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21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面对“Damn”世界的解药

    最近遇到太多感叹时艰的中年人,我都推荐他们看李娟的书,作者写的是 20 年前的日常,现在中年人的困惑是社会变化致使自己方向的迷失,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青春活力的眷念,社会上青少年越来越卷是这一代父母的焦虑转移。看李娟的书能让他们忆苦思甜,那时候上学还在为学费发愁,父母根本没有精力顾及孩子的择业(不可能花钱为孩子咨询高考报名😄),我最近还在和焦虑的中学生父母聊,请他们回想一下自己 15-25 岁时,是否父母的话语对自己有正向的影响?我认为大部分都没有印象,记忆里只是絮叨,受影响的是家庭的氛围和父母的榜样,李娟通过一个个生动细致的回忆,记述她成长的环境,没有评判和抱怨,但写出了坚韧和顽强,青春的萌动,看那时的卫生环境《我们这里的澡堂》《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和她母亲的艰苦奋斗《木耳》,感叹我们民族生命力强悍的同时,也应该如李娟的外婆,「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一场责。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力

      写的真的很好👍🏻,用词和描述,让我觉得日常中的点点滴滴都很美好,很不一样。读完作者写的云、风、雨…… 让我想要用心去感受这美妙的一切。突然想到那句 “在熟悉的地方发现陌生。” 跟着作者,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事物,我们一定可以从熟悉的地方发现陌生。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想去阿勒泰看看

        读完本书好想去阿勒泰看看。去看看阿勒泰的蓝天白云,清澈溪水、山川湖泊、茂密森林。好想在暖暖的春日,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欣赏阿勒泰不一样的风景。好想去看看绵延起伏的群山,去感受一下那里纯粹的生活。好想去参加那里的弹唱会,穿着漂亮的衣服,和一群人载歌载舞,通宵狂欢,还能吃上美味的手抓羊肉…… 作者笔下的阿勒泰真美!美得自然灵动,仿佛是人间仙境,让人向往。读完本书很佩服作者李娟,她总能精准地捕捉到生活中最细微的景象,总能发现生活中我们司空见惯的美好,并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同时融入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而且,书中的语言很独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阿勒泰这片土地的热爱,展现了阿勒泰文化的深厚底蕴。从结尾 “木耳” 的章节中,能看出作者 “眼睁睁” 地看到人们为了挣钱而破坏环境时的那种无奈,那种对大自然的践踏时的隐隐担忧,和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所以,最终结尾处,山里的木耳消失了,最古老的森林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愿人们能够保护好阿勒泰,让其成为一片净土。这是我第一次读李娟的作品,文字质朴灵动,风趣幽默,画面感十足,读起来仿佛能听到阿勒泰呼呼的风声和草原上的马蹄声声。这是一本能让人身心愉悦的书,推荐给压力山大之人作为 “解压之书”,同时,也推荐给热爱生活的人阅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永远的阿勒泰

          采木耳这篇让我瞠目结舌,是的,为了生存,他们不仅仅为了生存,或许是想要更多,人的欲望真是无底洞,这欲望会吞噬人心,也会吞没密林和远山,最后让一切面目全非。希望阿勒泰是永远的阿勒泰,不仅仅是心中的美好,也是现实中牧民的美好所在,牧民与它休戚与共,美美与共。李娟老师写的阿勒泰令我向往,若是有机会总想去看看,也仅仅是看看,去了,感受到空气,聆听到风声,闻到了牛粪和马尿…… 也就足矣。美好的事物在外人看来是美好的,但生活在里面的艰辛也显而易见,漫长的冬季,漏水的雨季,日复一日的远距离担水,放在当下任何城里人都无法坚持,但牧民们一直生活在阿勒泰,春夏秋冬,岁月流长。那是天长地久的磨合,是日日不停地坚守,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总是有办法的,再不行就忍受,就自娱自乐,日子总是要过的,过着过着,过成了他们自己的模样,过成了与当地环境和谐相处的模样。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让一切成为它想成为的样子。那片被炒到五百元一公斤的木耳,再也没有出现,即便像文中我的妈妈那样精明的人,对大山如此熟悉的人,后来都未曾看到,因为它着实不存在,或许是存在,存在于人眼看不到的地方。万物都有密码,阿勒泰也是如此。其间再灵动的人,也是需要在遵循自然规律之下,摸索前行。作者最后看到的那一朵大木耳,是她的希望,也有可能是真实存在,但母亲没看见,因为她有点急躁,她想帮助更困难的亲戚,用她所能想到的方式,但人终究是逃不开自然密码,在浩瀚的阿勒泰,除了适应它,尊重它,好像也没有更好的招数和作为,那唯有等待,等待生态平衡,等待一切回到最初的模样。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一朵云只是一朵云 当生命自由生长

            💡初读《我的阿勒泰》,眼前一亮,感觉颇为惊艳。可读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之后,这种感觉,一下子消失了。💡过了良久,再细细读一遍,蓦然间想起了马三立先生的相声:把一件小事儿掰开了讲,揉碎了讲。于细节处,展现生活从未被发掘的美与可能性,却又不让人生厌。💡《坐班车到桥头》,从冬天到夏天,一路艰辛磨砺,娟儿写累了,我们也读累了。我读完这一片段,靠两杯意式浓缩才再恢复一些生气。💡滴水泉、雪夜里的烟花、外婆的大黄猫,塑料袋的哲学、乡村舞会的暗恋,以及喀吾图的云、在荒野睡觉时的云・・・・・・这一切都真实细碎到发光,却又让人读得欲罢不能。💡这样的生活,也不是一定要到阿勒泰才找得到。多少人请假也要去的新疆,到了还是匆匆忙忙,在一个地方都不能逗留两三天,又有多少时间,能好好欣赏一片云的律动呢?

              3
              10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断断续续的终于看完了电子书《我的阿勒泰》,我们记得更多的应该是李娟笔下云️风和雨🌧以及她躺在草原上看云淡风轻,确实很美很惬意。但是她笔下也有很多隐藏的苦。希望我们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能去感知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才是完整的人生。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安静的力量

                太喜欢她的文字了。我在想,我是否能写出来她这样的文字?很难,从来没有深居在这样原始且淳朴的乡野。我想,李娟老师笔触下的文字,与山石间的泉眼无声冒出一条细流一样的,自然而绵长。我觉得,李娟老师就是用眼睛观察着生活这个朋友给予的一切反馈,不批评,不暴躁,也不欣喜若狂,都是平和的,淡然的,真诚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疆的味道

                  刚从和小兄弟聊这本书,聊新疆,他突然给我冒出来一句:新疆之大:一本书写不下!真就是这样,仅就阿勒泰地区就有 11.8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和江苏省的总和。书中李娟写到阿肯弹唱,写到赛马,写到在一个少数名族村落中的她家这样的少数,写到深山中的采摘,写到人类的贪婪!期待更多新疆的作品!祝福我们的国家!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只是时间中的一个停顿,一切的意义都只在它发生的那刻

                    李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可以把最简单的生活和场景描写的既真实又不苦难,且会有一些美感。似乎她既是生活其中的一员,又在某一种程度上抽离在一个观察者的位置。印象深刻的是外婆,外婆的形象那么生动,尤其是外婆说的那句话:"娟啊,其实你不结婚也是可以的,不生孩子也是可以的。你不要再受那些罪了。你妈妈不晓得这些,我晓得的" 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伊丽莎白・阿伯特的《婚姻史》已经将婚姻讲的非常透彻了。在把女人视为一种必须进行排他性独占的资源之后,婚姻不仅仅意味着男人对女人的统治,同时也意味着一部分男人对另一部分男人的统治。对男人来说,婚姻就是财产、性和孩子。但是对于女性来说,婚姻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每天一睁眼就没法歇上一口气的家务活。"对历史的无知导致我们诽谤自己的时代。" 婚姻制度对女性的禁锢和伤害,不仅仅体现在感情和性的层面,也同样体现在宗教、法律和经济分配等各个方面。伯里克利曾说 "好女人的标准并不是被别人赞美,而是不被别人谈论" 女性被系统的奴化和愚化了。婚姻成了少数人的选择,主要是性和生育与婚姻的脱钩。《我们为何结婚,又为何不忠》说渴望建立和维持亲情、友情和业务关系是人的天性。我们如何处理相爱和相守的原始冲动,以及追求自由和新鲜刺激的欲望?另外一个让我想哭的故事是讲大黄猫的故事,被卖 3 次,前 2 次无论多远都找回了家,哪怕这个家里有一个人将他遗弃,而另一个人也无法保护它,它为何还是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回来呢?是不是因为它除了这里没有任何地方可去?是不是因为它并不喜欢它新去的地方?是不是因为它对这个家仍然有留恋?是不是因为它知道虽然那个人保护不了它也热切的爱着它、盼望着它回来?不得而知,它再没有回来,也不知归处,内心多么希望它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属,就像是我们对于我们自己的期盼一样。从高中住校开始我离家是越来越远,慢慢也不如原来那么想家,只是保持了一贯报喜不报忧,如同父母对我们一样,就算彼此都告诉对方,我很好,我可以,我能行,也会知道对方仍然会惦记、担心,这份担心哪怕不是用语言表达,你也可以从其他的话题中感受得到。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过的开心些。慢慢你会发现,生活就是如此,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停的解决不停地面对。唯一不同的是你解决问题的方式变多了,你不再那么惊慌,你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求助什么时候要独撑。现在就是最好的年纪,从此以后的每个时刻都是如此,曾经我想如果我带着现在的认知回到十几岁或者二十几岁的时候会如何,是否会选择不同的路?这样的假设从今年开始不具有意义,若是想要让人生过的无憾,与其后悔过去,不如让以后少些后悔。如果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你都要后悔,那就选择哪个你当下最渴望的一条。哪怕你把你所有的经验传授给一位年轻人,他也不会听,就如《悉达多》写的那样,哪怕那个人是你的儿子,你想要替他受苦也是无用的。每个人都只能自己去试,去犯错,去成长。关关难过关关过。有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建议。有的时候,我们只需听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每个人都是糟糕的、破碎的、软弱的、胆小的,他们并不会比你好多少。所以不要拿自己的内在和别人的表面做比较。愿你可以疼爱自己,安全的孤独。

                      2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实

                      李娟的作品总是极致地真实而打动人心。随着那些文字一个个从眼前划过,阿勒泰和她也生动地像电影一样播放起来。李娟让我想起了三毛,我脑海里存储的仅有的几个作家里,她俩最像,都是极尽所能地真诚,极尽全力地把自己袒露给每一位读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书里读自己

                        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是在 2024 年九月离开阿勒泰的路上,当时看到作者讲述她从乌鲁木齐给家人挑礼物的故事,特别不争气的就要在车上流眼泪,我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原来我早已无法抵御任何关于亲情的温馨,只要有一点碰触,眼泪就要情不自禁落下来。我想,这大概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伤口是一个人身上最敏感的地方。为了不让自己继续流泪,我匆匆合上了这本书,直到今天才又打开。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好想念新疆,想念那个新鲜出炉的馕,想念那翠绿的沙葱炒鸡蛋,想念味道丰富的干煸炒面,想念高原上纯净美味的酸奶,想念那一日又一日的碧水蓝天,想念那个忍不住带我尝遍美食走遍美景的朋友。没错,作者在讲她的阿勒泰,我却在想我的新疆之行。读书不就是这样吗,作者写他自己,读者却用来读自己。但我知道,下次再去阿勒泰,我看到的东西必然不同,那山那水那草,不再只有它们本来的样子,还有作者讲述过的那些人们在上面生活的样子。我们能看到什么,其实是由脑袋决定的,所以要想看到不同的东西,只能往脑袋里装东西,而不是风景本身的变化。其实,阿勒泰市给我的印象还是不同于我见过的任何一个城市,就只是拿新疆的乌鲁木齐,吐鲁番,伊宁,喀什来对比,它还是显得太辽阔空旷,它也有属于城市的建筑,但放眼望去,一点也不像任何其他城市那么拥挤,没错,我觉得大多数城市都太拥挤了,包括现在的县城,也是建筑挨着建筑。但阿勒泰不,它真的还是空白了许多。看新闻,那里现在应该都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我虽然很怕冷,但我也愿意为了新疆,憧憬一下这样的冬日里,在某一栋小木屋内,听着外面风雪呼啸,屋内火炉里火苗跳动的声音,我就那么惬意的坐在躺椅里,慢慢的一下又一下的晃动着,日复一日就那么过下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还记得那心中的稻香吗?

                          "妈妈,我虽然笨手笨脚,但我还是个有用的人是不是?"" 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来是为了服务别人的?你看这草原上的树啊,草啊,一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人吃,它就在草原上也很好啊,自由自在的。" 因为这个片段读了这本小说,读完了也没有找到这句感动我的对白。才恍然明白,这是改编自小说的电视剧台词。阿勒泰的美好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觉到它的美,看过李娟的采访片段,是一个儒雅,淡定不骄不躁的女子。看过我的阿勒泰才知道这片土地滋养了她的不骄不躁淡定从容。读书,旅行要让自己有一个在路上。还记得心中的稻香吗?还记得自己的期待吗?努力向前走找到那是诗歌中属于自己的稻香,期待中的稻香: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继续往前走为什么人要这么的脆弱堕落请你打开电视看看多少人为生命在努力勇敢的走下去我们是不是该知足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 小时候的梦我知道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乡间的歌谣永远的依靠回家吧 回到最初的美好不要这么容易就想放弃就像我说的追不到的梦想换个梦不就得了为自己的人生鲜艳上色先把爱涂上喜欢的颜色笑一个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做意义童年的纸飞机现在终于飞回我手里所谓的那快乐赤脚在田里追蜻蜓追到累了偷摘水果被蜜蜂给叮到怕了谁在偷笑呢我靠着稻草人吹着风 唱着歌 睡着了午后吉他在虫鸣中更清脆阳光洒在路上就不怕心碎珍惜一切 就算没有拥有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 小时候的梦我知道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乡间的歌谣永远的依靠回家吧 回到最初的美好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微微笑 小时候的梦我知道不要哭让萤火虫带着你逃跑乡间的歌谣永远的依靠回家吧 回到最初的美好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探索

                            该作品记录了作者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和感悟。全书文字明净、质地纯粹,展现了游牧民族在边地深远丰富的生存景观,充满朴野清新的气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阿勒泰不二观

                              前两天好朋友在朋友圈发了首《我的阿勒泰》音乐,让我想起了我的阿勒泰,李娟笔下大多多都是生活琐事和鸡毛蒜皮,可每件事都很真切,仿佛换做我,我都没她过得那么真。草原上游牧民族的习性从古延续到了现代,她家得那个小卖铺好像承载着从古到今得所有游牧民族得消费行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阿勒泰都遵循着相似得习惯,在那里的人既渴望稳定,又通达自由,骨子里的野性也只有那么广阔的地域才能容纳。非虚构文学我读的不多,陈年喜的书算是我很喜欢的文字,里面充满对生活枷锁的抗争,李娟的文字更洒脱细腻,也许这本书跟她描述年龄阶段有关,正是这个时期的她和她的阿勒泰才显得那么口无遮拦青春无限。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渴望自己成为任性,光明,从容,欢乐的姑娘。饥不择食的读完,也激发了我对广阔又交通不便,冬天到处是茫茫一片,夏天满满泥泞路的阿勒泰的一丝向往,这不正是我小时候的印象里老家的童年,贫穷,安逸,欢乐,原来遥远的阿勒泰也有,而且异曲同工。我发现共鸣的不是地域,而是穷并快乐着的生活状态,比起大城市的喧嚣和花花绿绿,纯真就是物欲的减少,洒脱就是关系的简化,幸福隐秘在与环境和谐共生之中。阿勒泰中得她,也是童年中的自己,细致入微的生活就是生活本身,每个人都无比真实,李娟眼中的 "袖珍兔"" 金丝鼠 "和我过往中的" 中华田园犬 " 并没有多大区别,一个生活在远方,一个生活在自己脚边,刚开始都是生活的中的惊喜,然后慢慢混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生活的琐事堆积成了我们的一生,扒开来看虽不完整却都鲜活,缺少了哪个部分就如同失忆的人,人在物非。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什么是无限的自由?豁切

                                花了两个下午在书店看完它。同名电视剧很火,准备看一看,又实在是很好奇散文怎么改编成要情节支撑的剧,于是决定先看完书,作为一个 “原著党” 去看剧。看完书更好奇了,这书给我的感觉很像 « 万物有灵且美 » 那一卦的,你走到了那里,身边仿佛就没什么大事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仍在自己的生活中生活,干必需的活,赚必需的钱。生活平静繁忙。但是我知道这平静和这繁忙之中深深忍抑着什么。每当我平静地穿针引线时,我会想到,我这样的身体里面有舞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在半山腰往下看,再抬头往高处看。我看到全世界都是一场透明的倾斜,全世界都在倾向风去的方向。我的头发也往那边飘扬,我的心在原地挣扎,也充满了想要过去的渴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我的阿勒泰》,仿佛被带到了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感受到了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这本书让我对阿勒泰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书中细腻的描写,作者用她独特的笔触,将阿勒泰的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从巍峨的天山到广袤的草原,从清澈的河流到繁星点点的湖泊,每一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感。同时,她也生动地描绘了当地人的生活,从他们的日常习惯到他们的思想观念,都充满了独特的人文魅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美好的时光

                                        娟姨的文字干净利落,把美好时光留给了我们,给我们带来了希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今年我们好多试驾都安排去了阿勒泰,看到那如画的风景不禁让我产生了好奇和向往,逛书店就看到热销的架子上摆着的这本《我的阿勒泰》。其实故乡就是刻在记忆里的那些人,那些事。甜蜜或痛苦,愉快或艰辛。也许作者眼中,阿勒泰没有我看照片感觉的那般惊艳,但在她心中阿勒泰的美是立体的,是永恒的。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