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辽事岂可为,但当寻一散场耳
作为明末悲剧人物,熊廷弼为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 “传首九边”。首先熊廷弼处于一个死局中,大明朝江河日下,无论怎么打也不可能是后金对手。也许议和是最优解。其次,性格决定命运,凡事争三分,得罪人太多。不过最关键是他花皇帝钱太多,又像杨修乌鸦嘴,王化贞出事忙着撇清责任,让天启起了杀心。覆巢之下,复有完卵,花了几百万银子丧师失地,这责任你撇得清么。最后,很多人说明亡于党争。皇权和相权的明争暗斗是千年的主题。熊廷弼最后沦为天启打击东林党的棋子,被开刀问斩。态度决定一切,国难当头,也许像张鹤鸣这种老滑头才能生存。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一个理想主义者之死熊廷弼者,少贫而志坚,笃信知识可改命途。其人以为,踏实肯干,一心为公,敢担大任,勇任艰巨,其余皆末节也。 初仕御史,巡辽东,察失地,抚边氓,整军备,劾贪墨。萨尔浒战后,以侍郎再赴辽东,经略边事,重建防务,守正出奇。然神宗崩,党争潜兴,为监军所劾,遂解职归乡。辽沈陷,国危,廷弼复以兵部尚书经略辽东,布三方之阵,营两路之策,合纵连横,守正出奇。然与王化贞经抚异志,攻守殊途,争端日繁,角力争胜,终致广宁之败,双双系狱,启封疆案与东阉党争之端。后廷弼以辱国丧师之罪,斩于西市,传首九边。 廷弼之殁,朝堂失声,党争失序,辽东失策。或曰廷弼无罪,然守土无功,即为罪;守而不出,亦为罪。 木卯曰:居于世间,大不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故需慎言慎行,知止而有得,顺势而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