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5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被迫遗忘是可怕的,那意味着世界将在自己眼前逐渐模糊、暗淡,而对于身边所爱的人,它也同样是折磨,如果有一天爱的人忘了你,你会怎么办?最重要的也许是,给予陪伴,让彼此知道,我们并不孤单。世界太大,而个体的我太小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历史进程中的个体,除非是伟大人物,大概很难认识并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秦统一中国” 这一认识与表述,是在 “统一” 完成之后,回溯历史的过程中,才逐步形成的。生活在秦统一过程中的大部分人,特别是普通百姓,大约不会知道自己正生活在一个将开辟统一帝制时代的伟大进程中。我不能完全确定,但基本倾向于认为,生活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大部分人,无论是秦人,还是韩、赵、魏、楚、齐、燕之人,大抵都不知道当时正处于统一的历史进程。对于老百姓,可以说他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有了更多的晋升机会,甚至在征战的过程中,因为更多地意识到孤独,产生了某种意义上的 “自我意识” 或 “自觉”。可以讲很多,也不难 “找” 出一些 “证据” 来。可是,事实上,“统一” 是通过长期、残酷的战争方式完成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真正有意义的,不是统一后的光明前景,而是 “统一战争” 进程中的残酷现实。身死沙场,家破人亡,可能是很多普通百姓的命运。那意味着离乱,意味着贫穷艰窘。在书里,我用白话讲述了写在木牍上的惊的那两封信,也在不同的场合一直提到兒与多母子二人的逃亡故事。我也曾用繁复的语言,描述秦时力役特别是运输之役的繁重。秦始皇二十八年琅琊刻石表述朝廷的愿望,说是希望 “黔首安宁,不用兵革。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换句话说,在统一战争进行时,既常用兵革,黔首遂不得安宁;因为到处都有 “寇贼”,六亲常不能相保。这是始皇帝自己承认的。到了后来,陈胜、吴广不得不喊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他们拼了个鱼死网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一本看看停停,被遗忘在已购的角落哈哈,但是今晚翻出来恰逢隐入尘埃的影评,还是会被细碎的爱意而感动,在这暖冬时节获得些许慰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积极主动,努力作为。

          7 月 26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印尼总统佐科举行会谈。佐科总统是北京冬奥会后中方接待的首位外国元首,充分体现了双方对发展中印尼关系的高度重视。会谈结束后,中印尼双方签署了两国元首联合新闻声明和一系列合作文件。7 月 28 日至 29 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出席在乌兹别克斯坦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并应约对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进行正式访问。在此之前的 7 月 3 日至 14 日,王毅在东南亚开展了一波旋风式外交:赴缅甸主持澜湄合作外长会、出席 G20 外长会,并对泰国、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时间再稍微往前推,6 月 22 日至 24 日,中国连续主办了三场国际会议,分别是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当然,还有一个多月以来中美之间多次高层通话和面对面会晤。中国在以实际行动,对国际变局做理性、负责任的回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高温高温

            对于北半球大多数国家而言,今夏无疑是个酷暑。炎热已经危及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成为一种现实的威胁。其中,欧洲国家面临的 “烤” 验尤甚。高温、干旱、山火,它们像是 “三兄弟”,目前正接连或同时出现在欧洲大陆。当下至少有 5 个欧洲国家宣布因高温热浪进入紧急状态或发布红色警报。法国气温已突破 40 摄氏度以上,英国伦敦卢顿机场的跑道因高温融化,当局不得不暂停航班起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南风窗

              两个农民的爱情故事,撼动了我,以至于我一个星期去了电影院三回。《隐入尘烟》,这部正在国内院线上映的电影,是今年目前口碑最好的,也是近三年唯一一部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中国大陆电影。全片 133 分钟,几乎每一场戏都是以劳作开头。两个被家庭抛弃的农民,冬天相识、春天相助、夏天相爱、秋天收获,却又迎来冬的死亡考验。一个人同另一个人缔结深情,却没有语言,只是一步步、悄悄地渗透时间,在尘埃里开出花来。但又不止爱情。《隐入尘烟》最珍贵之处,其实在于它是一部少有的、能讲清楚人和土地的关系的电影。电影里,两个农民对着麦子说出的话,既朴实,又有超越性。村子里的老疯子念叨的话,也像哲理诗。“对镰刀,麦子能说个啥 / 对啄它的麻雀儿,麦子它能说个啥 / 对磨,麦子它能说个啥 / 被当成种子,麦子能说个啥 /……” 站在土地上,重写爱情 —— 这是一道无声暴烈的呐喊,是从土地里传导而出的勇气,是《隐入尘烟》简单却有力量的来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碳中和:中国能走多快?

                从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来看,全球变暖趋势仍在加速持续。2019 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 1.1℃,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过去五年(2015—2019 年)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五个年份。1960—2019 年,全球山地冰川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呈加速消融趋势。到 21 世纪中叶全球实现 CO2 净零排放的呼声日益强烈。碳中和要求人为活动所必需的 CO2 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手段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 CO2 净增量为零。展望未来碳排放格局,人口变化是一个重要变量,伴随人口数量增长的是粮食、能源、交通、供水、住宅、文化、教育等一系列需求的增长。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中间方案),美国人口将从 2020 年的 3.3 亿增加到 21 世纪末的 4.4 亿,但由于其先进高效的低碳体系,人口增加与碳排放将加速脱钩;在新兴经济体中,中国人口规模稳中趋降,2030 年前会达到峰值,按照 1.85 的中等生育率假设预测,到 21 世纪末人口规模将减至 10.6 亿,与现在相比将减少接近 4 亿。但目前中国实际生育率只有 1.05,未来基于人口数量增加的碳排放需求有快速下降的可能。因此,中国不是未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挑战,且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发挥创新引领效应,成为未来低碳化进程的动力。相对而言,印度人口将从 2020 年的 13.8 亿增加到 21 世纪中叶的 16.5 亿,非洲人口将从 2020 年的 13.4 亿增加到 21 世纪末的 42.8 亿,人口将分别净增加 2.7 亿、29.4 亿。即使未来印度和非洲人均碳排放水平保持不变,32.1 亿左右新增人口所带来的碳排放量也会引发不可估量的气候变化风险。因此,世界上控制温室气体增量的重点是印度和非洲等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只有印度和非洲的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2℃温升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也正因如此,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全球低碳化进程中应当有所引领、有所贡献,积极帮助非洲国家实现低碳绿色转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隐入尘埃的文章说的真棒,现代的爱情太模式化了,没有走心,回归于共同劳作与进步分享成长才是爱情浪漫的真实,虚伪与无穷的欲望只是那斑驳窗户纸上的泥土,最终都将化为尘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南风窗

                    这一期杂志里,看到了英国当局的介绍,还有《隐入尘烟》这部电影,耶接触到了新的歌曲~从大到小,收获很多~感谢🙏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