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读老子是为了淡定

    作者是 60 后,因为台湾比中国早发展 10-20 年,他的学习环境类似中国的 80 后,区别于老一辈对中国传统经典的解读,简单直接,全书除去《道德经》原文,也就三万字。老子出于朴素的 “共产主义” 理想,去除贪念,崇尚人人赤贫,这样就无欲无求,在传统农业社会难免被斥为不上进和不合时宜,但非常适合现在的富裕社会,这样减少焦虑,去除分别心,让人想得开。今年罗胖跨年演讲中推出本《预测之书》,在 AI 诞生的现在,让 “得到” 的老师们和很多名人对未来预测,年轻的老师还是围绕人是否会被 AI 代替来回答,因为这些老师大部分还是 70-80 后,想预测未来还是没有克服自己的焦虑和恐慌,就是乐观的预测富裕社会的老师,也还是想着 “制造” 和长生不老,这时需要读老子,老子在 2500 年前就谆谆教导顺其自然,“天道” 难违,要顺势而为,在老子眼中,天道循环,福祸相依,预测未来本身反映的恰恰是焦虑,读老子让自己的内心强大和平静,任何时候都能随遇而安,波澜不惊。最近流行的金句:「照顾好你的健康和情绪,这场人生,你就赢了一大半了,其余的其余,人生自有安排。总之,平安快乐是首位,其他都是锦上添花。」「 当事态不利于你的时候,尽量闭嘴,静就是吉,不乱就是不错。真正的强大不是对抗,而是允许遗憾,愚蠢,丑恶,虚伪,允许付出没有回报,心不要乱,事缓则圆,顺时多做事,逆时多读书。」

      8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乱世里的南方智慧

      中学时自己买过一本《道德经》瞎看,当然是看了半天看不懂啊,除了还记得一些听起来很炫酷的语句和听不懂的名词,一直以为这是本神书。回到杨照的这本《老子》通识,写得可太短了,算上五千字的正文,也才 3.4 万字。不过这几篇文章倒是解决了我的一些困惑。这本书的作者是个谜。按杨照的推测,可能是战国时期的南方人李耳,他要比庄子晚,而老子这个人可能是比孔子还要早的老聃。这样一来很多问题能说清楚,这也很符合古人的做法,反正作者越老,说服力就越强。而正文中出现的很多读不懂的奇怪名词也是南方方言翻译过来的,所以看不懂很正常,这一点和《庄子》很像。《老子》为什么这么喜欢用水来打比方呢!因为南方河流很多,水太常见了,就像爱因斯坦那个时候喜欢用电梯来举例子一样。正文里还有一些南方才有的地名,很有意思。这本导读写得太浅了,看得实在不过瘾。我把《熊逸书院》熊大驱魅式的解读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从政治学和社会学来看《老子》,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啊!翻到最后附录的部分,有个断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引起了我的兴趣。这和我以前看到的不一样,所以在得到书库翻了十本相关的解读,发现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种断句更加常见,中华书局出品的书多是这样断句,但南怀瑾的断句和杨照一样。“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样的断句更能说服我,因为 “有”、“无” 在《老子》里面是一对经典名词概念,这更是对 “道” 的经典解释。这盘小菜不够开胃,吃片山楂片,2023 年我想把熊大的那本翻开看看。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越是经典越要反复阅读

        通过关注吴老师的书单发现了这本小书。书中观点很有启发性。一是,作者会从音韵和词义方面去解读《老子》;二是,作者会把书籍书写的历史背景放在重要的位置去解读;三是,对他比较有感触的句子列举许多现代社会的典型事例;四是,对《老子》的书籍类型做了自己的判定。我觉得《老子》对现代人的意义在于,在这样一个消费主义社会,我们需要学会节制欲望,淡然面对压力,对自我不要太过看中。我最喜欢《老子》中所说的 “无欲则刚”“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上善若水”,真的是常读常新。感谢汉字的传承性让我们 2025 年的人类可以读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书籍,而且还可以理解它。作为中国人,我为祖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而骄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短小精悍,颇有启发

          解读了成书背景和其读者到底是谁,更加有益于我们如今理解解读。总结起来说了三件事,道,特点,如何修身治国。前 15 章就说完了,甚至前 2 章就说完了,后面是具体举例和阐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个系列还剩荀子了!浏览速读基本完成。很好的书,我在不断地给朋友安利。很显然还会重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道德经》常常被阐释得很玄很厚重,本书则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将其当做一本 “人书” 而非 “神书”,力图还原其成书的时代背景和写作目的,难能可贵。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薄道理深

                对庄、老有了初步而且是很新的认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