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不疯魔不成活
郭宝昌的《大宅门》算是经典,他的三本自传体的书都值得阅读,《都是大角色》《了不起的游戏》和本书,这三本书加上《大宅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京人的近代境遇,现在人很难想象一个人因为地位的变化从天堂到地狱的跌荡起伏。亲生母亲为生计被迫卖儿卖女(本身也被不断转卖),本书 “亲大哥” 一文生动刻画两人成长环境不同造成的境遇天差地别。而个人的叛逆性格,也让他从万人艳羡的大宅门少爷,落魄到劳改 “反动” 学生。而宅门内的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也是丑恶无情,他最终写的《大宅门》其实是给白家老爷贴金了。本书 “劳改生活” 中里面讲清华大学夜间有人用电线要杀人自杀的故事,书中的 W 君就是同为反动学生的王学泰,他在《监狱琐记》里也有讲述。郭宝昌受的是劳动改造,有饭吃还有工资拿,而王学泰后期是真正的被投进大狱。另外 “爆炒石头子” 这道菜也是比较震撼(郭宝昌 74 年去广西山村,当地还是刀耕火种,每顿都是玉米糊,菜就是辣炒圆石头子),老一辈人对书籍的痴迷,现代人很难理解,老爷子是个戏迷,费尽心力收集的 “戏报子” 也灰飞烟灭了。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作者确实才华横溢,但也很叛逆张扬,到 80 多岁出这本书时,有些事才算想明白,对生母和养母的各种纠葛也抛开了,他电影学院的恩师田风自杀后,他晚年侍奉师母,师母教育他不要再纠结(“共产党人于华”)。总的来说宝爷是个老派人,人讲究,从《大宅门》里第五代导演和各路大腕的捧场客串,就能反映出再难出现的盛况。越来越认识到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作者被卖的经历就完全体现命运的安排,卖哥哥还是弟弟一念之差,而卖给普通人还是大宅门也是阴错阳差,大宅门内的勾心斗角,也是一地鸡毛。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8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半世疯癫经典永流传二〇二三年十月郭宝昌辞世,其自传散文集的再版,成为他未能完成的遗愿之一。在三联书店编辑的积极推动下,活字文化编辑整理郭宝昌遗留的文稿,以《郭宝昌:说点您不知道的》原稿为主体,在他已重新修订过的稿件基础上编辑结构全书,按其曾经的意愿,将已收在《都是大角色》一书中的《共产党人于华》增补于《恩师田风》一文后,同时新收录了他尚未发表过的《吃到哪儿说到哪儿》,以及生前最后一篇文章《好人树纲》。在此之外,删去《郭宝昌:说点您不知道的》原书附录的《认罪书》,约请郭宝昌先生的好友谢飞、合作者陶庆梅、挚友刘树生撰写了回忆文章,既是对他的无限怀念,也是借亲朋的视角,让读者更多地了解郭宝昌过人的才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郭宝昌辞世一周年之际出版此书,不仅是纪念一个强大的灵魂,更是因为书中带有自传色彩的真诚书写,记录下出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大家庭、经历时代巨变的一代知识分子、艺术家的特殊经历和思想情感的变化,及其对知识和艺术执着的追求。对后来者而言,这既是洞悉人性和命运的文学写作,也是理解一个多变的时代,以及时代中的人的历史读本。世间只此一个郭宝昌。幸好有个郭宝昌,才让历史上的经典时刻保持清醒的呈现给世人,永流传。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命运垂青与时代之印读完这本书,恍然惊觉郭老的生命密码里其实深藏着命运的垂青。被同仁堂乐家收养的机缘,在北平私立普历小学邂逅启蒙恩师侯远帆,在老师指引下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始读书到高中毕业时便坐拥两万一千八百册藏书。年少时京城剧院的皮黄声腔与胡同里的美食烟火,这些看似偶然的幸运,构筑了郭老独特艺术灵魂。命运的垂青让他出生于 40 年代,如若出生于那个荒唐年代,这些滋养他天才的养分可能不存在,出身原罪可能将其吞噬。捧读这部书时,泪水总在不经意间漫过字行。从鲜衣怒马的贵胄公子到历尽沧桑的国宝级导演,从藏书阁里的翩翩少年到牛棚中的思想囚徒。四十年酝酿,十八年笔耕,当《大宅门》最终 "呱嗒一声落了地"。郭宝昌用朴拙的文字雕刻出惊心动魄的个人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印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