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3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部有思想的书

    从政治,生态,文化,科学技术到历史,民族… 特别喜欢他说人类是想象的共同体,非常有思想层次的一本书,而且作者没有民族偏见和民族保护主义,让我对犹太人这么特例和大胆的言论感到震惊,能和马克思媲美的言论,21 世界最伟大的书籍之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世界並不缺乏找問題的人才

      本書為《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的收官之作,書中一共講了工作、教育、自由、平等、恐怖主義和戰爭六個現實領域。當然本書不是只討論了這些領域,作者還寫了如政治、網路社群、宗教等等其他很多領域,基本思路就是新的變數在不斷地出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重新思考這些我們原本很熟悉的領域。在放入資訊技術之後,幾乎所有我們習以為常的問題都會發生本質上的變化,而面對這些變化,我們基本上都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而且能引發新問題的不僅僅資訊技術這一項,還有很多其他的超級變數。比如在社會平等性的問題上,資訊技術已經在加速社會貧富分化了,而生物技術會把不平等進一步地拉大,那些有足夠財富的人可以享受到生物技術帶來的種種好處,諸如修改基因甚至大幅度地減緩衰老等,這樣人類社會就不再是分為富人和窮人,而是分為神人和凡人。也許我們常聽到很多人評價這本書寫得不如《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不過,其實這本書和前兩本不是一個類型的內容。這本《今日簡史》最大的價值,不是對人類社會提出新的解釋和理論,而是讓我們看到和想到從前沒想到的現實和未來,意識到正在發生的變化和危機。但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樣的,這個世界並不缺乏找問題的人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直面人间真实

        历史怪才尤瓦尔・赫拉利简史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中,《人类简史》回顾过去人类百万年的发展历史,描绘了人类从动物到上帝的飞跃性进化,并提出了共同想象力带来的 “互联主观” 这个让人类群体变得无与伦比的力量。《未来简史》展望未来,假设了未来人类社会可能演化的形态,分析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会带来的影响与变革,阐述了对未来社会阶级、平等问题的担忧。而这本《今日简史》则聚焦于当下,带领我们去考察今天你我生活中、社会上、国家之间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过去、现在和未来被他一网打尽,其宏大的目标和巨大的野心可见一斑。《今日简史》虽然说的是当下的问题,但依旧承袭了赫拉利的大历史观,将现在社会出现的问题放在整个宏大的历史框架下去观察和反思,从过去找原因,向未来找答案。赫拉利认为人类过去通过想象力构建的故事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快不适用了,但是人类还没有创造一个新的、更有意义的故事,所以想象力的根基开始动摇,人类社会构建的大厦开始崩塌。人类因为 “共同想象” 这个能力而繁荣昌盛,也因没有找到新的 “共同想象” 而陷入困境。而造成这种困境局面的,正是人类的技术。现代人类共同想象的东西包括民主、自由、平等这些 “故事”,但是科学技术的崛起正在将这些故事粉碎。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就做出了预言,而现实也确实正在向那个方向发展。人工智能正在替代人类的工作,包括很多曾经只有人类才能掌控的领域,像是医生、律师、基金经理。在未来,人工智能会剥夺人类的决策自由。而未来,经过基因编辑、科技改造的极少数神人会统治世界,阶级会重新出现,奴役会死灰复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将不复存在。当科技发展到极高的水平之后,大部分人会变成无用的人,因为机器、数据和人工智能完全能替代他们,他们的存在失去了意义。赫拉利总结道,未来的困窘不是生活继续不下去,而是你连被奴役和被剥削的价值也消失了。你,一无所有。这不是危言耸听。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提出了许多关乎到全世界的大问题,包括科技、宗教、民族、教育、战争、恐怖主义等,这也是本书副标题的含义 —— 人类命运大议题。他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也许这些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不过一个优秀的问题胜过十个优秀的答案,好的问题能启发我们思考,帮助我们找到自己,找到更多的答案。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今日简史》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从理论上讲,人人都能参与这场以 “人类未来” 为主题的辩论并发表高见,但想要保持清晰的认识并不容易。而通常的情形是,我们根本没注意到有这场辩论,或者根本不清楚关键问题何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于科技颠覆的担忧

            本系列的第三部,尤瓦尔。赫拉利继续以他丰富的知识、犀利的观点、生动的语言、开阔的视野,将本书关注的重点,从人类从哪里来(人类简史),要到哪里去(未来简史),转移到了人类当今需要关注的 “大问题”。历史上的人类,主要面对的是饥饿、疾病、暴力、战争。虽然发展的道路非常曲折,但总体来说,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前途是光明的。而现在的人类,面对着排山倒海般的信息轰炸,让人们真伪难辨、无所适从。环境日益恶化,而所有国家却不能勠力同心。人类掌握着毁灭世界的终极杀手核武器,而民族主义却在日益抬头。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有可能让普通人失去一切社会地位,变得无足轻重。自由主义逐渐衰亡,而人们还找不到未来发展的道路。相比于历史上的人类,现在的人类,虽然不再需要担忧基本的生存,但面对的是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看似前途一片光明,可一旦跌倒可能就会万劫不复。每想到此,就不寒而栗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的变量在不断地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这些我们原本很熟悉的领域。就像我们之前说的那样,在放入信息技术之后,几乎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都会发生本质上的变化,而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基本上都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理解基因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赫拉利在这本三部曲收官之作里回顾了当前的问题。其实担心人工智能或者 “神人” 霸占地球还为时过早。我们现在急需理解现在的社会,完成当前的任务,解决当下的难题。


                赫拉利在书中提出当前最重要的科技为两个,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准确的判断了当今科技发展大势。光靠信息科技是无法真正理解人类自身的,生物科技的进步,全面理解人体,理解大脑,理解基因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21世纪人类命运的大议题

                  这本书是赫拉利简史三部曲中的收官之作,之前两部《人类简史》《未来简史》都是畅销三十多座国家受到各界大佬的推崇,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独到 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为这个世界做一个推论也没有在书中指出人类到底该怎么办,而是想通过书籍引发全人类的思考。赫拉利在他这本书的开篇提出我们身处于一个信息庞杂却又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就成了一种力量。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第一部分科技颠覆以及第五部分生存下去了吧。从 17 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人类文明开始大踏步的前进,所前进的速度是我们在农业社会未敢想象的。从单一式劳作变为了分工式合作,从人力为主到人力为辅。我们得益于革命享受着革命所带来的红利。我们的科技日新月异,其中备受瞩目的便是数据革命和基因革命了吧。这两项能够改变我们未来的革命又会带来怎样的好处?又有什么弊端吗?肖克利和八大 “叛徒” 又一次改变了人类历史,计算机成本越来越低性能越来越好。让我们得以实现万物互联,造就了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数据得以赋能人类生活。同时它们也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越来越智能,比人类强了不知多少倍。大量工作已经被机器取代,而随之而来的是继续取代。从剥削到无足轻重在工业革命的时候,早期顺应浪潮的那 2% 成为了资本家,少数人掌握着大量的财富与社会资源,大部分人只能在他们手下做一只寻找残羹冷饭的鬣狗,可以说是一直被剥削。但未来的社会,赫拉利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无足轻重,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智能,它们所能够取代的工作也越来越多。李开复博士曾提出过一个:“七秒钟法则”,任何一项工作要是能够在七秒钟内做出决策的那么一定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设想,将来大量工作将被智能所取代,那我们人类又该如何呢?大数据与算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是司空见惯,我们手机当中时刻都有通过算法推荐的海量信息。他们掌握着我们所有的数据,大数据具有多维度和完备性的特点。隐私问题随之而来,我们的隐私与数据应该交由谁来掌控呢?企业?政府?依靠法律来维护我们的权益吗?从历史当中看到,依靠法律似乎是不太现实的,每一次技术的更新迭代要远超于法律的完善。这又是一个值得全人类共同思考的问题。未来是数据时代这一点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趋势日加明朗。而基因革命也会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愈发不可收拾。未来医疗利用大数据赋能有望可以攻克为时已久的疾病,基因工程也在逐步推进,人类生活有望变得更加美好,但问题又来了?如果未来基因技术被完全攻克,人类社会是否会更加不平等呢?人类又该如何处理这些不平等呢?未来的不平等程度会是什么程度呢?人类无法预测,但人类必须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它没有准确的答案,而需要全人类共同的思考与解决。人类目前以及未来会遇到的问题太多了,我们所处的也是一个正在变革的时期,而且未来只会越来越快。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生存


                  在这样一个飞速变革的时代,稳定会是非常态,而不稳定则是常态。如果想要我们人生充满意义,只能够持续学习来应对这个常态。虽然,我们无法保证我们持续就一定不会被淘汰,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偏安一隅自得其乐的话,固守自己那稳定的生活稳定的工作技能知识的话那一定会被淘汰。吴军老师在《智能时代》中讲过:在每一次技术变革的时期,要么顺应浪潮成为那 2% 的人,要么观望徘徊最终被淘汰。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纵观历史,每一次革命都会有人被淘汰,也有人跻身成为那 2% 的人,例如被汽车淘汰的马车相关从业人员,也有跻身成为世界富豪的洛克菲勒、卡内基等人。在《胡同》这部剧中,有一个故事记得比较清楚,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时刻,东子豁子等人大刀阔斧摆地摊租门面经商赚的盆满钵满 同院的二强子却因为国企下发的任务没有完成而苦恼。他弟劝说他的时候,他还说:“你懂什么,我们这是国企,铁饭碗,国家养着呢,你们那朝不保夕的什么时候到个头儿啊” 然而最终结局大家也能猜到。最后借用赫拉利在本书末尾的原文结尾。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内,我们还有选择。只要努力,我们还能够了解自己真正的模样。但如果真要把握这个机会,最好从现在开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类思考的简单故事,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

                    📕 人类‭‮考思‬‬用的是故事,而不是事实、数据或方程式,而且‭‮事故‬‬越简单越好。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事故‬‬和神话。但在 20 世纪,‭‮自来‬‬纽约、伦敦、‭‮林柏‬‬和莫斯科的全球精英‭‮述讲‬‬了三大故事,号称‭‮够能‬‬解释人类过去、预测全球未来。‭‮大三这‬‬故事是:法西斯主义故事、‭‮义主产共‬‬故事,以及自由主义故事。📕 ‭‮有只‬‬一个故事的时候,一切毫无疑义,可以说是最令人放心的情形;但‭‮然突‬‬连一个故事都没有了,就让人惊慌失措,‭‮切一‬‬事物都好像没有了意义。📕 信息技术和生物‭‮术技‬‬的双重革命‭‮仅不‬‬可能‭‮变改‬‬经济和社会,更可能改变人类的身体和思想。‭‮类人‬‬在过去已经学会‭‮何如‬‬控制外在世界,但对我们‭‮己自‬‬的内在世界‭‮半多‬‬无力掌控。📕 通过‭‮物生‬‬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革命,‭‮们我‬‬将会有能力控制‭‮己自‬‬的内在世界,也能设计和制造生命。我们将能‭‮会学‬‬如何设计大脑、延长生命,也能选择消灭哪些想法,但没有人‭‮道知‬‬后果会如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三部曲看完了,重点内容如下:在找寻人生的意义,如何避免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如何好好生活,我们是怎么由来的。了解过去,现在,未来,不管是个体问题还是社会层面问题,本书都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和思考。所谓了解人生的意义,就是要了解自己有何功能;所谓过了美好的一生,就是达到了拥有那项功能的目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认识今日,认识自己

                        活在当下,就要真正认识今日,要知道哪些是挑战,哪些是趋势,哪些是陷阱,这本书从当今人类面临的新技术和新思潮出发,旁征博引,事例众多,写的很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多人对作者最后讲到 “佛学、内观、冥想” 等感到不适,可能是不了解西方确有一批人从进化心理学角度严肃研究佛学中的一些概念。典型的,有被称为 “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 之一的进化心理学家罗伯特・赖特 2020 年出版的《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旧故事分崩离析,没有新故事延续

                            《今日简史》的作者是写过现象级畅销书《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这本书是他 “简史三部曲” 的收官之作。赫拉利和很多传统历史学家不一样,传统历史学家看问题基本只用历史学的方法和视角,但赫拉利能把很多领域都打通,比如历史学、人类学、生物学、信息科技等,然后用综合视角来分析那些我们已经很熟悉的事情,并由此得出很多新的、可能更触及本质的解释和结论,这本《今日简史》也延续了这种思想风格。


                            在赫拉利的 “简史三部曲” 中,《人类简史》说的是人类社会如何形成,《未来简史》说的是未来社会如何演化,一本是回顾过去,一本是展望未来,而这本《今日简史》考察的是当下,说的是生活在今天的你和我将要面临,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当下的生活怎么了?难道有什么问题吗?表面上看起来没啥问题,最多有一些磕磕绊绊,比如中东动乱、中美贸易摩擦等等,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但在赫拉利看来,我们之所以会认为当下的世界还不错,是因为大部分人还只是在用过去的视角、经验和知识来评判现在。他在书里说,人类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所有旧故事分崩离析,至今还没有新故事足以延续。
                            这话是什么意思?在《人类简史》中,赫拉利说,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我们塑造了很多 “想象的现实”,也就是故事,比如,国家、民族、宗教、经济、公司、婚姻等等。而生活在今天的你和我面临的问题是,过去讲的大部分故事都不管用了,这些故事被一些新的变量冲击、瓦解,甚至失效。其中有一个变量,就是信息技术。我们好像已经对信息技术习以为常了,但赫拉利却认为,我们严重低估了信息技术将要带来的影响。对人类社会来说,信息技术不是一个普通变量,而是一个超级变量。正是有了这个超级变量的出现,让很多我们延续了多年的事情变得完全不一样。
                            也许你会听到很多人评价这本书写得不如《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但其实这本书和那两本不是一个类型的内容。这本《今日简史》最大的价值,不是对人类社会提出新的解释和理论,而是让我们看到和想到从前没想到的现实和未来,意识到正在发生的变化和危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AI可能改变认知和思维方式,甚至导致新的社会结构和文明的诞生

                              《今日简史》提醒我们在科技进步的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AI 可能改变认知和思维方式,甚至导致新的社会结构和文明的诞生。《今日简史》指出了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赫拉利认为,面对这些挑战,人类有三种可能的反应:一是过度依赖技术,忽视其负面影响;二是拒绝新技术,失去进步的机会;三是运用智慧和勇气,积极参与塑造未来。在 AI 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书的启示包括:1. 重新审视科技的影响:我们需要认识到科技不是一种独立的力量,而是由人类创造和控制的工具。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科技的社会和伦理影响,而不仅仅是关注其带来的便利和新奇。2. 重视独立思考和清晰判断: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成为一种力量。我们需要独立思考,对 AI 和其他技术的发展持批判性态度。3. 面对挑战,积极参与:面对 AI 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并影响技术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更加美好的未来。4. 关注数据隐私和安全:AI 的发展依赖于大量数据。赫拉利强调了保护个人数据隐私和确保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这对于维护个人自由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5. 伦理和责任:AI 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例如机器的决策是否公平、透明。书中启示我们,技术发展应遵循伦理原则,确保科技的应用不会损害人类的利益。6. 全球合作:面对 AI 带来的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制定全球性的规则和标准,以避免技术滥用和全球不平等问题的加剧。7. 人的角色和意义:在 AI 可能接管许多传统人类活动的情况下,书中促使我们思考人的角色和生活的意义,以及如何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世界中保持人类的价值和尊严。8. 社会政策的调整:AI 可能导致就业市场的重大变化,书中启示政府需要考虑如何调整社会福利和就业政策,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稳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幸提前看完。个人总结,数字独裁不可怕,民粹主义更坏事。还是第一部《人类简史》最强,毕竟 Harari 历史出身,本部《今日简史》次之,第二部《未来简史》最一般。看到末尾,想起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里写: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ᴗ⁍̴̛⁎) 全书 21 章分别从 21 个方面来分析,独立成章却又逻辑紧密相连。赫拉利不仅是历史学家,更像一位哲学家,他对这些问题思考的广度、深度、清晰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语言时而深邃时而幽默,让人不忍释卷。译者还是林俊宏先生,能把如此一本具有强大知识量与深刻观点的书翻译得精确又精彩,真是 “信达雅” 的典范!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搞明白当下的我是谁

                                  复盘过去又展望未来,兜兜转转还是要回到当下搞明白我是谁,这一秒这一刻我是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中国可谓广受欢迎,他的第一本书《人类简史》概述了微不足道的猿类如何成为地球统治者,第二本书《未来简史》讨论了 “化身为神” 的人类的远期愿景,而这本《今日简史》与前两本不同,它 “并非历史叙事,而是以一系列议题的形式讲述我们今天关注的重点。这些议题不会告诉读者什么是简单的答案,而是希望引发进一步思考,协助读者参与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重要对话中来。” 作者说,1938 年人类有三种全球性故事可以选择(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和自由主义),1968 年只剩下两个,1998 年似乎只有一个故事胜出,2008 年则下降为零。那个管理着由蒸汽机、炼油厂和电视机所构成世界的自由主义,却在面对现有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革命中显得无力招架。纵然自然主义也开始学习共产主义,开始重视平等、推行福利计划,但其 21 世纪的敌人还包括了并无一套完整意识形态的虚无主义。双元革命之下,不仅不平等加剧,还催生了新兴的 “无用阶层”,而该阶层的出现 “不只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没受过相关教育,还可能因为精神动力不足”。“大多数人类的痛苦将不再受到剥削,而是更糟糕的局面:再也无足轻重。” 与此同时,海量数据之下攀升的大数据算法权威,已然动摇个人自由的信念。当数据成为新的神祇,成为继古代的土地、近代的机器和工厂之后新的权力争夺对象,数据霸权或是数字独裁也同时成为威胁人类社会公平的又一利器。作者认为我们正在培育一种驯化的人类,产生的数据量惊人,而且能够想海量数据处理装置中的高效芯片一样运转,然而这些 “数据牛” 绝对称不上是发挥了人类的最大潜能。“我们几乎没有投入什么心力来探索人类的心智,只是一心想着提升网络连接的速度及大数据算法的效率” 这是极危险的,最后的局面可能是 “退化的人类滥用进化的计算机,伤害自己,也伤害世界”。当今世界,“民族主义、宗教和文化让人类分裂为彼此敌对的阵营,全球合作难于登天”,“核战争、生态崩溃和科技颠覆” 任何一个都足以威胁人类文明的未来。此书出版于 2018 年 8 月,彼时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而此时全球疫情刚过,俄乌冲突未停,还有 ChatGPT 问世,若是赫拉利先生今日截稿,一定会有更多的担忧。寡头、极权、民粹频频抬头,我很喜欢书中关于权力的比喻:“手中拿着锤子,一切看起来都像钉子;手中握有强大权力,一切好像都正在等着你介入”,“巨大的权力就像一个黑洞,会让周围的空间扭曲,而且越接近它,扭曲的程度就越大”。“全球化非但没有让全球统一,还可能造成‘种化’(speciation):人类分化成不同生物种姓,甚至直接成为不同的物种。” 那么在这个混乱无序的时代,如何生存?人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当然应该顺应世界局势有所调整”,然而 “完全放弃这个组织回到民族主义强权政治,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赌博行为。教育转型也迫在眉睫,我们如今需要学习的,可能不再是更多的信息,而是 “理解信息,判断哪些信息重要,以及从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具备 “批断性思考、沟通、合作和创意” 的能力。重新认识人类心智,“感受并非与理性背道而驰,而是体现了进化上的理性”,人类此刻最大的 “非理性” 可能是并未真正尊重我们的 “感性”。纵然我们没有全然的自由意志,也可以稍微挣脱意志的暴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塑人类的思考

                                      在当今,我们在享受着高铁的便利,城市化,现代化所带来的福利时有没有想过我们今日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对于国家,恐怖主义,科技进步带来的后果。对个人,在科技进步如此快速的当下,我们怎么样才能适应未来,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去反思。同样,在那个变换不定的未来,我们该怀着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它?该教育我们自己,我们的下一代怎样做才能去适配未来?这一切未来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一些思考,或许你能从这里找到答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后现代的舞台是留给我们重建价值的

                                        把三部曲连接起来,到最后一步的时候让我重新意识到赫拉利是一个以色列作家。这事闹的…………—————————————— 源于赫拉利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在这本书里,他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当下面临的重要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极其精准的分析。将扎实的历史尺度和先锋的生物学研究融合在对现实问题的解读当中,很多我们以往感觉很大的这个问题变得极其的清晰,明白,好理解。就让我印象很深的一部分是书里对 “恐怖主义” 的解读,说恐怖主义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威胁是什么?其实已经写在名字里了,就是造就恐怖,因为每年死于恐怖分子的人的数量要远远小于我们生活里经常能遇到的常规风险。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恐怖主义是一个威胁整个人类社会的事物,是因为恐怖主义所造成的恐怖会打破秩序的平衡,让我们产生结果无法预料的混乱。而恐怖主义者以小博大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在混乱的秩序中重新寻找机会。我觉得这样一种解释让我一下子明晰了很多。—————————————— 我想从赫拉利的身份说起,他是一个年轻的以色列学者。在这里包括在开头,强调他的国家和民族身份,其实是有原因的。我们都知道以色列民族命运多舛,在近现代遭遇了很多的苦难。同时很多朋友应该也知道,现代以色列的建立其实伴随着巨大的动荡,更重要的是这本身是一种意义的重构。说人话就是,以色列的复国是一个把人发明出来的说法变成现实的过程。这个 “说法” 纯粹是被人发明出来的。包括《虚构的犹太民族》,《虚构的以色列地》这些书说的都是这一个事情。站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赫拉利提出了他鲜明的观点,就是这样的虚构是不可靠的。从《人类简史》中说出 “想象的共同体” 这个词,再到《今日简史》中彻底站在这个词的对立面上。赫拉利希望把自己最好是全人类,从我们历史中最重要的传统 “叙事” 中解脱出来。宗教是假的,国家是假的,民族是假的,公司是假的…… 我们不应该为了虚无的意义感卖命。同时更重要的是在现代社会,裹挟我们的叙事被精心设计。而在不远的将来,精密的算法会设计出更加强大的故事,因为它可以把我们头脑中的生化算法变成数据,用机器学习无与伦比的优势,帮精英群体彻底掌握我们的头脑。这是赫拉利的想法,很有意思,但不能完全苟同。—————————————— 我们为什么需要叙事?为什么要创造出国家,总教,公司这些概念?因为智人这个物种天生就需要稳定的意义,不是我们为了协作进化出了意义系统,而是我们阴差阳错的进化出了意义系统,意外获得了大规模协作的能力,才凭借着这样的优势,生存了下来。我们需要意义系统,这从来就不是什么理性决策。所以也不会随着时代发展发生什么变化。所以不是当我们认识到了那些想象的共同体不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那这些东西在我们的头脑中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样的一种愚昧,其实是为我们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性,可以站在过往时代的肩膀上,比较自由的思考价值和意义,这些感觉上很抽象的问题。而不是消解一切,坦然向虚无主义的温床。后现代的背景下,人的价值反而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声张。这是我的想法。—————————————— 本来我还有点不解,因为其实在赫拉利的描述中,到最后有一些自我矛盾的地方。当我看到最后他给出来的方法的时候,我的头脑一下子就趋于明晰了。赫拉利对于宏大叙事和终极意义的本能抵触,和他的个人经历一定是分不开的,同时,这也是与他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宏大叙事本身的特征有关。我们不得不承认犹太复国主义者一首是辉煌的成就,但另一手是血腥的代价。在这样的情景之下,让人怎么去相信那样一个带有宗教感召力的所谓的 “终极意义” 是真实的呢?所以我非常理解他,也理解他真正想说的。不是消解一切,而是回归世俗,重建价值。我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我们的文化更擅长的东西。但这也仅仅是相对而言………… 赫拉利最后给所有人支了两个招,一个是通过感受真实的痛苦来做判断,再至高无上的主义,也不能埋没了婴儿的哭泣。另一个是通过冥想感受自身,在庞杂的身份叠加也不能埋没真正自身的感觉。我看到这会心一笑,这两点我简直同意的不能再同意。如果有一天我有机会跟他聊这个问题,我一定要好好的问一问他:1. 我们无法容忍无辜者牺牲,无法忽视自身的本能触感,原因是什么?2. 如果有一天算法能够进一步解构我们的大脑,能够用技术手段模拟这两种体验,我们要如何选择?如果我们完全不在乎这些东西,那我们早就应该迈上致幻剂效果日新月异的文明发展路径了。—————————————— 最后总结一句吧。后现代的舞台是留给我们重建价值的,我们自己就是某种意义的 “上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不如韭

                                          “如果您重视这本书,也该重视言论自由”


                                          赫拉利居然在序言的最后写了这么谨慎的一句话,似乎有些心虚。
                                          《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语气从来都是孤傲出尘,悲天悯人,这句话给我的震惊不亚于马云去开个脏摊卖烧烤。
                                          毫无疑问,自由贸易和互联网打破地域的桎梏,把世界链接成一张交错复杂的大网。
                                          这是个商业时代。
                                          除了各国的国库之外,世界上 80% 的财富都集中在 20% 的人身上,而这 20% 的人里面,又有至少 80% 是商人。
                                          有一个名词叫 “割韭菜”,每当韭菜生长到新鲜饱满,都会面对镰刀,每次收割后,手握镰刀的人都会认真浇水施肥,悉心照料,一边磨刀,一边等着韭菜再次生长到新鲜饱满,再次收割,循环往复,无始无终。
                                          “割韭菜” 起初只是被应用在股市中,但随着民智渐开,“割韭菜” 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商业场景,只要涉及金钱交易,就有被割韭菜的可能。
                                          人们从不知道自己是颗韭菜的状态变成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总是被镰刀收割,好用了几百上千年的套路变得经常被识破,也不难理解越来越多的商人感叹钱越来越不好赚。
                                          通读全书后发现,赫拉利的 “心虚” 或许在于他可能会损害到手握镰刀的人的利益。
                                          如果我打 4 分,会不会也间接伤害到那些人的利益?
                                          这个时代,人不如韭。
                                          《今日简史》全书 21 章,讨论 21 世纪的 21 个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议题。内容看似分散,实则数据一词贯穿始终。
                                          数据让人不如韭菜。
                                          刷淘宝的时候你可能会对这样的场景习以为常:打开淘宝最先看到的广告总是自己想买的东西,下面猜你喜欢的商品都是你想买的商品类别,打瞌睡时有人送来了枕头,淘宝是越刷越上瘾。
                                          这些实则都来自数据,你的手机就是一个数据接收器,它会接受你的语音,聊天记录,照片等等数据,根据数据匹配出你喜欢的东西,最后展现在你眼前。
                                          如果数据能帮你不用耗费精力思考任何事,真的好吗?
                                          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的创造力,创造力恰恰来自于人类千百年来从未断绝的思考。如果数据的力量强大到能帮助人类不用去思考任何事情,那人类似乎和被圈养牲畜也没什么区别了。
                                          正应了小品里的那句戏言:人这辈子,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就像是一场零和游戏,科技进步到极致,反而让人类丧失了生存的空间。
                                          除此之外,赫拉利还认为阶级固化不可逆,当科技带来的改变越来越大,最终人类可能只剩下极有价值和毫无价值两个阶级。
                                          那个时候,韭菜至少还有作为食物存在的价值,而毫无价值的阶级吃个韭菜都是浪费资源。
                                          人不如韭的时代真会到来吗?
                                          可能吧,但世间唯一不变的事就是改变,与《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相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的语气虽然迟疑,却并未保持一贯的悲观。
                                          开启心智,真正认识自己,至少还有机会。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