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2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部上下五千年的人类债务史

    到底什么是 “债”?从字面上看,“欠债” 表示 “一个人欠着别人什么东西”。但格雷伯认为,不是欠了任何东西都叫做 “债”,欠债和欠人情、欠恩情、负有责任等是不一样的。区别有两个:第一,人情、恩情、责任是不能精确计算的,就像我们不可能算清楚自己究竟欠了父母多少;而债务是可以精确计算的,只需要知道本金、利率、罚金分别是多少就可以了。第二,人情、恩情、责任是与特定的人绑定的,不能够转让,而债务则是去人格化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它可以被转让、进行流通。债务要被精确衡量、进行流通,那么就少不了货币。格雷伯认为,货币的本质,并不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是一种衡量债务的单位。就像米是衡量长度的单位、分秒是衡量时间的单位一样,货币一开始,只是用来衡量债务的虚拟单位。一部人类的债务史,其实也是一部货币史。在这本书中,格雷伯提出了很多颠覆性的观点。比如我们通常以为,人类社会是从物物交换开始,慢慢有了现金交易,最后发展出了信用经济和虚拟货币;但格雷伯指出,真正的历史是反过来的:人类社会是先有信用经济和虚拟货币,然后才有现金交易,而成规模的物物交易是非常晚近的事情。这是为什么?理解了这个问题,你就把握住了人类债务史的主要脉络。

      3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失去了价值之锚,美元虚拟化和泡沫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总资产规模大约 1 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之后的量化宽松,让美联储的总资产很快到了 2.3 万亿美元;2020 年新冠疫情之后,美联储更是开启大水漫灌模式,总资产规模高达 7.4 万亿美元,12 年间资产负债表扩张了 6 倍多!格雷伯写这本书的时候,美国正处于 2008 年之后的那轮量化宽松。格雷伯当时就已经看出,美国政府所发行的天量国债,压根就没打算还,也不可能还。格雷伯相信,1971 年至今美元的虚拟化趋势,是人类历史又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这个阶段叫什么名字,会持续多久,会把人类社会带往何方,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五千年债务史

        全面多角度认识五千年债务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债》

          这本书讲的是人类社会上下五千年的债务史。格雷伯认为,货币的本质,并不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是用来衡量债务的虚拟单位。一部人类的债务史,就是一部货币史。本书的核心内容:一、为什么说货币并不是从物物交易发展而来的?二、为什么说人类文明是从信用经济和虚拟货币开始的?第一,原始社会没有系统性的物物交易,熟人之间的经济交往是以相互欠人情的方式在运作。第二,货币不是从物物交易发展来的,而是由政府创造、并由政府强力推行的结果。第三,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虚拟货币和实体货币交替出现的历史,目前我们处于新一轮虚拟货币阶段的起点。最后,再和你分享书里一个有趣的小彩蛋。我们知道,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举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那个苏格兰别针厂的故事。别针厂通过劳动分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格雷伯考证出来,在比斯密早 700 年的伊斯兰哲学家加沙里的著作《圣学复苏》里,就讲过一模一样的故事,一个别针厂用 25 道不同的工序来生产一根针。只不过,加沙里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人类相互帮助的本性,而亚当・斯密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人类相互交易的本性。你认为,究竟哪种对人性的理解更准确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类学知识体系的一块重要拼图…… 一部信息丰富的世界史…… 格雷伯追溯了我们今天很熟悉的债务有害形态的身世,并将其和人身债这一古老的、有社会基础的概念进行对比。在这一过程中,格雷伯提供了历史知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环阐明了关于债务的全新理解将如何提供给我们有关未来的一些线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债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悦读·债

                (2022 年 7 月 17)# 悦读 #这本由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写的一本经济学书,思想新颖,标新立异,古今中外,融会贯通。虽然读起来需要特别集中精力,仍不妨碍想一口气读完,翻开了,就停不下来。《纽约时报》认为这本书写的傲慢,但是迷人。《彭博商业周刊》认为这是一本延伸的、博学的、挑衅式的著作。其他的评论,包括《伦敦书评》、《观察家报》、《图书论坛》等,都包含了 “博学” 和 “挑衅” 的字眼,想必这应该是本书的主基调。书中从债的合理性,讲到货币的发展史,然后描述了从公元前、中世纪、大资本主义时代里世界各地的主要思想流派对债的认知,在到当今的金融货币信贷体系。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大胆观点,引用了大量的论证。比如,书中引用了剑桥大学卡罗林汉弗里的研究。她得出的结论是,从来没有人描述过纯粹的以物易物经济的例子。更不用说货币从中诞生的过程,所有可得的人类学研究都表明,从来没有存在过这样的经济模式。作者认为,人类并不是以以物换物开始发现了货币、最终发展出信贷体系,而是人类首先最开始出现的是如今被我们称为虚拟货币的东西。很久之后才出现硬币,而硬币的普及程度不稳定,从未能取代信贷体系。根据作者介绍,大约公元前 3500 年,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出现了一套信贷体系。这套体系被完整的记录下来,通过在泥板上刻录未偿还的义务,盖上借款人的章子,等偿还时再打开。到后来,哪怕到了中世纪,英国王室也只持有小额的货币,但这并不影响任何的商业活动。作者作出了了 “人性经济” 的论述。交换的本质是什么?无论是互惠还是热情好客,无论是道德形式还是需求和能力,作者的结论就是:债务就是一次尚未完成的交换。在人性经济的理论下,作者认为,聘礼的钱并不是为了解决一份债务,而是对存在一份不能通过钱来解决的债务这一事实的认可。根据公元前九世纪到公元前七世纪爱尔兰法理学家制定的法典上分析,牛和女奴隶是货币的两个常用种类。但几乎没有把男性奴隶当为货币使用。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奴隶的价值,是他被取走的荣誉的价值。1745 年出生于贝宁的奥拉达・艾奎诺,在 1807 年英国禁止奴隶交易运动中,成为领导者之一。书中有讲到他最开始成为奴隶,后来经过多手的辗转,自己努力成为了成功的商人。但为什么这个转变需要这么长时间,又是什么促进他去发起了废除奴隶的运动。就是里边有说到这是荣誉的恢复,它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恢复他原有的尊严和荣誉。所以其实债务、荣誉、经济和信用体系,是不能分隔的整体。最后,作者的结论之一是,到底什么是债务?债务就是对一个承诺的曲解,这是一个被数学和暴力腐化了的承诺。书中的知识结构非常庞大,大开眼界,描述了很多我之前未曾接触过的内容。比如莱利人的债务形式和蒂夫人理论; 奥兰多・帕特森《奴隶制和社会的死亡》的理论,里面中认为,奴隶其实是死了的活人;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关于卖淫和文明的解释;利息早在公元前 2402 年就有记载,因为在拉格什国王恩美铁纳的一块王室碑文里,就已经记录了租金和利息;古典主义学者摩西 芬利的观点是,“古代所有的变革运动都有同样的一个步骤,取消债务并重新分配土地”..... 我觉得作者的研究受了大量法国思想的影响。他在书中就提及,他最大灵感来自 20 世纪早期法国人类学家马赛尔・莫斯。同时,他论述中,分别引用了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法国历史学家莫里斯・隆巴尔,历史学家艾米・凯利,法国诗人特罗亚,中世纪法国律师让・博丹等等法国专家的观点和说法。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若作者本身的思想受某一流派或者某一国别的影响较深,一方面能确保其研究的精湛;另外一方面,也可能会在某些程度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点的确是需要斟酌的。荣誉和债务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这里的心理和社会学原因是什么?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激发了我的好奇,后续可以再补读点通读科普。无独有偶,这本书和前阵子刚读完的《还原真实的美联储》,有一些知识点的交汇,都涉及金融、信用和信贷体系,可以作为扩充知识,便于理解。引用书中写的的、人类学家洛克・布拉克斯特的话来结束。这段话发表在在 1971 年出版的《礼物和战利品》散文集中,“如果一份礼物要求回报,而又不可能提供有形的回报,那么偿还就通过支持或尊重来实现。” 这段话应该说到我心坎里了,承蒙了很多人的厚爱,无以为报,唯独通过真诚的支持和无限的尊重,来偿还这份恩惠。本书稍微有点难,读起来可能要花一些时间和心思,但开卷有益。在一个安静的周日,窗外晴空万里,阳光慷慨,煮一杯满屋飘香的咖啡,读一本毫不功利的书籍,便是最美好的时光。无论身在何方,此刻都是最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讲的是人类社会上下五千年的债务史。格雷伯认为,货币的本质,并不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是用来衡量债务的虚拟单位。一部人类的债务史,就是一部货币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为理解现代金融,特别是美帝国资本主义提供了视角

                    金融是信用的观点最初是听香帅谈到的,她说的也是格雷博的学术观点,没谈及现代金融的逻辑链条,这一点我是听我老师精读达利欧的债务危机和这本债了解的。二句话概括大致的观点,金融是信用,资本主义的秘密是战士金融结合体,美国人是掠夺者,对外输出美元,制造市场流动的商业科技文化审美收割全世界,诺贝尔奖文学奖,艺术奖全是价值观,跟艺术毫无关联,经济学奖代表更是打着金融开放的旗号借着国际热钱的快进快出掠夺其他国家的核心资产,拉美,前不久破产的斯里兰卡就是例子,所幸我们国家实行金融管制。经济学,人类学这二门学科从诞生之处就带着殖民的烙印,压根不是科学,但是经常披着科学和数学的外衣,如何判断一个学者的观点靠谱?看这个主张背后谁获益最多就行,古老的法则:人为财死总是管用的。二者思维也及其的相反,对比看更有收获。这现代金融的本质是庞氏骗局,不断发新还旧,最初的那笔债务还清了这个体系就完了,老百姓不相信美元也就完了。美国的老百姓真难,需要不断负债才能过上以前的生活,我们作为制造业大国不断给他们供应廉价的商品,但是他们的工资被严防死守,钱不停贬值,一点幸福感也没有啊,努力奔跑不一定能维持原地,当初芒格出来投资就是养孩子压力太大,以前养一个孩子很轻松,你现在你试试呢?题外话,国内精英们,告诉我移民美国的优势在哪里?教育牛逼?幸福的生活?读了斯坦福大学又如何,不一样被军火商和华尔街大佬们收割吗?你在美国处于食物链顶端当我没说哈。配合着老师的讲解听了二遍,精读了原书序言 1、2、3、4、5、6、11 章、结论、后记,有些章节还是想睡觉,人类学以前读过王明明的,痛苦的一比,涉及名词太多的跳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绝对不会停下来思考这些动作背后的含义。人类学家已经向我们展示人类照料自己所采用的方式的数量之多、差别之大。但同时还揭示出一些不同寻常的共性 —— 似乎无处不在的道德原则。只要人们相互之间转让物品,或争论谁拥有哪些物品,就一定会提及道德原则。相应地,人类生活如此复杂的原因,就在于许多原则之间是相互冲突的。我们将会看到,这些原则将把我们推向完全不同的方向。交换的道德逻辑,还有债务,都只是其中之一。在任意一种既定的情况下,可能都会有完全不同的原则被拿出来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章中讨论的道德困惑其实并不新鲜,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张力正是道德思维的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如何将生活变得更容易,向一个人人可以靠更少的工作来获得更充裕的生活的社会靠近。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