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如何打好一手烂牌
刚看完富兰克林自传,从欧美的赞颂的角度,富兰克林是美利坚国父开国者,被后世印在钞票上,而曾国藩鞠躬尽瘁,毁誉参半,关于曾圣的书很多,事迹也耳熟能详,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晚清三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性格和脾性各有长短,看近期不少新派历史书,对本国历史人物求全责备,以圣人要求,而对洋人就择其优点吹捧神话,本书当然也重事后分析,但我觉得讲曾国藩最好的是冯唐的 “成事” 说,更值得学习,尤其是最近经济放缓,很多人抱怨和悲观,此时多看看曾圣的故事,学习如果在逆境生存,打好一手烂牌。非常赞同看到的一句标题,“悲观的反面不是乐观,而是「具体」”,不要抱怨,专注去解决问题,先讲问题具体化,每日寻求 “寸进”。首先让自己具体改变环境和心态的就是学习曾圣的自律,早起,每日坚持日课,曾国藩所有书信都抄录留底,那可是小楷手书,每年几十万字。如果前途未卜,克服焦虑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生活程式化,书写也是很好的宣泄,在数据也是资产的当下,坚持 10 年以上的记录也将成为资产。其次,降低自己物质需求,很多人追求财务自由,但当我问 “财务自由的金额 “时,又茫然不知,这样如果能够停止呢?「财务自由」金额 = 家庭年支出的 25 倍,如果想尽快躺平,就先压缩支出,试试每月 3K 的生活是否能过,这样 100 万就可以退休了。曾国藩一生生活简朴到” 吝啬 “,这才是他恪守清廉的基础。对比中西文明,中国更成熟,看结论多去看古文,老祖宗已经总结了无数遍,但不容易理解,西方的优势是逻辑分析推理,学习其方法,而不要反过来,批中国经典是封建糟泊,背诵西方幼稚结论。对比富兰克林的十三项规诫,曾国藩也有日课十二条,简单,可持之以恒很难。“六戒” 是他写给家人的劝世良言:抄录如下: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16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312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日拱一卒,登人生之巅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就像坐过山车,从高峰坠入低谷,再从低谷冲向高峰,循环往复,曲折上升。人间六十年,沉淀到最后的,便是曾国藩成功的经脉。老庄之道如一架梯子,使曾国藩从困顿挣扎的深渊中,爬上了中国几千年来少有人抵达的人臣巅峰,他已经不是当年桀骜不驯的 “曾剃头”,他白手起家,熬死无数竞争对手,没想到最终却栽在洋人手里。他一生守护的大清王朝,最终成为他最宏伟的坟茔。 就如作者侯小强在 “自序” 中对曾国藩的评价,“他是接近儒家理想的圣人,也是会深夜痛哭的凡人。他出身平凡,却完成草根逆袭,位极人臣;他资质平平,却建功立业,一生戎马;他性格保守,却能领兵攻城,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圈。他的成功,是无数次失败堆叠而成的英雄冢”。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被曾国藩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在读完曾国藩的寸进人生之后,至少有以下四点感悟: 一是,读书会 “逆天改命”。为什么要读书?曾国藩认为读书会金丹换骨,逆天改命。曾国藩总强调劳谦君子有终吉,他认为勤奋和谦卑就是在种因。 二是,修炼高情商从 “拙诚” 开始。“拙诚” 是一种大情怀,贯穿在曾国藩处世、待人、事业的方方面面。就是用儒家的高情商,配合道家的处世高智商,逐渐取代法家的高效率低情商,俗话讲,就是变得越来越 “佛系”。 三是,生活中 “钝感” 不可少。所谓钝感,就是让自己变得 “耐造”,要耐受辛苦。身体不能太差,心态不能太差,脾气不能太差,遇到事儿不慌张,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吃得苦,耐得劳。 四是,日拱一卒,过好 “寸进” 人生。“曾国藩不是顿悟派,他的一生是一寸寸走出来的,一点点悟出来的,一仗仗打出来的。他的人生平实,并不玄妙。每个人在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都可以拿曾国藩这面镜子来观照自己。尤其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习惯于把成功比拟为高歌猛进,猛龙过江;我们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步伐凌乱,衣衫褴褛。但往往最简单、最渺小的进步,才是促成成功的关键。” 通过《寸进》,让我们放平心态,做事不急不缓,日拱一卒,登上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之巅!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7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累了倦了想躺平?学曾国藩,打破困境巧翻身内卷太严重,好多人卷不动了就想直接躺平。其实偶尔躺躺没事,但可别一直躺。不管是主动去卷还是被动跟着卷,那都是一种积极向前的生活态度。就像曾国藩,他读书没什么天赋,但是靠一股 “卷” 劲追赶上别人。他科举考了整整九年才中秀才,不过这一年连进士也一并拿下了。中间身体累出重病还坚持考试,后来他不光自己继续努力,还鼓励弟弟们一起,全家都跟着他积极进取。他组建湘军的时候,严格绩效考核来激发大家积极性,自己还带头干活,当劳动模范。曾国藩说:“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借由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曾国藩有观点很在理,“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老年经不得逆境”。他自己面对困境的时候,态度相当积极,绝不摆烂,也不抱怨。当困境把他逼到没路走的时候,他就通过自我反省来提升自己的认知。他的自省是全方位的。年轻的时候跟老师倭仁学到两个方法。✅坚持写日记,这就像是跟自己聊天,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得经常疏通和审视自己。✅做到 “敬” 和 “慎独”。就是心里要有敬畏,实实在在做事,对自己、对别人都得真诚。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以寸进之心面对人生挑战,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作者侯小强以创业者的敏锐洞察力,深入挖掘了曾国藩的 “寸进” 心态。曾国藩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多次面临崩溃,但正是凭借这种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 “寸进” 精神,他才一步步走出困境,最终成为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这种精神,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但现实的残酷往往让我们在追求捷径的过程中迷失方向。而《寸进》则提醒我们,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以 “寸进” 的心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此外,书中还详细阐述了曾国藩的处世哲学、进取精神、团队建设以及天命观等方面的智慧。曾国藩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冷静与理智,通过记录日记、反思行为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情商与应变能力。他的这种高情商处世智慧,不仅使他在官场中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与信任,也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曾国藩也非常注重向上管理的重要性,善于通过有效沟通争取上级的支持与信任。这种进取精神不仅使他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让他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在团队建设方面,曾国藩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因此,他致力于选拔和培养有潜力的下属,通过严格的训练和不断的激励来提升他们的能力。这种团队精神不仅让湘军形成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军队,更为后世的团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而曾国藩的天命观则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命和使命。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外在的成就和荣誉,更要注重内心世界的充实与提升。通过修身养性来顺应天命并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统一,这是曾国藩一生所追求的境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1. 关关难过关关过,月亮高高挂,希望在眼前。2. 失败不定义你,它只是你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3. 忍与耐是成功的基石,屡败屡战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4. 认知不是学来的,是突破来的,通过人、事、书不断突破自我。5. 情商不是耍心眼,而是 “拙诚” 二字,以诚待人,以诚对己。6. 卓越的人,认知累积成决策机器,拼命提升自己才能跳出藩篱。7. 反省如春,痛苦后的新生,是自我更新的开始。8. 君子慎独,表里如一,以诚待人,以诚对己。9.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10. 目标决定成就,细节决定成败,大胆假设,行动交给命运。11. 自律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真正的敌人是自己。12. 读书如金丹换骨,逆天改命,耐得住寂寞,方得豁达与智慧。13.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活在当下,专注眼前。14.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小人终是君子的垫脚石。15. 轻财聚人,律己服人,量宽得人,身先率人。16. 勤奋致祥,孝致祥,恕致祥,好运源于勤奋与善良。17. 能量自由流动,愿力强烈持续,能量乘愿而来。18. 威不足则多怒,宽容待人,不怒而自威。 19. 忘却仇恨,放下痛苦,心怀宽容,才能拥抱灿烂人生。20. 人而无恒,一事无成,专注一事,方能成大事。21.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真正的奇观在艰险处。22. 爱自己是接纳并提升自己,化被动为主动,终身成长。曾国藩的一生,是坚韧、自律、反省与智慧的缩影。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生的高度,不在于起点,而在于不断突破自我、持续精进的过程。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我们欠缺的是曾国藩的“拙诚”和“钝感力”梳理本书中关于曾国藩的 “拙诚” 和 “钝感力” 金句:1. 粗浅的反省来自生活,真正的反省则是苦难的产物。2.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宗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3.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4. 只有远离人群,人才能真正凝视自己的心。5. 谦卑可以获得很大的能量。一个人把自我变得越小,力量越大。6. 人要厚重,说话不可任口,行事不可任心。7. 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借由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8. 少不得顺,中不得闲,老不得逆。( 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9. 心中有诚,脚下有敬,志向高远,行动坚定,知行合一,铁指寸进,不断超越!10.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同样,一个人最容易原谅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11. 每每遭堑,便用行动化解焦虑。12. 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13. 对绝大多数不重要的人、不重要的事都淡然处之。14. 一个人把自我变得越小,力量越大。15.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16. 少荃论余之短处,总是儒缓。17. 不讥笑人,不晚起。18. 一勤天下无难事。19. 不要钱、不怕死。20. 吾则不忘蒋市街卖菜篮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21. “书、蔬、猪、鱼、早、扫、考、宝”。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利事警句曾国藩给家人的戒律的逐条解读。值得学习借鉴 1. **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如果一个事情能够带来长期的利益,那么往往伴随着风险,因为大家都会去争夺。因此,不要去做那些看似有利可图但实际上可能带来危险的事情。同样,也不要去那些大家都在争夺的地方,因为那里的竞争过于激烈,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2. **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小缺点就忽视了他们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一些小的矛盾就忘记了别人对自己的大恩大德。这是一种宽容和公正的态度,能够更好地与人相处。3. **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批评别人的短处往往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足,而过分夸耀自己的长处则是出于对别人优点的嫉妒。努力提升自己,而不是通过贬低他人来获得满足。4. **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利益应该大家共享,而不是一个人独占;而做决策的时候,应该由少数人来决定,而不是让太多人参与。太多人参与决策可能会导致意见分歧,难以达成一致。5.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才华横溢的人,失败的原因往往是懒惰和骄傲。普通人因为懒惰而无法成功,而有才华的人则可能因为骄傲而失去机会。6. **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在处理重大事务时,见识和智慧是最重要的,而才能只是辅助。而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人的计划和努力占一半,另一半则取决于天意或者机遇。这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努力和智慧,但也需要一定的运气。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关于情商,最好的理解关于情商,我理解有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它是一种同理心,就是能将自己放在一个环境中感知这个环境,体察别人的需要,捕捉他人情绪、意图的能力。高情商本质上是一种高认知,是一种对上下左右兼容的能力。第二,它是一种道德感,是基于善良的一种选择。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是一种情商。曾国藩自己也说过一段类似的话。他说自己要立得住,还须知他人也要立得住。自己在受到礼遇时懂得尊重别人,要知道有一天如果自己被别人欺负,你也要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曾国藩说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自己想要封王成圣,别人也需要。这是一种道德感。不能因为自己的视野比别人宽广就居高临下,看不起这,瞧不起那,而是选择去带动更多的人加入你的能量圈,形成一个思维共同体。而在面对同等认知或者更高认知的潜在伙伴时,更应当善用情商,主动做一个向他人释放善意的人,毕竟没人会拒绝一个实力强大的朋友。这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打开通向新世界的窗口。第三,它是高度的自律。人有三性:人性、兽性、神性。我们要把兽性关在笼子里,把神性释放出来。当你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动不动就发脾气、动不动就爆粗话、动不动就对人刻薄的欲望克制一下,这是一种高度的自律,就是高情商。第四,它是一种理性。情商绝对不是一种感性,而是一种理性。而这种理性就是要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和自己过不去,也不和他人过不去。第五,它是一种超脱的姿态,和而不同。你要比较超脱,不是作为一个入局者、一个局内人,而是能站得更高。当你在一个更高的维度看别人,这时候就可以做到和而不同。因为你不追求那些表面的一致,而是能理解这个世界的参差多态,能理解大家各有不同,所以我觉得它是一种超脱的姿态。第六,它是一种务实的方法论。追求终局,而放弃无关紧要、不产生建设性的细节的能力。就是说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曾国藩是一个理学名臣、道德楷模,对待自己,其严苛程度就像拿着一把小刀日夜不停地雕刻。道德这个东西用来修己,它是一件好事儿,但用来苛求别人,它就是个凶器。曾国藩对自己的儿子经常说的一句话叫 “不忮不求”,他说掌握这四个字,人可以远离灾难。“不忮” 就是不羡慕嫉妒恨、不刻薄,“不求” 就是不贪求。老对别人苛刻,羡慕嫉妒恨,那还不招来祸害吗?“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实际上也是曾国藩掏心窝子的话。左宗棠、沈葆桢、李元度等,都曾背叛过曾国藩,曾国藩仍能做到勿弃勿忘,提拔他们。这里边甚至有一些悲怆的意味。第三戒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做成一件事儿,其实需要所有的人一起来协作,这个过程就是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大家才能齐心协力把一件事儿做成。合作的时候,要对自己多一些反省,对他人多一些宽厚,不能只要求别人而放任自己。曾国藩说凉薄之德有三端,第一种就是 “闻有恶德败行,听之娓娓不倦;妒功忌名,幸灾乐祸”。曾国藩非常反感无效社交,因为无效社交无非吹嘘自己,贬低他人,谈论八卦是非。人要进行有效社交,谈点有建设性的东西。第四戒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实际上就是一个方法论了。“利可共而不可独”,分钱的时候别老是私心很重,只满足自己,要让大家都分一些。只要人家做成事儿了,创造了超级利润,就多给人分一点儿,大方一点儿,让大家都能一起拼命地干,要理解人性,要顺应人心。“谋可寡而不可众”,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一个公司的机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比如说我们公司要出一个神秘的产品了,不可能说在微博上公布,肯定是几个人小规模地讨论一下。第五戒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一生阅人无数,光在日记本里面就记载了三千三百多人。他对各种各样的成功和失败的人都有画像,他发现两个最经典的失败模型,一个是惰,一个是傲。没能力的通常很懒,有点能力的大多飘飘然。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新婚的第一天,曾国藩就给他写信了,说第一要早起,第二做事儿要有恒心,第三走路的时候要厚重一点儿,别轻飘飘的。曾国藩说 “劳谦君子有终吉”,勤奋的人就会招致好运。曾国藩还说 “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要想招来好运气,勤奋是一个重要工具。第六戒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识和才就是人的能量和能力、认知和知识。曾国藩当年保举沈葆桢的时候,说沈葆桢这个人 “器识才略,实堪大用”。器就是包容度,识是认知,才是才能,略是谋略,四者的重要性依次降低。他认为能量比能力重要,认知比知识重要。知识是可以被传授的,而认知是心甘情愿地相信、身体力行地落实的东西,需要知行合一。比如说抽烟有害健康,对绝大部分人来讲它只是一个知识,没有形成认知,只有因为知道抽烟有害健康而戒掉烟的,它才上升成一个认知,认知实际上在更高的一个维度上面。“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这句话很有智慧,有点像我们今天常说的,无法改变的就接受,无法接受的就改变。对于人事,我们尽了全力,那没有成效怎么办呢?就去接受,把它归为天命。这样的话你也能自我说服,自我动员,克服内耗,不至于最后披头散发、狼狈不堪。这六戒,是六道至为真诚的醒脑符,值得我们一念再念。在曾国藩宽阔的一生中,对外一味浑含,对内慎独心安。他确立了物来顺应、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惧的人生准则,并努力地知行合一。其实,曾国藩就像一面镜子,看向他的时候,我们也总会发现自己的影子。起先,你会对他不屑一顾,抨击他、质疑他,而后便尝试理解他,经年累月后,又会不自觉地模仿他,成为他,甚至超越他。如你所见,便是人生,愿每个人都能在曾国藩的故事里,见到你不轻易放弃、不挫于失败、自信优雅的人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