,凌晨 4 点 30 分,在巴黎蒙巴那斯林荫道 103 号,临拉斯帕伊大街上一幢不起眼的小楼里,一个女婴的啼哭声划破了黎明前的夜空,小西蒙娜・德・波伏瓦仿佛在用她的哭声昭告世人,她出生了。1914 年前,蒙巴那斯区还残存着农村的痕迹,波伏瓦家住的楼房是一幢圆形建筑,他们家住在二楼。两年后,楼下开了一家咖啡馆,就是后来著名的圆顶咖啡馆。后来,这里渐渐城市化,许多新型建筑在农场和修道院周围的菜地以及果园中拔地而起,波伏瓦居住的瓦文十字路口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地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萨特的病比波伏瓦想象的还要严重。她黯然地坐在候诊室里,无意中听到一个医生和另一个医生的交谈,当她听到 “尿毒症” 这个词时,就知道萨特已经没有希望了。想到这个病将会给萨特带来可怕的痛苦,她猛地哭了起来,踉跄着扑到一个医生身上:“请您答应我,不要让他知道自己就要死了,不要让他精神不安,不要让他有任何痛苦!”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