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6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实践自己的良知,良知人人都知,能践行者少,往往为私欲所蒙蔽,所以阳明先生教导存天理、去人欲,事物的道理要向内心的良知而求,则人自然能快乐,能看透。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事格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先生游览南镇。一位学友指着岩石中的花树问道:“先生说天下间没有心外的事物,像这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的心有什么关系?” 先生说:“你未见到这花时,这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静。你来看这花时,这花的颜色一下子就鲜明起来,由此可知,这花并不在你的心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书好书好书

            久闻心学之名,传习录也是大名鼎鼎,而今一阅,收获颇多,比之前日,又长进了所谓心学,向内向心向己探求,致良知,除此之外无他,如此简约,真是圣人气魄!王阳明先生恐怕是多年来最接近孔夫子的人之一了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生而静,反求诸己

              看了一遍,懵懵懂懂,从未格物,何来致知。戒骄戒躁,从头开始,修行上路,愿如太阳。静以修身,主宰情绪,放眼长远,立足当下,实践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好的一本书,简单易懂,直达本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传习录,这本书只能习得,只靠读是不行的

                  安身立命之学,人生海海,每一滴水都应该用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传习录

                    常学常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忘体察,不忘功夫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定心

                        一个人要追求真正重要的和天理匹配的东西,凡事求诸己才能有所收获。追名逐利,咬文嚼字不会有收获,发自内心的去感受,去思考,去体会,才能有所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能静心的学一下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感觉心灵被遗清水所清洗,但要想去除心中的恶与贪念,在如今社会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初读《传习录》

                            今天看了下王阳明的《传习录》,这应该是我最近读过的书里面最晦涩的一本,看到网上有人说看这本书对催眠有特效,大部分人可能需要一个星期才能把它读完,不是内容太长,主要是大部分内容需要多看几遍才好消化。我依然还是限定自己一天之内,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看,能消化多少就消化多少,其实下班回家还得带孩子。看到有网友说,看书不能求快,一味地求快很容易流于片面,其实更浪费时间。不过我本来也只是想测试下快速阅读法,所以不会考虑那么多。另外,我现在已经非常适应这种阅读速度了,一方面我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看尽可能多的书,另一方面,平均每五本快读阅读过的书里面,会有一本是我想精读的,所以其实不矛盾。王阳明,又名王守仁,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更是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是中华历史上屈指可数的 “立德”、“立言”、“立功” 之人。梁启超曾经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前面两个是孔子和王阳明,最后半个是曾国藩。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样,从《明朝那些事儿》里了解的王阳明。这两本书里面,我看到的是一个人的两面,《传习录》里面讲的更多是王阳明认知层面的东西,《明朝那些事儿》里则是生活、实践中的王阳明,这两个王阳明组合起来似乎才是一个 “知行合一” 的完整的王阳明。《传习录》的名称取自《论语・学而》篇,吾日三省吾身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主要弟子整理的王阳明和弟子的问答和讲话,第二部分是王阳明的书信集,第三部分也是问答或者讲话,不过没经过他审核。这本书是王阳明的心学经典,涵盖了王阳明的思想,诠释了心学三大内核,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本书也讲了很多和教育相关的话题,比如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也有很多因材施教的思想,“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圣人的心忧不得人人都做圣人,只是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慢慢琢磨他起来。”“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 王阳明曾说,我平生讲学,只是 “致良知” 这三个字。但在说这句话前,他的讲学理论已经涵盖了心即理、知行合一、静坐、事上磨练、存天理去人欲等内容。孟子说人皆有良知良能,王阳明总结为一个:良知。孟子所说的良知和良能,一方面是道德感、一方面是判断力。在王阳明看来,致良知只是知行合一的一个实现的途径,如何知行合一,那就是致良知。“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 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领悟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绝非朝夕之功,但愿今天是一个好的开始,确实今天第一次看这本书就喜欢上了,这是一本适合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一下的书。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