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2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侧面了解“秘书”,体悟职场“秘密”

    从事的工作每天都得与领导秘书们打交道,有做的好的可以学习经验,有做的一般的可以总结经验。对于大组织而言,这是一群极为特殊的人,他们围绕着权力的核心,如何与他们相处,这两年我收获了很多感悟。1)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信使,专报好消息,没有人会拒绝向领导汇报好消息;2)秘书会为领导准备材料,知道你的好消息越多,你做的事儿越有可能进总结材料的初稿,让领导看到;3)秘书掌握着更多的 “秘密”,有时你的好消息会通过这个核心的枢纽做增量整合并放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关于太监的小白级科普读物

      宦官并不都是太监,但是太监必然是宦官。如果是历史小白,对于太监这一角色好奇大可抱着猎奇的心态去打开此书学习一下历史知识;但如果对于历史,尤其是中国通史有一定的了解,哪怕是只对汉唐明三朝的历史熟悉,此书大可不必翻阅。 关于太监的历史,作者开篇从先秦开始分析,结合西方历史,颇有点专业书籍的模样。但是考虑到作者所处的年代和成书的时间,其中不少见解已经略显陈旧,尤其是对于不少细节的描写错误不少。可能日本研究中国历史的书籍都少不了这个毛病,如此看来,打开这本书的正确方式是借鉴其独特的视角,但是要保持怀疑的态度,不管是其中的观点还是细节的描写,总是有种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感觉。中国相关历史研究以及考古等学科的知识则可以起到一定的修正作用。 虽说是讲述太监的历史,但其实还是主要描述了汉唐明三朝的宦官专权。汉朝,尤其是东汉,宦官专权是一种皇权无奈的选择,世家豪族的力量崛起,所谓的皇帝早已不再是万人之上,更像是天下共主,这一点从刘秀登基所依靠的力量就可以看出。而其后代的子孙想要存活下去,必然要在外戚和宦官中选择,以保持对各方势力的平衡。于是宦官的力量崛起,甚至可以左右皇帝的人选。唐朝的情况有些相似,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不但没有削弱,甚至有所加强。可以说是死了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些非法玩家,有了更多的后来者以合法身份继续下去。作为孤家寡人,想要在这场游戏中继续下去,依靠更为亲近的宦官势力就是不太过意外的选择。有所不同的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宦官严防死守,但是轮到明成祖朱棣依靠他们成功夺权后就无视对此类禁令。再考虑到实际上的丞相之位多亏胡惟庸和朱元璋的密切配合得到废除,庞大的帝国依然需要正常运行,启用宦官就变得更为合情合理。毕竟谁都不能像朱元璋一样堪称劳模级的工作狂,尤其是再遇到后来那么多消极怠工的。当皇帝是一份苦差事,皇帝要是顾着享乐,这份苦差事总得有人干。内阁和宦官一起扛,皇帝瞬间就轻松多了。如此安排之下,遇上嘉靖这号常年罢工的,依然并不影响帝国机器的正常运行。但也要清楚,这些太监其实和大臣一样,都是皇帝手中的玩偶,需要干活的时候拿出来用,一旦不能很好满足帝王的欲望,便分分钟叫你下课。即便是像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一道折子下来,就像一只蚂蚁一样被捏死。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听招呼粉身碎骨。 以个人不太多的阅读量和不成熟的思考来看,中国的太监集团很多时候都是作为皇帝治理天下的工具,和其他大臣一样都是工具人,用完即弃,甚至是不好用的话,大把人争着要顶替。又由于其过于靠近帝国权力中心,在许多特殊的时期,皇权不稳之际,可以作为支撑,也分得一杯羹。但如果皇帝大权在握,他们的一切辉煌都可以在瞬间烟消云散。不要以为靠近权力,就产生了拥有权力的错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宦官与王朝政治的关系上讲,宦官是皇帝最体贴的仆人、最忠诚的帮手,所以皇帝很愿意把自己的权力分享给宦官,来协助自己对付朝臣和外戚。但权力一旦分享,就会造成很多麻烦。在汉代,宦官加入士族与外戚权力斗争,造成朝局动荡。在唐代,宦官借助 “傀儡制” 传统,甚至能左右皇帝的废立。在明代,皇帝专制登上巅峰,宦官以秘书身份狐假虎威,因此出现许多被人诟病的 “祸国权阉”。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宦官》

          我们把 “侧近政治” 当作一块滤镜,重新认识了宦官这个群体。“侧近政治” 有什么特征呢?空间距离的差距即是侧近者权力的差距,也就是说,离皇帝的空间距离越近,权力越大。在古代,皇帝位于金字塔的顶尖位置,他为了维持统治,保持神秘性和神圣性,便需要特殊的工具把自己和普通人隔绝开,这种特殊工具便是宦官。从宦官个人角度来说,宦官的特殊性不仅体现在身体上是残缺的,而且来源也是非正规途径,或者是战俘、罪犯,或者是被贩卖、被陪嫁而来,或者是通过自己伤害身体来换取接近统治者的机会。因为宦官的特殊性和工具性,他们无法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从宦官与王朝政治的关系上讲,宦官是皇帝最体贴的仆人、最忠诚的帮手,所以皇帝很愿意把自己的权力分享给宦官,来协助自己对付朝臣和外戚。但权力一旦分享,就会造成很多麻烦。在汉代,宦官加入士族与外戚权力斗争,造成朝局动荡。在唐代,宦官借助 “傀儡制” 传统,甚至能左右皇帝的废立。在明代,皇帝专制登上巅峰,宦官以秘书身份狐假虎威,因此出现许多被人诟病的 “祸国权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简洁

            侧近势力,观察权力的新视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夹带私货

              作者这本书写的很浅显,大概讲清楚汉唐明三朝的宦官和朝局的关系,至于作者作为现代人对古代政治体制的批判,我感觉就是一种诋毁,夹杂了日寇对华夏帝国的诋毁,大家要慎重对待。读历史不是去批判古人,而是能理解古人的不得已,那么多明君贤臣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说明有些问题就是无解的,现代国家有形的宦官是没有了,但是人的私欲在,权利在,又有多少人挤破头甘愿为奴为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种旁观者的叙述

                不仅仅讲宦官史,顺便把中国历史简单顺了一遍。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