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23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山羊通过不懈努力,各种跪舔,终于挤进了动物界大佬的圈子,它很兴奋,渴望自己能在大佬的提携下,实现人生阶层跨越。这天大佬们组织野外餐会,山羊也得到了邀请。老虎说:我带炉子。狼说:我带炭火。狮子说:我带点调料和签子吧。山羊也跃跃欲试说:那我带点蔬菜吧,我自已种的绿色产品。老虎说:我们不吃那玩意,你自已过来就行了,对了孩子也可以带上就当亲子聚会了。另外,你搞一下个人卫生,狐狸总嫌你身上味大。山羊听了非常感动,说能和大佬们做朋友真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世界上没有免费的东西,你觉得免费,只是因为你还没有看懂代价。

      8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寫得很棒讀得很順的瞭解世界發展的書

      僅就書中某一精華與您分享:漏斗与喇叭模型是一种描述技术进步和社会影响的模型 1。它指的是大部分技术在发明后往往会被遗忘,因为这些技术需要通过商业化或产业化的考验,就像通过一个漏斗 1。然而,一旦通过了这个漏斗,技术发明就有可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像被一个喇叭放大 1。举个例子来说明漏斗与喇叭模型。在历史上,蒸汽机的工作原理早在古罗马时期就被发现了,但由于缺乏商业化和产业化的推动,这项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1。然而,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煤炭需求的增加和煤炭工业的发展,蒸汽机得到了推动和应用,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这个例子展示了技术通过漏斗阶段后,被喇叭放大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 1。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产业是检验科技的重要标准

        《技术与文明》《商贸与文明》的热销让作者张笑宇逐渐走红,他的文明三部曲也很快迎来了终章。对于那些读者来说,这本今年上市不久的新书倒也值得关注一下。《产业与文明:复杂社会的兴衰》一书借助作者喜欢在书中使用的漏斗理论,我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再厉害的科学技术也得接受产业的检验,否则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用标题那句 “产业是检验科技的重要标准” 也挺合适。1. 起于序言不管是否对作者本人有印象,也不管是否有空读完本书,我都强烈建议阅读一下本书的序言。它一来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学的思考,二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当下的复杂社会。“历史,其实是一门漏斗式的学问。这个世界每时每刻发生那么多事,但只有极少数会被极少数有心之人记下来,并以此抵抗人类健忘的记性。” 记录者的好恶以及个人偏好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除此之外,对于这些历史材料的加工和解读才是真正塑造了读者的认知世界。比如一提到中世纪,常常想到的是黑暗的中世纪,事实上李筠老师的新书《中世纪》就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读者会发现原来中世纪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多姿多彩,甚至可以说是孕育了现代文明中很多重要的东西。鲜活的历史材料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对于读者来说却是很少触及的。相比之下,现在的读者更喜欢看人们对其的解读。这些知识的二道贩子通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的内容更加喜闻乐见。这可能是世风日下,也可能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以个人粗浅的认识来说,这种事情在每个时代都有,只是如今类似的情况再次得到了加剧。大众不再具有那份耐心和闲情逸致去阅读思想家咀嚼和筛选过的内容,更何况这些源头的历史文献。2. 漏斗理论本书比较重要的是一个就是作者的漏斗理论,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 “漏斗 —— 喇叭” 模型。一切新的科技发明,都需要经过商业化或者说产业化的检验,通过检验之后不光可以生存下去,还可以大放异彩。以我们如今非常熟悉的电动汽车为例,技术上的突破很早就实现了,可以追溯到爱迪生和特斯拉生活的那个年代。投入生产在工业时代也已经有人做过。而如今广为熟知的只是成熟产业系统之后的新瓶装旧酒。特拉斯的电池就可以说是日本消费电子产业延伸之后才可能出现产物。类似的例子在书中不胜枚举,我们在作者列举的历史故事中重新认识当下的世界和一切看似让人觉得神奇的科技。太阳底下无新事。一切我们觉得像魔法一样的存在都是相关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产物。3. 历史故事如果要说本书的一大特点,那我想历史故事必然是一个。作者在书中讲述的不少历史故事可能是大多数读者之前都未曾了解过的,或者说是还没来得及认真了解的。我们以为人类作息的改变是源于电的发明,作者给出的故事让我们意识到工业革命时煤油灯的出现就改变了这一局面。当然有人可能会较劲说蜡烛的出现,不过这就像蔡伦与造纸术的故事一样。切换到本书的理论来说,那就是它形成了足够成熟的产业链和相应的集群。老百姓日常可以消费得起的东西背后都有着极为庞大的产业,其发展与崛起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4. 价值观念本书中有着不少值得咂摸的地方,比如提到古人和现代人最大区别在于价值观上的差异。现在的人很容易认同民主的理论,甚至可以说将其视为社会存在的基础。历史上却不乏对其抨击之人,细究之下也有一定的道理。书中列举的暴民当政、缺乏制衡、巨大破坏力等都可以在以往的真实案例中得到验证,甚至可以在近些年出现的事件中看到它们的身影。民主未必就是最好的,但却是相对不那么坏的。为其讴歌可以理解,但也应该看到它自身存在的局限和缺陷,否则就是在自欺欺人。本书可以说是做了一个思想实验,带我们领略旧世界的风采,暂时告别熟悉的日常,学会换个视角去认识眼前的一切。5. 人文关怀和作者三部曲的其他两本相比,本书的人文关怀越来越少了,至少我已经很难感受到那份对于普通民众的关心。自然在书中也很难看到对于个体命运的关注。三部曲一步步展开,对于民众的热情也逐渐消减,读者收获的更多是一些理论和故事。单拎出来讲,本书肯定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可要是读过前作,基于过往形成的预期,读者大概率会像我一样失望。按照我读一个作者三本书的惯例,看完本书我很大概率是不会再读本书作品的任何作品了。即便如此,我也很欣赏作者在历史方面的思考和科普,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一些阅读的价值。6. 写在最后回到开头关于历史的思考,作者也给出了他的建议,具体深入和跨学科确实是两个不错的方向。可实事求是地讲,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要求过高了,特别是在一个阅读逐渐不受宠的年代。读者限于自身能力和视野,所能接触到的往往就像热搜一样病毒蔓延开来的东西。良莠不齐,泥沙俱下,长此以往,读者自然会变得思想上匮乏,逐渐丧失了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正因为此,我的一些举动看起来就像螳臂当车,甚是自不量力。可也正因此如此,我反倒认可其中的价值。阅读码字,不光可以将我的见闻和思考分享给更多的人,更可以让我在其中收获颇丰。以本书为例,作者写的不少内容我可能评价不高,但在阅读的过程中确实没少受启发。更为重要的是以此促使了我进一步地思考和学习,将自我的边界再次扩展。一本书的价值不光在于它所呈现的,还要看它和读者互动之后的。就读者本身而言,后者的价值更大一些。因此对于一本书的评价和好恶可能是主观片面的,可这后续带来的影响和改变确实值得重视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作者张笑宇的新着《产业与文明》从产业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兴衰,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首先,作者以 “漏斗 - 喇叭” 模型为基础,探讨了技术的发明和商业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他认为一项发明或研究并不能自然地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而是需要经过商业化 / 产业化的检验,才能真正落地并产生影响。其次,作者讨论了 “三流循环” 模型,即能量流、产品流和资本流。这三者是理解复杂工业社会经济周期与政治博弈的关键。最后,作者提出了 “产缘政治” 模型,借鉴 “地缘政治” 的概念,重新审视了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大国崛起的历史。并指出现代国家的竞争已经从地理位置、国土面积等转向了产业竞争,产业的强盛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强盛。说在最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时候确实是在相互影响,比如说人们在读历史过程中总会用固定的数学模式来归纳一件事件的发生。事实上对于历史的理解毫无帮助,也陷入了一种总结程序的思维模型,忽略了那些鲜活的历史故事给人的思辨。张笑宇用宽宏的叙事去理解历史,而不是将自己代入到那个特定时空去理解、去感受历史,确实是避免了粗疏和狭隘的去理解历史这件事。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 “一条河流” 能够影响上下游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那么,“一条产业链” 为什么不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呢?本书借鉴 “地缘政治” 的概念,提出了 “产缘政治” 这一崭新理论,结合上至古希腊罗马、下至当今的世界历史实例,以产缘政治的视角重新看待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大国崛起的历史。作为第一届亚洲图书奖得主张笑宇力作 “文明三部曲” 之终章,对 4000 年人类历史进行剔肤见骨地解剖,切中 “技术・商贸・产业” 三大历史的龙骨,揭示塑造我们这个世界最巨大、最隐秘的力量。新锐历史学者张笑宇,以最新的认知模型重新解释历史与我们的世界:以 “漏斗 — 喇叭模型”,重述技术进步的逻辑;以 “三流循环”,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以 “产缘政治”,阐释国家的博弈与兴亡。本书将带你重新思考:古罗马政体与奴隶产业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中古时代欧洲的毛纺织与钢铁产业怎样影响了国内外的政治博弈?为什么是 “贸易保护” 而非 “放任自由” 给英国带来了工业革命?为什么美国是第一个大力实施产业政策的现代国家?其产业政策如何上升为全球化的产业政策?今天的产缘政治博弈又将是怎样一副图景?……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多个角度看文明,更能理解复杂社会

              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三个概念:漏斗 - 喇叭模型、三流循环和产缘政治,主要表达了三个观点:1、技术本身的先进与否并不能完全决定其应用水平和影响力。它是否得到普遍传播,归根结底是要通过一个 “漏斗” 的检验,这个 “漏斗” 的名字叫商业化或者产业化。一旦通过 “漏斗” 的检验,这项技术所产生的影响就会被迅速放大,也就是进入 “喇叭” 模式,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改变。2、产业史的发展主线,可以从能量流、产品流和资本流这个角度来梳理。简单来讲,一场完整的产业革命周期往往起于资本流,爆发于能量流,而大规模表现为产品流。3、在工业革命时代,是产缘政治决定地缘政治,而非地缘政治决定产缘政治。现代国家依赖现代产业而存在。因此,“产缘政治” 的胜负才真正决定 “地缘政治” 的胜负。以 “地缘政治” 博弈服务于 “产缘政治” 的国家,长期来看会胜过以 “产缘政治” 博弈服务于 “地缘政治” 的国家。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产业与文明》。边缘地带的突变引发全局性震荡的多发现象,试图破解复杂社会中的技术、产业与地缘政治的交互作用及其演化规律,为此建构了漏斗 - 喇叭模型、三流循环与产缘政治的三重逻辑框架。谁上台做美国总统,不见得比谁发明了健康码更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不幸的是,人们总是愿意记住聚光灯下的前者,而忽略了隐在角落的后者。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不那么容易真正理解改变世界的力量是什么了。托勒密体系曾是被天主教会奉为圭臬的正统学说,影响了欧洲 1400 多年,直到 1543 年才被尼古拉・哥白尼的 “日心说” 驳倒。在西方正典教育传统中,天文学乃是 “自由七艺” 之一。因此,来华传教士在传教之余教授托勒密体系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从长历史周期看,站在科技革命起点的人,就像是这个孩子的父母一样,根本不知道这项技术的前景,就像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未来会怎样。让孩子发现自己天赋的最好方式,是任他自由探索。同样的道理,让技术最完整展现其前景和应用的方式,就是把它交给市场。莱维西克是个伟大的创新者,不盲从于詹姆斯・瓦特的权威,证明了自己路线的可能性。但是,发明了好的技术仅仅是第一步。新技术永远是粗糙的、有问题的、脆弱的、容易夭折的,结果就是技术发明人的命运往往坎坷,成功者只是少数。这也不断警醒着所有想要用创新技术改变世界的人们:如果连自己的幸福都实现不了,又何谈用这项技术为更多人带来幸福?肖克利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要发明的新型二极管上,因此变得极其偏执,认为竞争对手在策划针对他的阴谋,还要求公司每个人都要接受测谎仪的测试。1957 年,肖克利实验室的八名员工因为无法忍受他的粗暴管理,决定离职,并成立一家新公司,名为仙童 (Fairchild) 半导体。这八人在半导体产业史上赫赫有名,被称为 “肖克利八叛将”。他们仅用一年,就成功研发 2N697 晶体管,供 IBM B-70 轰炸机制造计算机以及为民兵弹道导弹制造制导系统。1960 年,仙童半导体从 12 人迅速扩张到 12,000 人,年收入达 1.3 亿美元,成为硅谷第一家崛起的领军企业。有三种最容易转化为权力的力量:暴力、财富和观念。这三种力量与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相关。我们制造刀剑枪炮的力量影响暴力,我们生产商品并将其销往海外的能力影响财富,我们印刷书籍或拍摄短视频的能力影响观念。从 18 世纪到 19 世纪的这两百年里,尽管人类的技术突飞猛进,产业蓬勃发展,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中央银行的角色并不如同我们想象得那么万能。它并不是一只伏在蛛网中心的蜘蛛,经济运行的哪一条线索震颤一下,它就能够感受到,并且做出反应。它只是众多线索中的一根,本质上跟其他线索没有太大区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另一种是说中国社会传统封闭,人民落后无知,老百姓的心态大抵都像义和团,十分守旧排外。但其实仔细去看历史细节,我们就可以发现,义和团并不能够真正代表当时民众的认知,反倒是更代表着很多知识精英的认知水平。传播用 “厌胜之术” 克制拳法仙术,抑或煽动义和团实现自己政治目的的,恰恰是所谓的知识精英与地方官员。7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技术越是进步,产缘政治的作用就越是高过地缘政治。一条产业链能够跨越高山大河,一系列技术专利壁垒的防护作用远超地势上的悬崖峭壁,一个掌握核心技术人才的公司的作用甚至超过一支军队。丢掉了产缘政治支持的国家,即便能在一时的战争中得利,最终也会因财政与技术上的萎缩丢掉自己的所得。此谓:“骤战而骤胜,国之不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产业与文明:复杂社会的兴衰——重新审视人类文明演进的创新之作

                      张笑宇的《产业与文明:复杂社会的兴衰》作为其 “文明三部曲” 的终篇,以其宏大的视野、创新的理论模型以及丰富的历史实例,为我们解读人类文明演进,特别是复杂社会的兴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一、独特视角下的理论创新本书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了诸如 “漏斗 - 喇叭模型”“三流循环与产缘政治” 等三重逻辑框架。“漏斗 - 喇叭模型” 从一种新颖的角度重述了技术进步的逻辑。它将社会的发展类比为一个漏斗 - 喇叭形状的过程,在漏斗部分,各种分散的能量、资源和信息被收集和汇聚,经过特定的转化机制,在喇叭部分释放出巨大的影响力,推动社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演进。这一模型打破了传统对于技术进步简单的线性理解,将技术进步置于社会系统的大框架内,考虑到技术与社会各个层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三流循环” 模型则巧妙地拆解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所谓三流,即能量流、产品流和信息流。这三流在社会体系中不断循环流动,相互影响。例如,能量流的获取方式和效率影响着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种类,而产品流的分配又与信息流的传播息息相关。一旦这个循环被打破,比如在某些重大危机(如战争或全球性疫情)期间,能量流受阻,产品流短缺,信息流不畅,就会导致社会经济陷入混乱甚至衰退。这种模型让我们深刻理解到经济和政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而 “产缘政治” 概念更是本书的核心贡献之一。在传统地缘政治主要关注领土、资源等地理因素的基础上,张笑宇提出了 “产缘政治”,将视角聚焦在产业网络之上。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博弈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地缘界限,而是围绕着产业的关键节点、产业链的核心部分展开。一个国家若能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等产业网络的关键环节占据主导地位,就能在国际博弈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这一概念深刻地解释了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许多现象,如贸易摩擦背后实则是各国对产业优势地位的争夺。二、对历史案例的精彩解读书中运用这些理论模型对众多历史案例进行了精彩的解读。罗马帝国的衰落不再仅仅被归结为军事失利或统治阶层的腐败,而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剖析。罗马帝国在扩张过程中,由于过度依赖奴隶劳动,导致劳动力素质难以提升,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在面对外部新兴文明的冲击时,旧的产业体系难以适应,最终走向衰落。中国的大一统局面也有着深刻的产业经济根源。中国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为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本土产业免受外部大规模冲击,从而能够不断发展农业、手工业,逐步形成庞大而稳定的产业体系,支撑起了大一统的国家治理结构。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同样可以从书中理论找到依据。当时欧洲内部市场的饱和以及对东方香料等资源的渴望,促使欧洲各国积极探索新航路。这一过程不仅涉及航海技术的创新,更是欧洲内部能量流、产品流和信息流重新整合的表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各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些财富又进一步推动了本土产业的变革,引发了工业革命的曙光。三、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启示在现代社会,这本书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产缘政治” 的理论提醒我们要重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在积极布局产业网络的关键节点,以应对国际竞争的压力。同时,书中关于社会兴衰与产业发展关系的论述,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工业社会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面临着环境破坏、贫富分化等诸多问题。从书中我们可以借鉴到,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社会的整体协调性,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增长,还要考虑环境、社会公平等多方面因素。此外,在社会治理方面,“三流循环” 模型让我们认识到保持经济和社会循环畅通的重要性。在面临危机(如经济危机或公共健康危机)时,政府应采取措施保障能量流、产品流和信息流的正常流动,避免社会陷入衰退。四、叙事风格与学术价值的融合张笑宇在书中展现了他独特的叙事风格。他以丰富的世界历史实例为依据,在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自然地引出理论模型,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又能深入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这种叙事风格使得本书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其他历史著作相比,《产业与文明:复杂社会的兴衰》突破了传统历史学单纯描述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局限,将历史放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宏观框架下,运用创新的理论模型进行解读。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视角,融合了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拓宽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总之,《产业与文明:复杂社会的兴衰》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创新理论模型和精彩叙事风格的佳作。它不仅为我们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演进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我们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无论是历史研究者、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汲取到丰富的知识和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洽

                        放眼二十年后,谁能想象那时候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或许有一批人将以对信仰的坚定和对现代文明的拒斥,凭着最原始的繁衍生息之力,征服广袤的欧亚大陆;或许有一批人将秉持曾经大航海时代的勇气,乘坐宇航飞船或太空电梯,前往月球或火星建立殖民地;或许有一批人将以对虚拟世界的极大热情,在元宇宙中设计全新的社会规则;或许真正的未来世界会冲击我们所有人的想象,大国陨落,公司崛起,社区组织形态完全变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世间的博弈 从来不是一站胜负

                          第一次这么全面的了解社会科学,心里面突然就有了框架。连着看完了作者的 4 本书,好像是看了一场长长的电影。有惊叹、有热血、有失望、有不解、有叹息…“明明只有协作才能避免危机,但在危机来临时,大家相互不信任的程度反而在加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其实技术是不断出现,但是技术要从产生到应用,再到形成产业,就需要经过 “漏斗 — 喇叭” 模型的过滤与放大。有些技术生不逢时,即使技术先进也是胎死腹中。再先进的技术都要有应用的产品形态,比如人工智能,怎样找到各种应用的场景去大规模应用。能不能产生利益,关乎能不能形成产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脉络清晰

                                走笔龙蛇  恢宏大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类发展:技术产业化

                                  一本很有野心的著作。我们的社会是复杂的,喇叭 —— 漏斗模型提出了很有说服力的技术发展路径。关键是应用,一切技术的价值都在于应用。这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今天的世界发展遭遇瓶颈,到底是因为缺乏 “关键技术”,还是缺乏技术的应用?过度关注从零到一的技术创新,而忽视从一到百的社会创新,是不是也在让人类社会发展遇到瓶颈。技术落地,很重要!能量流、物质流和资本流也是很有意思的思考模型,用这样简洁但有生命力的模型去看待人类社会是能带来诸多不同思考的。为什么某一个点的崩溃能带来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的崩溃,不要总说经济联系到底怎么联系的,通过什么联系的,这本书给出了很有逻辑的回答。一本值得推荐阅读思考的好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 “一条河流” 能够影响上下游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那么,“一条产业链” 为什么不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呢?本书借鉴 “地缘政治” 的概念,提出了 “产缘政治” 这一崭新理论,结合上至古希腊罗马、下至当今的世界历史实例,以产缘政治的视角重新看待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大国崛起的历史。作为第一届亚洲图书奖得主张笑宇力作 “文明三部曲” 之终章,对 4000 年人类历史进行剔肤见骨地解剖,切中 “技术・商贸・产业” 三大历史的龙骨,揭示塑造我们这个世界最巨大、最隐秘的力量。新锐历史学者张笑宇,以最新的认知模型重新解释历史与我们的世界:以 “漏斗 — 喇叭模型”,重述技术进步的逻辑;以 “三流循环”,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以 “产缘政治”,阐释国家的博弈与兴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2023压轴第127(总677)

                                      《产业与文明》以崭新的思维、突破传统的认知模型,结合丰富的世界历史实例,重新思考人类所面临的最本质的问题,以最新的认知模型阐释我们的世界:以 “漏斗 — 喇叭” 模型,重述技术进步的逻辑;以 “三流循环” 模型,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以 “产缘政治” 模型,阐释国家的博弈与兴亡。打破传统历史研究框架,跨学科、多领域写作,重塑独属于当今时代的思考体系既有力透纸背的犀利见解,带你重新审视我们周遭的世界 ——“抛弃顺从,捡回常识。”“不要轻易扼杀每一个现在看来可笑至极的产业,因为它可能就是未来孵化出关键技术创新的温床。”“见物理,见人心,见生死。天下大事,无外乎此三端。” 又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故事讲述,不失幽默地侃侃而谈历史与未来 ——“中世纪以来,中国的皇帝世家只开中国这一台大车,但欧洲的王朝却可能开很多台小车。哈布斯堡王朝这个家族本来拥有的封地是历史上的奥地利,后来因为联姻和继承的关系,他们拿到了匈牙利、西班牙、葡萄牙、神圣罗马帝国的王位。” 本书是兼具思想性与可读性的经典通俗历史读物,以丰富的产业发展实例与社会演化的互动历程,学识渊博,语言和思想皆雄辩有力,既晓畅易懂,又洞见灵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框架很好

                                        产缘战略 + 三流循环,但论述得不是特别清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内容新,通俗易懂。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