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4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文青笔下的诗意躺平

    西方谚语:Bad times breed strong men, strong men make peacepeace makes weak men, weak men make bad times. 乱世出英雄,英雄出和平,和平出弱男,弱男出乱世。舒国治(1952 年),台湾比中国早发展 20 年,因此作者的精神上和中国的 70 后相同,他们的共同点是赶上美利坚的鼎盛期,音乐 + 嬉皮风格,崇拜灯塔,又赶上互联网还没有流行起来的文艺尾巴,《理想的下午》以散淡笔触勾勒出一种 “晃荡” 的生活美学,为现代人提供了对抗焦虑的精神样本。书中提出 “理想的下午” 并非地理概念,而是心灵状态 —— 它需要 “理想的下午人” 放下功利束缚,以漫无目的的行走与观察,捕捉城市褶皱里的微小诗意。  舒国治本人便是这种生活的践行者:他一生未上班,选择以 “任性” 对抗社会时钟,将日常琐碎升华为自由体验。他笔下的纽约抽象、台北街巷,乃至瑞典的寂静黄昏,都成为他 “信步而行” 的精神原乡。书中强调 “虚度” 的本质是重建生活主体性,正如他凌晨五点出门闲逛的描写,揭示了真正的自由源于对时间的自主支配。  舒国治将 “不完美” 视为生活馈赠:咖啡馆的阵雨、街边的点心摊、偶遇的流浪歌手,这些碎片化瞬间构成了理想下午的肌理。他教会我们,不必追求宏大叙事,专注当下的 “无意义” 细节,方能触摸生命的丰盈。他这一代台湾 50 后,还有不错的国学功底,也受过不错的英文教育,上世纪 8,90 年代也正是欧美的美好年代,社会治安不错,对游客也友善,作者在美国的穷游的景象,现在是中国现实状态。作者的生活状态,现在的 00 后会有更深的体悟,台湾 20 年前开始进入这样的状态,温饱都已经解决,大学教育已经普及,蓝领和白领,进入社会起薪差别不大,经济放缓也没有了一夜暴富的机会,只要不买房,年轻人躺平 “混日子” 很容易,不评判好坏对错,人生可以多姿多彩。

      4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旅行和漫无目的的晃荡。主人们在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整理成的一本散文故事集。洋洋洒洒的慵懒风,却又不失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构思巧妙的灵动。秋天本来就很美,玻璃晴朗,橘子辉煌。放下手机走出门,跳出头脑融入生活,体会当下的快乐和幸福,那些经常被忽略的小确幸,就是生活的迷人之处。你值得拥有一个理想的下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旅行也是一种晃荡!

        每一个小城市里,都值得一份宝藏指南。让你的家乡,成为每一个旅客的远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想的下午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983 本)#2025 年读书主题(六)文学 -《理想的下午》(160)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文学的领域开始,选择的随笔杂文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二本是《理想的下午》,去走散漫的路吧,让它成为你的生活。本书是旅行文学奠基人、“永远的浪游者” 舒国治代表作。以一种超俗的眼光,与闲散的人生情怀,讲旅行、讲山水,看待周遭、寻觅佳境。自出版以来荣获华语文化圈多项大奖,被誉为 “文艺青年人手必备之书”。是流浪,是生活,亦是美学。本书由作者亲自编选 32 篇散文。梁文道亲自作序,介绍舒氏其人其文,并勾勒出舒国治从青年时期到成熟期的变化轨迹,更有舒国治为 22 周年纪念版作的新版序言。生活本是毫无规划,愿我们以自己的时间行走。庸庸碌碌后的美好时光,未必常常都是百分之百的理想,闹中取静、乱中从简亦是一份恬淡自如。理想的下午自是有限,享受短暂而午后时光则更显惬意。2、精彩内容:①但少闲人散文原是老的,它快老到被人遗忘的地步(难怪我曾见过有些年轻人会批评某某某不写小说不写诗,所以不算作家。可见在他们看来,就连周作人、林语堂和梁实秋的作家地位也变得很可疑了)。当然,散文还是存在的,就文体而言,它甚至是最常见、最普及的,小至一条手机短信,大至一份公文,皆可归入广义散文的范畴。正因其常见普及,散文遂成了一种最不 “文学”,也(看起来)最不必经营的文类。比起诗、小说与戏剧,散文少了一份造作,自然得有如呼吸饮水,凡常而琐碎。在我们的期待里头,杂文应该写得机巧睿智,处处锋芒;它的经营痕迹是鲜明可见的,它给读者的感受是爽快直接的。更要紧的,是它往往夹带议论;所谓 “有思想”,所谓 “以小观大”,皆与杂文的议论功能有关。相比之下,传统散文未免显得太过平淡,花草虫鱼之属的内容也未免太没深度。于是 “美文” 就兴起了,仿佛不经一轮斧凿,一番浓辞艳饰的堆砌,散文的 “文学性” 就显不出来。于是 “文化大散文” 就抬头了,似乎不发一声文明千年的哀叹,不怀 “国破山河在” 之思古幽情,散文就不够 “深刻”。你看他有多无聊,居然用一整篇文章去写赖床,而且还要讨论赖床怎样才算赖得好:“要赖床赖得好,常在于赖任何事赖得好。亦即,要能待停深久。譬如过日子,过一天就要像长长足足地过它一天,而不是过很多的分,过很多的秒。” 然后他还能分辨一个人是不是赖床的人,因为 “早年的赖床,亦可能凝熔为后日的深情。哪怕这深情未必见恤于良人、得识于世道”。“端详有的脸,可以猜想此人已有长时没赖床了。也有的脸,像是一辈子不曾赖过床。赖过床的脸,比较有一番怡然自得之态,像是似有所寄、似有所遥想,却又不甚费力的那种遥想。”②关于旅行天下之大,有人一生只专注一事将之做好,有人东摸摸西摸摸一事无成将之晃过。我也会有热情,像香港这样拘窄小隅我曾经告诉自己我能常年住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迢迢开车开到新奥尔良,竟然停下不动想租房长住南方。只是这样的热情都没持续太久。我不那么爱纽约,是因它太多概念;无止境的高楼墙面,墙内是什么不知道。太多的重复;有一家百货公司,又有一家;有一出戏,接着又有一出,之后再有一出。重复的人,重复的景,重复的东西,于是它看起来很大,但不知怎么,人消受起来总觉得很小。倘若人在纽约一辈子,会显得这一辈子很短。气氛,常是记忆的产物。譬似基隆总像是极富某种说不出的气氛,好像说,幽怜。乃我自儿时至青年无数次亲近它之后的感受便是如此。或许是它的雨(一年中有二百天的雨),或许是它海水传来的腥却有劲的野味,或许是它的处处低郁阴晦的山城海港、后街妓户、鱼贩湿地等交织出如同戏剧般的景象,这当儿教我不自禁地忆起一部日本电影《卿须怜我我怜卿》,是的,基隆端的是有这怜意,它的雨,常像是泪。本来进书店,主要是买书,要以名所相期,有点太那个。然而人生有时千里迢迢走经一莫名城镇,跨进一家暗沉古旧的书肆,那个下午的一两个钟头印象,往往会在几十年后犹自脑海突地闪进,这闪进景象之佳与不佳,或许就点出气氛之珍贵了。③关于晃荡渡海去到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百年前静心写作的奇门岛(Kymendo),原始巨松千章,满地落叶如缛绣;岩间青苔、树脚野菇、丛际黄花,却嗅不到一丝叶腐花香。这是十分奇特的。奇特到令人怀疑瑞典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是否都像蒸馏水。斯特林堡孤僻自雄,丹麦诗人特拉契曼称他为 “暴风雨之王”。它的外间幽景是如此静谧,会不会人的内心时时要涌动出一番风暴呢?他们受拂着海风,脚间漫扫着落叶,头顶上始终罩着瞬息变幻的白云、黑云、灰云。他们与小岛抗争、与海逆航、与冰雪搏斗、与漫长黑夜熬度、与无人之境来自我遣怀,与随时推移之如洗碧落来频于接目而致太过绝美终至只能反求诸己而索性了断自生与那地老天荒同归于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有时要任性,任性,任性。” 一个有趣的灵魂,推荐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4 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并不是阅读计划里的,却读来过瘾,庆幸遇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活在他处

                海峡彼岸的老人,写于二十年前的文字。读来陌生而熟悉,别有一番韵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聊旅行的书最在意细节,而细节就是生活的艺术。如果说《在路上》体现了凯鲁亚克的美式嬉皮士,那舒治国就属于抱着嬉皮士的余风,又承载了古老中国文风简雅毒辣表达。即慵懒自由,又极具生活本来的快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通篇还不如序言

                    完全可以不看的书,要啥没啥,特别隔靴搔痒,浅尝辄止,唯一可提的是一些语言用词,稍稍有点美感!之前不知道这号人,偶尔听人提起过,梁文道的书虽然也没什么可看,至少写的序比整本书还有记忆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周末读书

                      偶然间翻到的一本书也想出去看一看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想的下午,宜于泛看泛听,浅浅而尝,漫漫而走。不断地更换场景,不断地移动。可惜我没有……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