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啊哈时刻摘抄:2021 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 763.6 万对。这是继 2019 年跌破 1000 万对,2020 年跌破 900 万对大关后,结婚登记对数再次跌破 800 万对大关。房价狂飙、工作压力大、结婚成本高…… 这些都只是不婚的催化剂,而结婚登记创新低的根本原因在于时代变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单身青年们越来越意识到:在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前,不会轻易选择婚姻;有了足够的经济条件,更不着急选择婚姻。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当下的单身男青年还是女青年,他们都更注重自我感受。从重视集体的依赖之时代,变为了推崇个人的独立之时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日前,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7 部门印发相关意见,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此消息引发了广泛热议。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是创新的主体,青年群体的精神面貌和生产生活状态,直接决定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人口红利从高峰状态渐趋常态化,青年所担负的使命会不断加重,所需要作出的贡献会不断加大。而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城市必将进一步成为中国青年建功立业的主平台和主阵地。从这两方面来说,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据悉,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指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更好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优化,青年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城市发展方式。“以人为核心”“青年优先发展” 和优化 “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这些理念传递出诸多丰富的信息,可以想见,以后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彼此间的竞争将更多围绕城市 “软环境” 的吸引力而推进和展开。那些有着更多创新创造活力、有着更吸引年轻人的社会文化氛围、有着更丰富和更包容的社会环境的城市,将吸引到更多的青年来建功立业。而更多的青年所创造出的更多发展红利和发展前景,则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青年前来,从而形成一个城市发展的正向循环。得青年者得未来,将成为城市主政者们的共识。一个城市能否长久留住青年群体,除了适宜建功立业的创业环境,能否让年轻人更顺畅地安家落户,也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力指标。这其中,能否通过租住同权来减轻居住压力,能否通过弱化户口与公共服务的关联,让更多人群享受到城市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福利,就成为重中之重。也因此,相关意见特别提出,优化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环境。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完善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巩固控辍保学成果,逐步实现进城务工青年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让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舆论普遍认为,上述举措直击青年群体家庭在城市居住和生活的痛点和难点,如果落实得宜,将进一步激发青年群体投身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热情,并将大大提升年轻人对城市的归属感,这些反过来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化的质量,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行稳致远。近年来,青年群体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凸显。作为青年群体就业的主阵地和主平台,城市被赋予承担和缓解中国就业压力的重任。为此,意见提出,健全青年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聚焦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失业青年等群体,扩大就业容量,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青年实现知识更新、技能提升,为青年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就业机会。此外,不少论者也指出,当前应把 “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 放到城市群和城市带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量,通过城市群和城市带的融合、协调发展,来进一步推进和优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考虑到很多年轻人在中心城市工作,而在周边城市生活和居住,统筹协调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发展显得尤为必要,比如公共交通如何更无缝衔接,医疗、教育资源如何更公平分配,公共管理服务如何达到更均衡的状态等等,都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和城市主管部门间的对接和协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等理念已提出多年,在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的进程中,上述理念将进一步深入人心并结出更多硕果。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