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3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千年纠缠和百年仇怨

    蹭个热点,这几天巴以再次爆发大战,各种信息和分析充斥屏幕,关于三大宗教的千年纠缠,参考《耶路撒冷三千年》的书评。中华民族应该感恩武王姬发,让我们民族脱离一神教的演变路径,虽然还有八卦东方民族是被上帝放逐的大儿子该隐的后代。这本书作者英国人,详细记述了 1917-2017 年百年仇怨,虽然犹太人是 48 年建国,但源头是 1917 年伦敦政府的外交大臣贝尔福勋爵致信代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罗斯柴尔德勋爵的《贝尔福宣言》打开了中东的潘多拉盒。全书对百年历史有客观记录,阅读可认识国际政治的复杂和本质,在此蹭热点注明几个点滴:哈马斯从来不是联合国和安理会认定的恐怖组织,因此不是国际法上的恐怖组织。哈马斯开始是以色列支持的反法塔赫组织,书中没有明说,但如同伊拉克和本拉登都是反噬。最早在巴勒斯坦搞各种恐怖袭击的组织叫伊尔贡,是一个已经被定性的犹太复国主义军事恐怖组织,曾经策划了大卫王酒店爆炸袭击案和代尔亚辛村大屠杀,这个恐怖组织后来改组为以色列右翼政党赫鲁特,后来成为现在的利库德党,也就是内塔尼亚胡的政党。在这样的千年纠缠,百年仇怨下,任何站队都是无聊的,但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预测未来是考验每个人对信息的分拣和判断能力,无论是芯片战争还是俄乌冲突,都可以检审一下个人的判断。到了反省近年西方价值观的时候了,那些平日里高唱 “永远站在鸡蛋一边” 的正义人士们,曾经推出一个理论:落后不一定会挨打,但作死就会挨打。这话也没错,世界上落后的国家很多,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被打了。但只要你落后了,那么是否作死,就不是你自己能说了算的,强大的国家可以很轻易地证明你在作死。回忆一下,86 年前的宛平城,真的曾经走失过一个倭国士兵吗?幼稚!怀璧其罪,2000 年前的中国人就知道这一点了。从 1840 年至 1945 年,中国挨了 100 多年的打,也见识了所谓的 “国际社会” 和 “国际正义”,最终更加明确了一点:在这个世界上,要想不挨打,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正义,只在东风的照拂之下。】再学习一下伟大领袖的语录:(1959 年 3 月 3 日)“崇拜美国的人说美国科学和工业都很发达,了不起,什么都好,甚至有人说美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好。后来经过慢慢说服,他们知道美国的月亮不一定好,也许中国的月亮还好一点。 有人迷信美国的月亮,说美国人文明,说我们比他们野蛮。文明国家把军舰开到西太平洋来,这能算文明吗?美国还把军舰开到中南美去,你们国家派了军队到美国去吗?这样看来,谁文明一些呢?我们要文明一些,因为我们没有派军队到美国去。 要翻过来,也许他们野蛮一些,我们文明一些。西方世界是野蛮人统治。当然西方国家的人民不野蛮,他们只是受了欺骗和蒙蔽,不觉悟,共产党和有觉悟的人不算在内。西方世界的统治者是野蛮一些,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要文明一些,这也要除掉帝国主义的走狗,例如中国的蒋介石,美洲的希门尼斯和巴蒂斯塔,他们是美国的走狗,野蛮人的代理人。”

      6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敌人与邻居》

      贯穿本书的主思路,就是从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统治时期到唐纳德・特朗普时代,他们之间陷入困局的关系。巴以冲突有资格被称为地球上得到最仔细研究的问题。“大量” 甚至不足以形容它浩如烟海的资料的一角。资料的范围和深度反映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复杂性和争议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信仰与荣耀,冲突与血泪

        全书 26 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是时间段限,没有夺目的标题,而是平实地把那个时间段内发生的故事一一还原。巴以双方的学者、记者的信源均有使用,做到了公平公允。作为一个英国人,作者对于英国委任统治时期的作为也秉笔直书,能够明显感受到历史学出身的记者与文学类专业出身记者叙事风格的不同。在作者写到英国政府宣布将在 6 个月内离开巴勒斯坦地区,“没有人觉得它真的会这么做”,让人想起 2016 年开始的脱欧,没有人觉得它真的会这么做,但它就是发生了。为了真实地还原真相,作者引用了大量新闻报道,然而这样做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从头到尾的事实梳理恐有 “史料堆砌” 之嫌(好像历史系出身的都有这个毛病……),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大量阿拉伯裔或犹太裔人名时常让人忘记自己读到哪里,迷失在千头万绪的线索里。但我想对于希望看到客观真相的读者来说,这些不便反倒可以激发人的求知欲,去自己梳理线索。在巴以冲突的发生、发展和解决中,展现出了 “你方唱罢我登场” 的混乱感。有人想从中攫取利益,有人想在自己任内留下政绩,有人想要尊严、自由、平等,有人想要的只是一个安全的家园…… 然而这片土地似乎没法承载这么多的诉求,所以暴力才仍在这片染写的土地上肆虐。如果这只是一个事关利益的问题,暂时妥协就变得容易得多,然而一旦涉及民族、土地、信仰,就变成了一道无解的难题。因为一旦妥协了 也就意味着否定之前那些为此抗争而流血流泪,甚至牺牲掉生命的那些人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恩恩怨怨,说不清难道明

          最近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是世界上最大事件,也是国内大家天天谈论的事情。但那块地方恩怨纠葛,错中复杂,很少有人说的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以读读这本《邻居与敌人》,在我国出版界,是比较难得的以第三人中立的视角,来梳理清楚其中的历史和来龙去脉。这场冲突没有任何要落幕的迹象,因此理解它比以往更加重要。19 世纪 80 年代,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巴勒斯坦,第一批犹太定居点建立;1917 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承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家园;1947 年,联大 181 号决议,结束英国委任统治,将巴勒斯坦分为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67 年,六日战争,以色列胜利;1993 年,奥斯陆协议签署,希望的曙光闪现又消失;2002 年,以色列开始修建隔离墙;2017 年...... 这本是伦敦政经中东中心的布莱克教授写的,精通阿拉伯语,希伯来语,置身中东冲突 30 多年。这本被评为巴以问题里程碑式的历史作品。中国社科院的毕健康老师评价说:《敌人与邻居》,用细腻的笔触,渐次展开了百年阿犹冲突和四十年艰难和平的画卷。作者亲临战场数十年,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公正的立场,力求客观全面的展现波澜壮阔的阿以纷争全景图,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之作。想看清楚其中来龙去脉的可以读读这本,应该是最权威的之一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无休无止的冲突与仇恨,冤冤相报何时了…… 错纵复杂的历史,宗教信仰的不同,生活水平的差距,能力的强弱,的一个无解的难题,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和平之路遥遥无期,谁来拯救奄奄一息的和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因为对以巴冲突的历史非常不了解,这本书时间跨度长,资料非常细碎繁杂,所以读起来会觉得烦累。应该是因为自己对这个主题的基础知识了解太少所致吧!反正,这本书读得比较痛苦。但也因此,大略知道了以巴冲突的大概历史进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暴力的阴影近在咫尺,冲突的解决遥遥无期

                  阅读本书是一次认知的历险!万万没想到,以为只存在于纸面上的军事占领、殖民主义、种族清洗等等字眼,并非湮没的历史,而是当前仍旧真真切切存在的悲惨现实!以色列的国家形象彻底扭转!以下引用话语,令我印象深刻,我以为,它们是对巴以冲突历史与现实,过去和未来,至关重要的表述:1. 隧道尽头唯一的亮光,是下一次恐怖袭击炸弹的闪光!2. 美以盟友牢不可破,巴勒斯坦人的现状不可忍受。—— 奥巴马 3. 暴力的阴影近在咫尺,冲突的解决遥遥无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想要依靠双方携手解决冲突,不可能

                    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国家成立,都有具备大智慧的政治领导人,本古里安是这样的伟人。在运作联合国决议发布后,当机立断宣布立国,尽管当时地盘很小很危险。反观巴勒斯坦人就没有这样的领导人,错失良机。当然,约旦国王和阿拉伯兄弟国家的各自算盘也是强大的干扰因素。在现行选举体制下,每一个政客都不可能摆脱极右势力影响,或者说不可能也不愿意摆脱这些影响。吃到嘴里的肉不会吐出来,大众更不喜欢损失厌恶。以色列不可能在大国博弈中真正拥抱和解,犹太人几千年流离失所也不可能再失去这个 “立足之地”,尽管整体犹太势力不在以色列,但是拥有一个最后退守之地是所有犹太民族的集体共识,所以这个国家会一直存在下去,经济全球化发展到现在,国家仅仅是立在台前的招牌,背后的所有犹太人政治经济势力,不会允许这个招牌消失,也许直到再一次甚至几次世界大战以后,才能观察招牌是否还能存在。巴勒斯坦没有正式得到世界承认的建国,就没有任何谈判能力。阿拉伯人,巴勒斯坦人,以色列籍的巴勒斯坦人,多种身份混杂,没有共同认同意识,何来民族国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以编年体的方式讲述了 1917-2017 年这 100 年间巴勒斯坦土地上发生的恩恩怨怨,采用了大量的资料,报纸、讲话、档案等等,详尽而真实,虽然读起来有一些枯燥,翻译也一般,长句子太多,读起来费劲,我读了一个多月,但不失为一本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关系由来的历史书。— 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于想要做独立思考或客观观察者,对于巴以过往的历史,实在需要有个基本了解,以免被政治话语蒙蔽,被引流媒体带偏。这本书是客观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断断续续的,读了一个月才读完,苦难并不会教会人,怜悯和仁慈。苦难可能是施加与他人不公和苦难的理由。巴勒斯坦人何去何从无人能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站在弱者一边叙事,脉络清晰,详略有提升空间

                            巴勒斯坦人究竟是民族概念还是区域概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双方视对方为恶邻:暴力、复仇、虐杀成为日常。

                              一个人眼中的恐怖分子是另一个人心中的自由战士!这书看的很压抑。用顾老师的话说,两千年的同村邻里,一部分人走出去了,“升级进化” 后回到村里,彼此不是相认,而是仇视和暴力。认同之前有些专家的观点,西方对于中东的态度就是汲取资源,并将某些国家锁死在农业社会!书中的暴力不是国家战争引发的,而是宗教、名族冲突造成的对平民、妇女、儿童、老人无差别虐杀!英国在退出托管前没有给以色列在初期划出底线,而受国外金主支持的 “复国联盟” 采用极端手段驱逐原住民!当被安置的以色列家庭来到被分配的巴勒斯坦人的家中时,母亲发现屋中的很多事物都没被带走,一间屋的桌上还有孩子日常玩耍的玩具。(看完瞬间心酸)面对巴勒斯坦人对于驱逐的抵抗,英国人经常让原住阿拉伯人在队前开道、去蹚雷;让巴勒斯坦人坐在军车的前机盖上前进,安全到达目的地后一脚急刹车…… 现在看来,以色列对于加沙的无差别袭击只是沿用之前的打法!人道、谴责、国际压力,通通不鸟!几十年前这样,现在还是这样,未来还能有新的模式吗?仇恨已经深入人心,几代人也是在这动乱仇视的环境中长大!恐怖袭击、人肉炸弹、复仇…… 这书不建议读:虐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两个民族的百年斗争

                                1917 年贝尔福宣言拉开了以色列犹太人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百年斗争的序幕。犹太复国主义、种族歧视、宗教冲突、民族主义,造成两族之间的隔阂逐渐加深,直到现在巴以问题依然没有可解项。暴力冲突是常态,斗争将一直持续下去,和平遥遥无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01 年 2 月,阿里埃勒・沙龙赢得大选,这被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视为至关重要的时刻。沙龙的竞选广告将他打造成一个慈祥和善的人,与他的孙辈或山羊在他内盖夫的牧场上一块玩耍,但他最明确的理念是:“让以色列国防军获胜。” 他利用了自己坚毅果敢的名声。“我了解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也了解我,” 沙龙一再宣称,“他们知道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说一不二,说二不一。他们知道我怎么说怎么想,怎么想怎么说。” 沙龙在普选中获得了 62% 的票数,埃胡德・巴拉克只获得了屈辱的 38%。巴拉克阵营的恐吓战术惨遭失败:其中一个招数是发出数千份装在国防军的棕色信封里的伪造征兵文件,要求预备役人员在选举后第二天就向其部队报到。它想表达的是,投票给沙龙就是投票给战争。但在西岸和加沙地带经受了 4 个月的暴力活动后,以色列人不仅对巴拉克,也对奥斯陆以来的 7 年谈判失去了信心。“笼罩着以色列民众的绝望和焦虑,以及对巴勒斯坦人所受痛苦和磨难的一无所知,就是沙龙上台的原因,” 温和派小说家大卫・格罗斯曼评论道,承认自己担心将来会发生最坏的情况,“从事不关己的优越地位报道火车脱轨是一回事,坐在火车里面报道它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但没有人对结果感到意外。“和平进程最显而易见的影响,就是以色列选民不断向右流动,” 什洛莫・本 - 艾米表示,“阿拉法特是罪。阿里埃勒・沙龙是罚。” 巴勒斯坦人忧心忡忡,这并不让人意外。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信息部长亚西尔・阿比德 - 拉布称沙龙是一个 “狂热而危险” 的人,怀有 “重启更大规模冲突的敌意”。沙龙恶名远扬,从 20 世纪 50 年代突袭吉卜亚到 1982 年的贝鲁特大屠杀,从他不屈不挠地推进定居点建设到最近对谢里夫圣所的挑衅性访问。“沙龙选择了与巴勒斯坦人开战,而对巴勒斯坦人民来说,向他发动战争比向埃胡德・巴拉克发动战争要容易,” 拉姆安拉的法塔赫指挥官侯赛因谢赫宣称,“沙龙的政策表明,和平进程已经随风而逝。我们认为他想让占领永远持续下去,只不过以另一种名义。”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