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这才是战争:将略
本书以史料和战术为基础,复盘了楚汉争霸、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夷陵之战等战争历程或军事博弈,功力深厚言之有物,具有广泛的参考意义。个人拙见如下:①我对历史人物有系统性偏见,如果不像马谡一战而亡,“百战” 将帅能有几个省油的灯?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评价古人军事水平应当慎之又慎。②不懂地理不足以谈兵事,史书有点战争故事化,淡化了真实的战争布局,本书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我古今地理仍旧傻傻分不清,无法完全 get 战争全貌。③三国争雄刷新了认识,期待一种全揽式的群雄解读。开篇和收尾的选题有点断层,《这才是战争》系列是否刚揭开书封?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10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通过复盘深思,探索胜败之道每篇文章的标题都设计得格外引人注目。例如,“刘邦与韩信的军事才能孰高孰低?” 这一问题,表面上看似不言而喻,但作者通过细致复盘多场战役,揭示出刘邦的战略与战役水平其实相当卓越。相反,韩信的犹豫不决反而成为他成就大业的绊脚石。至于作者是如何具体论证的,还需读者亲自阅读体会。再如,“孙策的江东平定之路”,《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较为简略,容易让人误以为孙策平定江东易如反掌。然而,回顾渡江前的孙策,不过是个 19 岁的青年,既无兵卒又无立足之地,面对江东士族豪门的阻挠和四面楚歌的困境,孙策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他凭借分化拉拢、各个击破的策略,历经征战,最终成功平定江东,为弟弟孙权奠定了一片稳固的基业。完成这一切时,他年仅 23 岁,堪称战略奇才。“关羽败亡,根源是否在诸葛亮?” 对于一向将诸葛亮视为用兵如神的我们来说,这个问题似乎难以接受。但作者从 “集中优势兵力歼敌” 的角度出发,指出诸葛亮战略的失误在于,作为弱小一方,却分散兵力采取攻势,这是自取其祸。而这一战略失误,在《隆中对》中就已初露端倪。这本书内容丰富,既有插图、评析,也有综述,对重要战役的细节讲解既全面又精炼,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战争的发生过程,并深入思考胜败的原因。作者显然是个 “三国迷”,虽然复盘的是古代经典战例,但其中绝大多数故事都发生在三国时期,据我统计,这部分内容约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以上。此外,本书还根据众多历史典籍的记载,勘正谬误,进行合理推测,这部分内容同样具有很高的价值。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1. 这本书让我详细了解到古代一些著名战役的成败得失的细节。我首先感兴趣的是地理方面的细节:a.“帝国锁钥” 山西 — 河北平原的太行八陉;b.“天下之腰” 南阳盆地 c. 关中 — 汉中(秦岭)之间的四条战略通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诸葛亮从汉中北伐关中陇西地区的祁山道和陇西关中地区的关陇道;四川 — 汉中(阴平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2. 让我对曾经的固有观念产生更符合事实的质疑,比如韩信的背水阵,“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进而让我对自己所学的历史和受到的教育产生质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