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巨塔之上荣光闪耀,巨塔之下白骨森森
这本书是日本的 “国民级” 小说,先后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至今长盛不衰。小说通过塑造浪速医大中发生的点滴故事,以财前五郎和里见修二这两位性格迥异但追求一致的医生为主角,一步步反映和揭露出医学界里的权力追逐、幕后利益、人性挣扎。财前和里见是两位个性分明的医生。里见专注于医学和病人,他认真、较真,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无聊,医学对他而言是纯粹的信仰,病人对他而言是不可放弃的朋友。他的坚守和投入令人安心,他的实力和用心令人放心。如果你是病人,你也许会喜欢里见,如果你是同事,也许你会受不了他的较真。而财前有野心、有实力,雷厉风行,医术高超,是医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医学目标,忍气吞声,暗中谋划,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忘却了自己的初心。行百步者半九十,财前五郎和里见修二的路逐渐分离,两人秉持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医学目标,最后分道扬镳。财前终于在登上梦想巅峰的前一刻坠落了,像伊卡洛斯一样,面朝荣光,背向深渊,浑身伤痕,孤独一人。“我没有不安,我只是不甘。” 对财前五郎而言,建立世界顶级的癌症中心,并以此为起点,攻克癌症这一可怕的、折磨人心的疾病,是他的执着,是他的理想,是他的夙愿,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他的全部。他为此付诸了满腔热情,也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是非对错,哪有这么容易评判呢?财前五郎代表的,是一个个、一代代奔向白色巨塔、前仆后继的勇士、英雄和理想主义者,也是在攀登途中迷失方向、本心和底线的可怜之人。里见修二代表的则是为这些挑战者、殉葬者、迷失者修筑墓碑、建立灯塔的守护者形象,他是良知、良善和良心。他们都是共同向上攀登的勇士。他们都是绽放自己信仰的英雄。也正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存在,共同推动了医学事业向前走,推动了社会观念向前进。医院是离天堂和地狱最近的地方,也是人性交杂最剧烈的地方。在这里生离死别是常态,在这里血与泪司空见惯。偶尔能治愈,尝尝去帮助,总是在安慰。这里有世界上最多的白衣天使,也有世界上最普通的凡人?所有为病人付出一分力的医护人员,都是令人敬佩的平凡人。人性的复杂、社会的繁奥、关系的交错很难用好或坏、对或错来简单评价,站在道德高地肆意批判,实在没有必要。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尽在你我的心中。财前五郎,谢谢你,这么多年辛苦了,愿你终得安息。里见修二,谢谢你,这么多年辛苦了,祝你勇往直前。PS. 说实话,原著没有电视剧好看,电视剧的改编之精彩、演绎之超神、配乐之动听、表现之深刻,远超原著,强烈推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杂谈。《白色巨塔》二刷。再次感受到她的厉害之处。作为女作家她的作品和什么女性主义毫无关系,但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女作家才拥有的力量,这点我在陈雪、吴晓乐的作品里也能体会到。有时候某些为了女性主义而女性主义的片子,在我看来是一种对世界的偏见,但山崎丰子、陈雪、吴晓乐之属,实则是一种大爱。从世俗角度说,男性要承担的社会压力更大,这和现在所说的雌竞雄竞无关,是一个长时间下来的人员占比问题,权力机关、生产制造产业、医疗机构等,仍旧是男性从业者居多,以及要承受的风险压力更大。当然现在是往两边水平的方向发展,但历史积淀下来的不均匀配比肯定还是在的。因此,作为女性反而有机会从完全抽离的角度去更冷静更客观地看待这些,能用更细腻的视角去看待人的皎洁与隐晦。就这部剧来说,特别是男人的,女性作家反而更客观细腻。同样写到权职之争的男性作家周梅森,我觉得相比之下无论如何都做不到那么细腻冷静。不过反向而言,能写好荒诞的女作家特别少,男性作家居多。除了何冀平,但也不是极致的荒诞。anyway,我爱山崎丰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白色巨塔》越代入财钱五郎,越觉得这个人物的悲剧感强烈:底层出身的医学天才,因为家庭、野心、体制的裹挟,从来没有真正 "做自己",当然,"做自己" 的代价非常大,就像里见和其他下场更惨的医师。财前五郎和里见代表医疗伦理的两个极端,通过财前五郎这个角色不仅展现了个人的野心和悲剧,更尖锐地剖析了医疗体制、权力斗争、人性异化等社会问题,值得深刻分析:一:野心与能力的矛盾体财前拥有顶尖的手术技巧和敏锐的医学直觉,他对自己的医术极度自信,甚至到了傲慢的地步。这种能力是他野心的根基,也是他挑战权威的资本。出身贫寒,靠奖学金完成学业。这种经历让他对权力和地位有着病态的渴望,深信 "只有站在顶端才能不被践踏"。他娶教授女儿、攀附财阀岳父,每一步都是精心算计的生存策略。他将医学界等级森严的体系(即 "白色巨塔")视为战场,认为只有成为塔顶的 "教授" 才能实现医学理想。为此不惜背叛恩师东贞藏,贿赂学术委员,甚至将病人视为晋升的工具。二、悲剧根源:异化与自我欺骗财前初期怀抱 "用医术拯救生命" 的理想,但在权力斗争中逐渐异化。他将 "成为教授" 等同于 "实现医学进步",用 "成大事者需不拘小节" 自我合理化不道德行为(如隐瞒误诊、打压异己)。对妻子无爱,对情人杏子只有肉体依赖,对恩师与挚友里见渐行渐远。 恐惧暴露脆弱:晚期肺癌咳血仍强撑手术,既因自负,更因恐惧失去 "神之手" 的光环。 临终的觉醒:弥留之际写下 "希望成立癌症中心",暗示被权力蒙蔽的初心短暂复苏,但为时已晚。三、社会批判的载体医疗体制的黑暗面:教授职位争夺战揭露医学界派阀倾轧、学术腐败。 医疗资源垄断:财前推动的 "癌症中心" 本质是巩固自身权力的工具,而非普惠患者。 医患关系异化:他对佐佐木庸平的误诊悲剧,暴露了医生对患者 "生命权" 的漠视。精英主义的悖论财前代表了一种危险的精英逻辑:"能力至上" 可凌驾道德与规则。他鄙视体制僵化,却用更肮脏的手段融入体制;他蔑视庸才,最终却被自己的傲慢反噬。最理解财前五郎的里见深知财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 实际内心孤独脆弱的 "可怜人",若是两人能强强联合该有多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