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6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小阻力之路》读后感

    我以前对环境的力量,要么顺从,要么反抗,处于顺从 - 反抗结构之中。我从没有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顺从 - 反抗的结构中,兜兜转转了很多年毫无作为。创造结构由想要的愿景和现实组成,愿景和现实之间有一股张力,形成最小阻力之路。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一个成功的商人,帮助更多的人能够更好的居住,投资带来收益。当我把这个愿景画出来时,创造结构处于萌芽期,让我感到兴奋,带来了一股力量。我会大量吸收相关的知识,沟通谈判,营销管理,将这些知识内化,并用到工作中。每谈成一个单子,帮助一个人就会积累一股能量,将自己往愿景的方向推。最终完成自己的愿景。在我创造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策略,也需要时间的累积,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当我创造出自己的愿景时,我要接受它,这是自己付出努力创造出来的。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关于让你做出第三选择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小阻力之路

        等了七年,终于等到了的一本书。当年 2016 刚出来的时候,只有台湾有。我有幸听到过听书版(简化版),简直惊为天人。你该做的不是 “解决问题”,而是试着去创造你觉得最重要的东西。这才是最小阻力之路,就像水流,无论道路怎样,它知道自己的归宿是大海,所以才一直都在流淌,而不是和路上遇到的各种障碍死磕到底。有些人所选择的,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而是选择避开他们不想要的东西。利用创造性结构张力,聚焦于你想要的,而不是困难和阻碍:步骤一:描述你现有的处境步骤二:描述你想去的地方步骤三:再次正式地选择你想要的成果步骤四:继续走下去回避有效选择的八个误区:1.有限的选择──只选择那些看来可能或者合理的选项。2.间接的选择──选择过程,而非结果。3.用排除法来进行选择──把所有其他可能性都消除掉,让唯一的选项留下来。4.借由弃权来进行选择──透过不选择的方式来进行 “选择”,因此不管接下来怎样,似乎都不是选择的结果。5.有先决条件的选择──在选择上面强加一堆条件。6.回应式的选择──选择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某个冲突。7.透过舆论来做选择──先找出其他人愿意推荐的选项,照着这种民意调查的结果来做选择。8.前世就做好的选择──这种选择所根据的是某种关于宇宙本质的模糊形而上学观念。认清现实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有人是因为生活所迫,被迫去接受现实,也有人用主动的方式去接受。当你试着去认清现实,了解何谓现实,你才能够创造出对自己而言真正重要的事物。
        1.扪心自问:“我想要什么?”
        2.想清楚你要什么成果,不要受怎么达到成果的影响。
        3.想清楚你要什么成果就好,不要管可能性的问题。这个比结构性冲突更具主导性的结构具有以下两项特性:・它能够融合结构性冲突;・它能够把复杂的结构转化成简单的结构。
        能让你的创造历程继续下去的,不是毅力、意志力或决心,而是边做边学。
        创造的五大步骤:1.把你希望创造出来的东西想清楚 2.掌握进度 3.采取行动 4.遵循创造历程的节奏 5.累积创造动能专注于你想要的,并且持续下去,能量,总是会沿着最小阻力之路流淌。大自然的运行原则是能量总是会沿着最小阻力的路面持续传递下去,所以你要想达成目标,就需要学习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走上你的最小阻力之路,朝着你真正想去的方向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你都需要创造性地去看待问题。

          转发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晦涩难读,也可能是自己阅历不够吧

          核心概念,可以不用很麻烦就可以获得,一定会重读,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明白的更多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最小阻力之路是创造力的源泉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艺术家、音乐创作者。本书建立在三大洞见上:1. 你的生命就像一条河,你所走的人生道路都是最小阻力的。2. 挑选最小阻力之路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自然法则。3. 最小阻力之路是由生活中的隐藏结构决定的,人生的根本隐藏结构是可以被你改变的。他提到,我们一直在【顺从 - 反抗】这个张力闭环中反复,当顺从的矛盾缓解后,反抗的张力就会增加。反之,当反抗的矛盾减缓后,顺从的张力就会增加。而最优策略是,把【解决问题】转变为【创造】。创造的动力并非解决问题,而是完成最终的作品。创造也是一种习惯,就像你习惯了读书一样,以后会越来越会读。如果你习惯了创造,就会把技能同化到自己体内。创造的生命力很持久,你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艺术家退休了。创造遵循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而且为了完成最终的作品,你需要取舍,需要决定很多事情的优先级。在创造历程中,你的经验越丰富,你就越有办法驾驭结构性张力。在创造的过程中,你需要做出无数的选择。这个时候,不要逃避,即使你做出的选择是错误的,也可以为以后的决策增加经验。你会变得越来越懂得做出最优决策。希望创造的驱动力形成愿景,牵引我们每个人走向远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面对现实,既不拒绝,也不顺应,而是学会超越,高于现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先看的福格行为模型,再看的最小阻力之路,两本书有些呼应的地方,慢慢的开始同化福格行为模型: 行为 = 动机+能力+提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是全球畅销 30 年的创造力宝典。作者基于自己的创造技能课程和上万名学员的实践反馈,总结了如何从 “解决问题” 的思路,转化为 “创造” 的思路,从而实现我们的人生结构的革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能耗最小,熵增最少,即流

                    笔者的洞见有点意思,但未及事物的根本 - 力做功。本人拙作《做个快乐人 -- 正德、利用、厚生致惟和》ver0.53 版有所论述。https://share.weiyun.com/8tAhOrOf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成为热爱创造的人

                      书中讲到原本生活中的顺从和反抗,消磨了人的意志,以至于找不到出路。最好的出路是跳出来,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创造自己的人生。创造是门技术,找到自己想创造的,不断丰满它,以他为目标,所有选择都围着他,由浅入深,从无到有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它,人生会开启新篇章,走上不断创造的人生。画家从未有退休之说,创造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满怀热枕的走向自己想要的目标,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改变结构,让结构带你走向最小阻力之路。顺应,反抗其实都是针对当下做出的反应,如果只是靠自制力意志力去对抗,只会振荡,最终不能达到你要的目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8年以后正式读大陆引进的版本

                          最小阻力之路我跟 JS 一直是网友,文字的传递中,也带着写字人的一种性格,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凡事都替别人着想。 2015 年的某个周五,JS 走到我的桌前递给了我一个档案袋,说这个给你。她的台词是,据说你喜欢读书,这本我看不懂,你试试看。那是我第一次拿到一本横向的繁体书,为了逞强,周末两天,我坐在小区楼下的 7-11 的橱窗边,晒着太阳,配着拿铁,囫囵吞枣的翻完。 几次睡着,几次被便利店的顾客吵醒,这样懵懵懂懂过了一个周末。后来我读了丹尼尔卡尼曼和彼得圣吉两位大神的书,照样睡着又醒,原来他们都受过这本书的启发。 那本书从台湾回来我一直放在书架上,大陆一直没有引进,我总担心翻开一次少一次,当然我也不会借给别人,借出去的书,通常都没有回来。 今年这本书终于引进了大陆,我兴奋得到每个读书群里散播这个消息,呼吁共读这本书。仍然像当年一样,我们众多人看得云里雾里的时候,椰子姑娘站出来说出这本书脉络清晰,可圈可点。一年读 5 本书的椰子姑娘,此时的表情特别招人恨。终于她在第七章开始也懵了,我们集体起立鼓掌。这本书写的是关于创造,这个创造与每个人有关!许多人每天以一样的方式过活,却又常常感到无力与挫折。他们企图做出重大决定,改变自己的情感生活、职业、家庭关系、健康或是生活品质,却在不久后发现,又回到了老地方,遵循那些根深蒂固的旧有模式。 这是因为我们的很多人生模式已经被某些潜在的结构决定了,就像有人告诉你,别折腾了,命运早已注定,听起来还是蛮悲伤的。其实有解!我们先看看旧有模式:经常听人说要戒烟,如果只是这个动作,它失败的概率是极高的,因为抽烟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解决方案,可能是对抗无聊,暂缓焦虑情绪等等。你叫我不要抽烟了,那无聊,焦虑的时候怎么办?那些想戒烟的人,每天都忍着,1 分钟,1 小时的忍,不知道这个敌人什么时候出现,这种戒法太消耗意志力,总会在某个时间点破防。人很多时候处在顺从与对抗的结构里,要嘛抽烟,要嘛焦虑,这都是一个维度上的事,来回摆。当人们工作了一天很累的时候,回家后他最想做什么?可能是躺平,因为身体疲倦的时候最不用花力气的就是随着本能回到慵懒的状态,因为它最简单,所以这是最小阻力之路。躺下之后发现,躺平太爽了,想起工作就可怕,于是他决定休假,躺在家里刷了几天手机后,他又开始觉得空虚了,为了填补这种空虚,他可能又会回到令他不喜欢的工作当中。不论怎么选,都在摆脱某种不想要的情绪不想要的结果,而做出的行为。这个过程属于外部驱动的,它的关键字就是:我不要!我不要这个,不要那个。但,你到底要什么? 假如你想摆脱这种束缚,那就要创造。创造一个全新的结构,让结构的力量去驱使自己每天的行为发生改变。 一旦你创造出一个新的结构,你的生命就会兴起一股全面性的动力,就像河水的水力由堤坝的结构决定的一样,河水顺势而为,就是最小阻力之路。创造一个你期待的未来,令人心驰向往的画面;创造一个属于你的作品,令你的生命得到延展;创造一个新的商业生态,令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在你期待的未来和现状之间会形成一股张力,差距越大,张力越强,这就会产生很强的动力,用这些重要的行动去占满每天的时间,最重要的是,这是你想要的,这是自驱。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他看尽了人间百态之后,他想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于是他开始学习冥想。每当他焦虑的时候,他就开始就地观呼吸,在吐纳与起浮之间,慢慢平静下来,最后他成功的戒了烟。他说,其实抽烟和观呼吸的原理是一样的,关注当下,专注呼与吸,最后观呼吸代替抽烟成为他解决焦虑的解决方案,他成功了。办公室有个小年轻, 他天天面对一大堆数据,不同部门的需求接踵而至,我看了都头大,他却乐此不疲的按照他的节奏,今天建一个模型,明天拿出一个构思出来,在他工作的三年里,改善了很多数据提取,分析的效率。有一次我问他现在的工作感觉怎么样?我等着他的吐诉,没想到他说现在的工作他很喜欢。后来我才想到,他每天其实都在创造,创造他自己的作品,从无到有,建构一条从现在通向未来的通道,那条通道上是他一个个创造出来的作品。前电商巨头京东集团副总裁,一个青年才俊,中国电子发票第一人蔡磊,在他正是事业高峰时例行体检被诊断出渐冻症,剩下的生命只有 2-5 年,世界范围内根本没有治愈的案例和可能性。这个五雷轰顶的消息让他短暂的思考之后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要为所有渐冻症群体探索整体解决方案。他极尽财力,体力,物力,人力,甚至为了筹钱开启了直播卖货。很多人同情他,但我看他脸上一直有光,他很清楚每天为什么而早起,为什么而晚睡,为什么而争取这剩下的 2-5 年。华大尹烨说对着蔡磊说 “蔡总,其实你已经成功了。也许上天派你来这一世,就是来做这件事的。” 我相信他能成!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那就去爱,去创造吧,那是最小阻力之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最小阻力原则

                            长篇大论,标题很好,内容不知云,核心是什么?要表达什么?学了之后得到什么理念?如何实践?不知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超越,而非改变!

                              超越是一种重生的力量,让我们得以重新开始、开创新局、砍掉重链,进入一种获得救赎的状态,有了第二个机会。超越之后,一切再也与过去无关,无论你昔日战无不胜,或者是个常败将军。超越过后,你得以创造新的人生,再也不用因为过去的胜败而有所负担。所谓超越,并不只是真切体悟到过去已经结束。你必须把你的每一个面向跟生命本源重新结合在一起。这是本书的信仰,基于此,我们需要最小阻力的创造之路。需要结构化的张力。毕竟,创造是我们的天性,相信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遵循最小阻力之路,创造自己的人生

                                遵循最小阻力之路,创造自己的人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最小阻力之路》感觉有点神道的意味。一个人如果知道什么是最小阻力的话,那么他已经拥有改变自己的力量,剩下的只是他愿不愿意去做的因素了,读此书也就无意义了。如果他没有,作者也没有给一条怎样找寻这条路的方法,也显得读一本天书也是无意义的。所以书找人,人也找书。最小阻力就是自己感兴趣,自己做起来并不是太费力,也愿意去做的事情,还要认真去做好,那么离创新不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改变结构,创造更好的结果

                                    在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课程中第一次听说这本书,后来在淘宝买了一本纸质书(繁体字),最近偶然发现得到中竟然有电子书(不得不感叹得到电子书真是个好东西),估计为了发行不得不删掉一个章节,但说实话后面两个章节全部删掉也不影响整本书的完整性。我们总是沿着最小阻力之路,一些内在的结构决定了最小阻力之路,这让我想到《学校如何把运转》一书中提到的 “在管理工作中,能用结构解决的问题,就不用制度;能用制度解决的问题,就不靠开会。” 道理其实是相通的。本书作者讲,相比于传统的 “顺应 - 反抗” 结构,“愿景 - 现状” 的结构能让我们更好的创造出想要的结果。何为愿景、如何接受现状?在创造的过程中如何度过萌芽期、同化期和完成期?选择能力是创造过程一项重要的能力,如何确认首要选择、次要选择和基本选择?作者系统地进行了阐述,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实践。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