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简版《南渡北归》
顺着贾行家老师的参考,刷到了这本书。这是《南渡北归》的简版,每篇都是 600 多字的小文章,短到不可思议,因为高考作文都要求 800 字以上的。西南联大,是中国文人们的悲壮长征,是中国文脉传承的一次泣血迂回。不过站在时间轴的这一端,这样的苦难历史,恰恰成就了那个时代的大师和他们的传奇。像长征一样,南渡北归也是一次宣传,也是一次播种,也是一份宣言。凡是打不死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强大。读书中这些大师们的轶事,也都是活生生的普通人而已。只不过,他们曾经做过一些不平凡的事情。本书评分:4 星,轻松易读,可以加深对民国大师们的了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3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陈寅恪眼睛失明的根源史学大师陈寅恪晚年失明髌足,倍感痛苦却笔耕不辍,耗二十年之功,写就巨著《柳如是别传》,为人类文化留下一瑰宝,令后世史学家感动不已。那么陈寅恪失明的原因是什么呢?据陈寅恪长女陈流求说,“父亲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家中藏书丰富,自五六岁入家塾启蒙后即嗜好读书”,从而影响了视力。后来,陈寅恪突患右眼视网膜剥离症,关于此事,据陈寅恪在成都燕大任教时的助手王钟翰回忆说:“先生一日见告,‘我之目疾非药石所可医治者矣,因龆龄嗜书,无书不观,夜以继日,旧日既无电灯又无洋烛,只用细小油灯藏于被褥之中,而且四周放下蚊帐,以免灯光外露,防家人知晓也,加以清季多有光纸石印缩本之书,字既小且模糊不清,对视力最有损伤,而有时阅读爱不释手,竟至通宵达旦。久而久之,形成了高度近视,视网膜剥离,成为不可幸免之事了’。先生语毕,不胜感慨系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