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习惯了说反话,而正向管教才更有效

    这个非常有感触,我是一个有着一双儿女的父亲,每天都要面临两个小孩各种闹心的事情,争抢一个玩具,争抢两个皮球,玩水弄湿衣服,阳台爬高,相互打架等等,每天都在发生着,周末在家的时候,几乎你只要抬头看他俩,就肯定有故事,要么就是事故。这是我的带娃日常。一次两次可以接受,三次五次,你就心烦了,可能有时回家还带着点工作,那情绪更加不能控制了。这个时候,父母的说话措辞,就特别容易跑偏,例如怎么总是说不听,怎么老是要去玩水,为何这么喜欢打弟弟等等,你会发现这些话术,都是反向的,都是一棒子打死所有。这会给小孩子造成两个极坏的影响:1、小孩子默认自己如父母说的差劲,逐渐走向反立面 2、小孩子的很多次好的表现也被这一次坏给掩盖了,小孩可能破罐子破摔正向管教这本书,就是教父母如何正面积极的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观点很客观,案例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收获很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共情&课题分离

        养育孩子最基本的不是天天给孩子变着法的做营养餐,而是陪伴;不是总给孩子买高档的玩具和各种兴趣班,而是面对孩子,好好说话! 恒河猴实验已经向世人展示了,有奶但冰冷的铁丝妈妈,会让孩子恐惧,而哪怕奶水不足但温暖的布料妈妈,会让孩子愿意靠近。 作为父母,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就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那我们就要为孩子负起责任!孩子不亏欠我们什么,我们没有资格对孩子任意指责、打骂。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这是好好说话的前提。 我曾为孩子总是听我的话而沾沾自喜,后来我才脸红的发现:孩子听我的话,不是因为我有多大能耐,只是因为孩子愿意被我改造。好尴尬!原来主动权一直在孩子手里。我还哪敢不好好说话?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只要我们能想到,孩子是我们离世后,会在这世上活很久的人,我们便能够给孩子更多的探索权,便能够好好的对孩子说话!如果那天我们想要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那就赶紧想象孩子是我们领导家的孩子!我们攻击了孩子便是破坏了我们和顶头上司的关系,这后果可不容易承担。 面对眼前这个领导家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就要时刻顺着他的心意?那孩子需要遵守的规则,需要懂得的社交礼仪该如何习得呢? 好好说话,温柔而坚定的告诉孩子立场!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先接纳孩子的畏难心理,别让自己站在孩子的对立面。然后,温柔而坚定的告诉孩子,这个事情没有商量。 孩子因为玩具被其他小孩拿走了而哭泣。别说 “不就是玩具吗,平时也没见你玩。这时候怎么这么小气了。别哭了!” 想想自己不用的但没舍得丢的包,被一个人莫名其妙拿走了,你会什么心情呢?所以,要容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不是洪水猛兽,不需要被压制,需要的是宣泄和疏通。那就蹲下来,抱抱孩子吧!“玩具被拿走了,很伤心也有点生气?” 文章中最让我深受触动的是,孩子的问题一定因为孩子的某一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我们平时处理这类问题的态度是,这个孩子的人品这么差,以后不知道怎么糟糕了。先把孩子推到对立面,然后用高高在上的态度指责孩子,再用惩罚去制止孩子。但事实呢,孩子的问题或许会被强化或许会被隐藏,但永远不会被解决。 第二种境界,就是看到自己的需要。孩子把房间弄脏了,不是因为孩子坏,是因为自己还要收拾很辛苦,让孩子体谅父母。这个时候,满足的是我们自己的需求。 第三章境界,就是看到孩子没有被满足的需要。孩子状况频发,不是因为孩子品质有多坏,而是因为孩子想要被看见。但是孩子的平常表现,父母只会忽略。那孩子只要通过捣乱,不听话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这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减少对孩子问题行为的关注,而增加对平时行为的关注。 好好说话,就是能共情对方的情绪,通过满足对方的需求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好好说话,就是树立边界,自己有情绪时也要合理的表达。让孩子知道,父母一直懂他,但是父母也是和他完全独立的另一个人,他不能随意使唤。 好好说话,就是把问题归咎于情景而不是人品。一个不好好写作业的孩子,不是因为他注意力不专心,或许因为桌子上放着好多的玩具。一个吃零食不停歇的孩子,不是因为他自控力不行,或许因为抬眼能看见的地方都零食。 好好说话,是对所有人都有效的策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把孩子当做一个成年人看待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我一直以来都知道,但不知道如何执行的谜题,即如何把孩子当做一个成年人一样沟通。


          书中很多原则在成年人之间沟通时也适用,比如:严格而不严厉,不带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持。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知道你的原则,你的沟通中还不含敌意,你们的亲子关系就会越来越好。
          愿你也能培养出一个 “健康快乐的孩子”。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