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你不知道的国宝真相

    去年正好去成都出差,看完萌萌滚滚的大熊猫后,我坐在书店的窗边桌前,窗外的蒙蒙细雨,这是最好的读书时刻。


    我选了一本关于熊猫的书,这种书就应该在成都看,特别是刚从熊猫保护基地出来之后。没想到的是,看完这本书才知道,中国的熊猫保护并不如人意。
    说起来,与其说熊猫是因为稀少而成为了国宝,不如说熊猫正好满足了国宝的所有想象,圆滚滚的脸和身材,带着种天真又孩子气的笨拙举止,就连毛色都刚好是最简单的黑白两色,所以世界野生保护协会在选择 Logo 的时候,一下看中了这种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既能彩色打印也能黑白打印、看上去憨厚无比的奇特物种。
    但早年的熊猫,逃不过偷猎的命运。在 90 年代盛传的竹子开花、熊猫面临饿死的举国捐赠活动中,其实并没有多少熊猫真的面临粮草的问题,几乎大部分的熊猫都是死于偷猎。
    即便是在现在,圈养的熊猫也远多于野生熊猫,这并不算的上是真的保护熊猫,因为熊猫并不需要成为样本,而更应该是整个生态栖息地的生物链上的顶端一环,保护野生熊猫,才是保护整个生态链。而圈养,应当是最后的保护手段,是一个物种在野外生存确实失败后的替代方案。
    很多人不知道的,向世界各地租借熊猫的 “熊猫外交” 也是一件很有争议的事情。
    把野生的熊猫捕获起来,送往万里之外,从此再也没有机会遇到几个同类(目前已规定,只有圈养繁殖的熊猫才可以用于租借),使得原本就已经面临繁殖困境的熊猫,面临人造的 “生殖隔离”,只能在缺乏自然环境条件和自然求偶竞争的情况下,强行 “拉郎配”,熊猫是没有被驯化的野生动物,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会出现各种繁殖困难,而在自然环境下成长的野生熊猫,并没有这样的障碍。
    还是希望大熊猫宝宝过得幸福开心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作者夏勒博士以特聘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政府合作的 “熊猫项目”,从一九八〇年开始,在四川山区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熊猫研究。他观察到熊猫各种动人的真实生活,同时也目睹了无知愚氓贪猎熊猫的可怕行为。在本书中,他以科学家和参与者的立场,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这项史无前例的 “熊猫项目” 之内情;又以哲人的心灵与诗人的笔触,描绘了那一隐秘世界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批进入中国大陆进行研究的外国专家,夏勒博士以外来者的角度,将其当时与国内科学工作者和老百姓的来往以及各种生活小故事娓娓道来,为今天的读者重现了那个改革刚刚起步、思想开始解放的特殊历史时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里的小角落

        今年大熊猫热几乎席卷全网,但大熊猫的保护却没有我们想当然的轻松。本书用笔记的形式比较直观地记录了大熊猫保护是如何开局,且如何展开的。也能侧面反映一些共和国成长转型的不易和艰辛。 1949 年以来,不仅有宏观面的大历史,原来还有这么个小角落,但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动物园里的大熊猫不是真的保护

          光看书名,就有一种很丧的感觉,因为 “最后” 一词多半情况下代表着即将走向尽头,而 “最后的熊猫” 似乎意味着熊猫的末日。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看来,大熊猫应该是生活在动物园里,每天无忧无虑地吃着竹子,除了卖萌就只会卖萌的形象,根本没有到 “最后” 的感觉,和这种濒危感相差甚远。


          确实,现在的大熊猫生活处境没有那么差了,虽然还是一种易危的动物。作者乔治・夏勒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当时大熊猫的境地比现在差多了,那时候大熊猫的总数约莫才一千多点,根本就不受重视。不止是大熊猫,其他动物的境地也好不到哪儿去,作者在文章里表示,动物在中国人眼里只不过是一种会动的物罢了。
          在往前更久远的时代,那离保护一词就更远了。在古代,大熊猫是被当成贡品来的,说来惭愧,最初将大熊猫列为一个新的物种的人并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 1869 年来中国的法国神甫,自那会后,西方各国曾以考察、探险、传教等不同形式,到中国捕捉或猎杀大熊猫,才让大熊猫成了濒危物种。
          而大熊猫之所以能成为国宝,并不只是因为它的濒危,要知道全中国濒危的物种又不止它,白暨豚都灭绝了还成不了国宝。国宝的另一个属性正是可爱,也正是因为可爱,大熊猫才走上了国际舞台,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 “熊猫热”。
          当然现在大熊猫的保护相比过去好了不是一星半点,1988 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在 1989 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些法规的实施极大地推进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的向前发展。到现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范围由原来的 200km² 扩大到 2000km²。
          虽然这本书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毕竟描述的是上个世纪我国对动物保护的状况,但以史为鉴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传递了一个积极正确的动物保护观点,那就是只是让大熊猫生活在动物园并不是真正的保护,只有哪天熊猫可以自在生活于野外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保护。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