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多谈谈问题》推荐序

    该怎么去形容这期呢?或者说旁听完了这些当前比较出圈的学者或者说是知识生产者们的访谈 —— 戴锦华、项飙、罗新、景凯旋们,我在想些什么呢?许多年前看郑渊洁在一本书里面写到 “有的人读书不能多读,书就好像火柴,读两页就点燃了大脑,这时候当然要停下来了。” 我却一路走来各种风格的书籍来者不拒,也从不局限于纸质还是电子,典藏还是影印,自然是体会到不同的读书感觉。有的书给我的感觉是竹篮打水,尽管最后什么都没捞到但是洗涤了我的篮子,我有一瓢酒足矣慰风尘;有的书是桥梁,引导我换个方向看风景,提醒我哪怕风景就一个但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不要因为自己的局限而轻易下结论;有的书是阶梯,好风凭借力,让我在现实生活里面在恰当的时刻谈起,凭借书中吉光片羽也能获得一阵掌声,或是在未来某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而我也不止一次体验到了这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因与果;有的书则是缠绵悱恻,现实世界外风雨飘摇、雪压竹头低,但是我与作者仍长久的坐着,腻歪在一起;有的书是我先喊出的声音,风传音讯,后来回声自远方回来,我才明白原来我已经与八千里外的世界建立了联系。那么这本书呢?就是我开头说的火柴,读两页脑中就烧成了火海,可我此时又想起来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地狱变,我一边读的好像就葬身火海,却又心甘情愿的不放过自己。这本书我不会主动推荐给任何人,因为它没有确定的导向,或者说它最大的导向就是现实与理想间的问题。但是我仍心怀期待,期待着有一天,能听别人主动提起,那时或许会如同激雷炸起,然后我会平复下内心的激动,笑着分享我的读书笔记。(本读后感最早发布在微信读书,同样是本人所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也是突发奇想,读完了这本谈话体著作,也算是自己对有深度思考的学者们的一次 “窥探”。很多哲学上的事儿自己还是不懂的,高中时看过一本《苏菲的世界》,于是似懂非懂,后面看了很多文艺电影,以为摸到了皮毛,再后来在欧洲工作生活,学习西方历史文化,以为触到了表面,结果读到了这本与文化学者们的对话,发现自己还是没怎么明白内涵,看来还是差距大。也许自己目前还是个实用主义的人,不过偶尔被这样一本读物触动一下内心的世界,也是好的。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单独读《单读》,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本书阅读门槛不低,会带来很多从未有过的启发。也许没用,但很有趣,所以也可以说有大用。有趣的灵魂互相碰撞,饱含激情和思考的密度,一个句子缠绕着另一个句子,一个爆炸引发下一个爆炸,一连串的词语爆炸之后,你已经不知道刚才是从哪里开始。关于媒体、历史、环保、法律、心理、哲学等等。词语的爆炸,也是思想的爆炸,破除陈词滥调,拒绝轻易的答案,把常年应试教育之下的僵化大脑炸成一片废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优秀的整理

          辛苦编辑很有收获真正的一线学者的交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谈论问题,有时候我很容易就走进了一个 “对抗” 的状态,也知道进入了这个状态后不太适合进一步交流下去,所以不时的停下来诊断和告诫自己是否进入了这一状态,应该尽快的调整自己。我在获取同事和朋友的意见时,保持一个开放的研究状态,才能不断充实自我和获得成长,虽然开悟的年龄比较拖后腿,但留给我的时间还有很多,所以不能放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多多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各大读书榜单都推荐了这本书,里面我特别喜欢戴锦华和锺叔河的访谈,这两年尤其喜欢锺叔河的态度,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资格可以向年轻人说教,唯一能说的就是多读书总是好的。许知远之前采访他的时候他身体还行,最近一次采访看到老先生已经卧床了,他访谈里最后一句哈很扎心,我的衣裳也不要更新了,我穿不烂这件衣服了。懂得自然就懂,心有戚戚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知道我们能否在年轻人中构建一种生活愿景,让他们更加关注当地。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在提 “附近”—— 关注你的周围,了解附近的人,你的父母如何生活,谁是你的邻居,谁在清扫你的街道,垃圾是如何被收集的,然后在附近、在触手可及的生活中找到意义,而不是白白做梦。“你能去到你梦想的任何地方。” 不是的,你要知道,你的梦并不真正地属于你自己,它只是霸权在你脑海中的投影。做白日梦的时候,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霸权的俘虏。真正的自我是在附近、在你与周围人的关系中找到的。如果你现在与中国的年轻人交谈,他们几乎无法说清父母在做什么,谁是他们的邻居,他们住在什么样的公寓里。他们对附近知之甚少,却梦想远大,想要拯救人类 —— 如果那样想的话,其实只是在重复陈词滥调,需要提醒自己是谁先创造了这些陈词滥调。“附近” 这一尺度(scale)在我们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很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定义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

                  定义问题是一种洞察力解决问题是一种执行力总结问题是一种归纳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充满问题,不求甚解。

                    “一个人刚死,其他人便疯狂地构筑未来。” 罗兰・巴特斥之为 “未来癖”。他说:“一段时间之前,死亡是一种事件、一种突然出现,而在这种名义之下,它动员人、激励人、使人紧张、使人活跃、使人骤变。而后来,有一天,它不再是一种事件,而是另一种延续 —— 一种呆滞的、无意蕴的、不被叙述的、沉闷的、无援的延续。” 今天的我们,正身处这样一种长久的集体性的哀痛之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些年医学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什么是好的工作?未来还需要工作吗?如何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生存在算法中?如何限制权力,并拒绝成为其附庸?应该建立怎样的历史意识?下沉年代,保持乐观积极还有什么用?所谓 Z 世代,到底是怎样的一代?人类会被环境危机吞噬吗?社会对未来还有理想吗?在深陷防疫的日子里,我们列出了这些问题,想要一一求解,以此来对抗短期的焦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多谈谈问题,独立思考,多分享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将这个世界套用到我们熟悉的领域,并以此去认识世界,去与这个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为觉得这样是安全的。可是,越是熟悉的、让自己感觉到心安的东西或者环境,总会固化啦我们的思维和想象,逐步将自己规训成一个被程序设定好的人。可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我们害怕去思考?因为担心找不到答案?可是当我们去思考,去与他人分享思考结果的时候,答案往往就出来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多思考多问问题多行动

                          过去的人们通常接受未来是流动的、可变的,但是过去已经发生了、固定了,还能有什么变动呢?过去当然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对过去的认识一直在改变,而我们今天读到的历史,不是过去,而是对过去的认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和思考着同行

                            9 个不同的领域,9 位思考者的领悟,关于真理、时代、人性。68 条笔记,值得自己再静下来反思点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读后感

                              疫情过后,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充斥着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都好像很焦虑,对未来迷茫,对人生意义存疑…… 书中从不同角度采访了九位学者对各自领域的研究思考,谈历史、谈文学、谈哲学、谈人生、谈环境、谈法律….. 虽然很多地方还没读懂,但有些观点很受启发:罗新老师:今天读到的历史不是过去,而是对过去的认识;项飙老师:即使我们不是优级主义的幸运儿,也要想办法过好这一生。你的梦并不真正属于你自己,它只是霸权在你脑海中的投影。吕植谈环境保护,鼓励全民参与,不要害怕虫子,不要浪费粮食,不能停留在舆论层面上,她自己躬身入局,长期驻扎在青藏高原等一线研究生态。劳东燕老师从法律上谈改变观念,得从行为改变开始,即观念需要通过制度来落实,需要具体化行为规范,然后让人们按照这种行为规范行事,最后再去改变其内在的观念。崔庆龙老师谈个人怎么找回快乐,我们要在自己定义的价值体系里,体验到不断积累、丰富、前进、变化的感觉,只要这种体验能贯穿在生命里,无论你做什么,你都会在不可避免的生命之苦之外,体验到活着的感觉,并且想要好好活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找到一个答案付出一份行动收获一个结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错的一本访谈集,可以帮助我决绝当下的一些困惑,但是拿来做解决问题的办法,亦或是答案之书,那期待值就太高了,更多给到的是慰藉和反思。本书中特别喜欢景凯旋,罗新,项飙的部分。戴老师在 B 站的号关注蛮久了,看了她很多电影的解读都很有意思,但书中的对话,不知道她想表达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多少好答案再等待一个好问题

                                    这是一本访谈集,都是所谓的 “无用之学”,所关注的问题大概率是近几年的一些 “热点” 现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所谓阅读

                                      为什么爬山,因为山就在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意外的阅读 震撼的收获

                                        怎么说呢 一开始以为这是一本说管理的书,没想到啊 太久没有看过这样的!过瘾的!对话了!更像是有内涵的节目!跨越各行业但是就是针针扎在现实生活中。这几年,自己的生活工作感悟也是哲学太重要了。没点形而上的东西是不行的,太多了也是要完蛋的,年底复盘,一个见完客户的傍晚,配着绝美🌇夕阳,最近的好书太多了!这本我给五星好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访谈录的形式,里面很多答案都集合了当今热门的话题,教育,成长,钱……,千万别因为标题,而不尝试进入内容阅读。不错的书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