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0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将复杂深奥的科学理论娓娓道来,通过使用思想实验和未来场景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因而显得通俗易懂。作者把人类与科技相互缠绕的脉搏描述成可解读的曲线,把 “进化” 从达尔文式的被动筛选转译为一场人类与科技双向奔赴的主动博弈。书中提出的 “共同进化” 并非比喻,而是可量化的动力学:每一次技术迭代都在重塑大脑的突触结构,而每一次心智跃迁又反过来重写人类的技术路线图。作者用神经可塑性对抗技术决定论,用认知盈余反驳末世论,让 “人机共生” 不再是科幻修辞,而是成为一种可训练、可实验、可伦理审查的生存技能。他告诉我们,"未来" 不是将要去到的某个地方,而是我们正在编织的神经突触与硅基电路之间的那片新大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同类书籍已经很多

      我越来越反感西方这些啰哩啰嗦的书籍,本来同一领域就有优秀的科普作品,选择翻译本书的人也没讲清楚这本书好在哪里,耽误时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技术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变化的故事,那些站在历史错误一边的人往往会被彻底抛弃。历史带给我们的最大教训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影响前进的脚步,但历史的方向永远无法变更,任何试图完全阻止这个进程的事物,只会被狠狠地压在历史车轮下。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新设备和新知识让它们的使用者更有效率、更有竞争力;相反,那些放弃新秩序红利的人,往往别无选择,只能听天由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促人深思,发人深省, 催人奋进。同时,也引人担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