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很有意思的一本幽冥文化手册
本书的作者是栾保群,知名历史文化学者,曾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编辑工作,点校整理了大量历史典籍。曾出版过《中国神怪大辞典》《中国神谱》《历史上的谣与谶》等幽冥文化专著,被称为 “当代谈鬼第一人”。书里专门讲解了中国的鬼神和幽冥文化,作者将深厚的考据功力融汇在轻松的讲述之下,从古代魂魄观念、鬼的分类和行为、鬼在阴间的生活等许多生动有趣的角度,讲解诠释鬼文化的发展脉络,梳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实生活的真实状态。这本书既是谈鬼说怪,更是讲述中国人和中国现实。鬼故事里记录和反映着中国社会的真相。中国人对鬼的认知,来自于古代的魂魄观念,主宰思想意识的魂构成了鬼,而魄会引起尸变。中国的阴间是由佛教的地狱轮回和本土的世俗延续这两套概念组成的,主要承载的是中国人重视现世的观念。人们对死后世界的传说,是为了维系现实中的家庭延续和社会秩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对比下《扪虱谈鬼录》与《列仙全传》两书一 “鬼” 一 “仙”,前者以学术破译幽冥民俗的世俗密码,后者以信仰构筑道教神权的合法性,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 “幽暗意识” 与 “超越追求” 的张力。1. 题材侧重:《扪虱谈鬼录》聚焦民间鬼怪传说与幽冥文化考据,以阴间体系、丧葬民俗为脉络,剖析志怪故事背后的世俗心理;《列仙全传》则系统整理道教神仙谱系,收录上古至汉代近 200 位仙真传记,侧重宗教化的 “修仙济世” 叙事。2. 创作意图:前者为现代学者对鬼文化的学术解构,旨在揭示鬼故事中的人性隐喻与社会焦虑(如冥婚映射女性困境);后者为明代文人王世贞编纂的道教经典,核心意图是强化神仙信仰,宣扬 “积德飞升” 的宗教价值观。3. 文本体例:《扪虱谈鬼录》以随笔杂谈形式展开,结合文献考据与田野调查,语言兼具诙谐与批判性(如分析城隍庙的官僚化隐喻);《列仙全传》采用编年体神仙列传,配以明代版画插图,文本风格庄重神圣,强调 “得道者皆有所本”。4. 时代视角:栾保群以现代理性审视传统文化,批判性解构幽冥信仰(如指出鬼怪实为 “人间欲望的倒影”);王世贞则立足于明代道教复兴背景,通过神化历史人物(如老子、东方朔)巩固宗教权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扪虱谈鬼录》第一,中国的鬼故事,来自于魂魄观念。魂主宰思想意识,魄指挥身体。离开身体的魂构成了鬼,魄没有散去的尸体,就会出现尸变。由于道家的修炼学说,民间普遍接受了三魂七魄的说法,关于吓掉了魂、招魂、叫魂等等说法,都来源于此。第二,本书通过鬼的行为规则,分析了鬼故事后面的古代社会现象。古人对淹死鬼、吊死鬼必须拉替代的说法,其实是出于警告人们远离危险、不要轻易自杀的善意。报恩报仇的鬼故事,是标准的道德训诫。另外,鬼故事还有安抚悲痛、释放压抑情绪的功能。第三,本书讲了传统文化对阴间和鬼的生活的一些想象。中国的阴间是由佛教的地狱轮回和本土的世俗延续这两套概念组成的,主要承载的,还是中国人重视现世的观念。人们对死后世界的种种传说,是为了维系现实中的家庭延续和社会秩序。另外,我个人觉得鬼故事没必要都有意义,能满足和传达恐惧和好奇的故事,就是好故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