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4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思维敏捷模式

    华为内部有句名言 “华为没有增长只有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销售与市场(24年第一期)

      本期内容给我最深刻的内容莫过于危机中的生存哲学,无论是华为,还是其他伟大的企业,在危机中历尽劫难而浴火重生的,无一不是经验丰富。没有伤痕累累,哪来皮糙肉厚,正是拥有危机主义的生存哲学,上下同欲,渴望升级,瞄准成长而非增长,才能在一次次同行的竞争中迭代自我,成就非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农夫山泉的内容战略,恰在此时为我们指明了一条路径。内容是触达外界、影响消费者心智的信息,无论是图文、短视频、直播种草,还是自带流量的产品、营销、渠道本身,企业每一个与外界、与消费者的接触环节,每一个触点,都能够成为吸引注意力、刺激购买力的内容。飞花摘叶,皆可伤人。产品或许红极一时,内容却可经久不息。内容正在从战术层面提升到战略层面,几乎贯穿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经营管理链条:品牌即内容、产品即内容、销售即内容、用户即内容、渠道即内容…… 中国首富、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曾说:“企业不炒作,就是木乃伊。” 我们看到,无论是 “农夫山泉有点甜”“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等朗朗上口的广告语,还是《每一滴农夫山泉都有一个美丽的水源》《长白山舞王 —— 凤头》等纪录片式广告片,又或者是只送不卖、兼顾美学设计和文化内涵的高端生肖瓶,以及从被评为最难喝饮料之一到厚积薄发的东方树叶,所有的这些元素都有着洞悉趋势和人性后的内容化改造,自带流量和势能。也就是说,这些都变得可传播、可裂变、可感知、可沉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般会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创新驱动阶段,要验证商业模式是否可行;二是市场驱动阶段,需要迅速占领市场,获得经济规模,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担着风险进行资源投入以求迅速发展,并最终进入利润收获期;三是管理驱动阶段,增长率下降,企业要形成管理优势,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获得规模利润,并进而寻找企业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对应不同的管理灰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直播带货做人设,做内容,就像是阳的一面;利用流量变现,就像是阴的一面。阴阳一体共存的;2、零食赛道:核心竞争在于效率和成本,以及体验反馈。突破口:白牌产品,一次到仓,预售红利;精准服务现有客群;3、雷军小米汽车:专注,极致,口碑,快;4、中国改革开放两试法:试点和试错,因为有了试点,所以才会试错;5、毛爷爷说:在认识过程,战术决定战略;在实践过程,战略决定战术。6、腾讯马化腾对业务发展提出三大有名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做最有把握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了十几年的杂志,果然还是有启发

              杂志和一些短平快消息,断然是不同的它体现了作者和编辑的用心和研究,所得皆非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危机意识才能生存

                当大家奇怪华为为何能在美国举全国之力打压下拿出备胎计划,能够迅速弥补华为的各种供应链、研发工具的漏洞时,不要忘记华为 30 多年一直喊 “狼来了”—— 华为的冬天一直都在,华为内部一直要求干部要有危机意识和自我批判的能力。华为信奉 “华为一定会倒闭的,所能做的工作只是延缓这一时间的到来”,正是有这种危机意识,华为从来都不敢骄傲,只是踏踏实实地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地聚焦主航道,搞通信管道建设。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