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媒介的语言》…数据库式多维的新语言,欣赏而不媚从…

    茹毛饮血时代,人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已经不得而知了。竹简取代龟甲,虽然方便经济了些,但刻起来还是很费劲,所以才有了文言文的干练。东汉发明了纸,写字算是便宜了,除了礼承周制的官话文言文外,书法绘画诗词歌赋多种语言形式兴起。在西方,羊皮卷也很昂贵,含蓄简练的语言风格奠定了西方精英文化…… 古登堡印刷机是又一次媒介突变,西方各族口语书面化逐渐成形,书刊报纸将文字的功效渐渐推向历史的高峰。我们东方虽然慢点,但新文化运动摧枯拉朽,彻底改变了语言的形式,也改变了信息的内容。电报电话、收音机、电影对文字发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冲击后,电视以及数码互联网紧随其后,直至今天各种人工智能与传感技术的兴起,一切语言都可以转化为只有 0 和 1 两个字母的数码语言…… 口头的、书面的二维、视觉的三维,气味的、肢体的以及行为语言之间已经可以转化为数码交流。数字化数据的易变性削弱了记实的价值,数据库多维的虚拟现实正在开启新媒介的新的语言形式。相信不久随着脑机接口的技术突破,也许会出现直接的意识语言,一切有意识无意识的信息皆是数据。形式与内容模糊了,科技与艺术模糊了,工作与娱乐模糊了,虚拟与现实自然也会失去了边界…… 新媒介改变的不只是语言,而是信息相关的一切。面对新媒介引发的语言变革,也许我们可以批判,但排斥肯定无济于事,是欣赏而不媚从,除此之外,我们是不是也要反省一下,这些新媒介涌现真的有必要吗?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日新月异的改变我们的生活?……(石木翻语每天翻翻书)

      3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WHAT IS NEW MEDIA?

      📖书名:新媒体的语言️作者:【俄罗斯】列夫・马诺维奇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列夫・马诺维奇写道,“对于西方艺术家而言,互联网可以摧毁等级,将艺术直接带给大众。而我的观点却截然不同,作为一个后共产主义时代的主体,我不由自主地把互联网与斯大林时代的集体公寓联系起来:没有隐私,人与人互相监视,洗手间与厨房等公用区域门口经常排着长队。”🌟 虽然洛特曼专注于文学文本的符号学分析,但对我而言,他启发了我: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视觉艺术和媒体。艺术形象中的元素和结构是什么,它们如何决定这种形象的意义、审美影响和价值?🌟 与使用自然语言的文学文本相比,在大多数情况下,图像都不是由被预定义元素的词汇表构建的(交通信号灯系统是极少数的例外情况之一)。艺术图像也没有通用的语法。因此,想要发展出一套可以涵盖所有可能的图像元素和组合方式的视觉符号学,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对 “新媒体” 的质询是我的主要研究焦点,我也逐渐开始思考 “媒体” 本身的概念在数字时代会发生什么变化。🌟 作为文化消费者,我们也往往聚焦于单件作品。我们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去博物馆看某件特定的艺术品,或者在家里一遍又一遍地听某一首歌。我们可用的媒体数量有限,我们会把大量时间花在单个作品上。🌟 19 世纪,不断发展的特大城市中,人的聚集使得 “社会” 呈现出直接可见的形态,政府统计项目的增加使 “社会” 以另一种方式显现出来,“社会学” 的概念(关于社会的科学)也同时诞生。21 世纪初,文化作品的数量暴增,人们与文化作品的互动也越来越多,这些元素最终在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上聚集起来,同时,收集数十亿件作品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的相对简单方法也出现了。🌟 这些趋势都指向了 “文化的科学”(science of culture)这一概念。这类科学并不试图去发现严格的 “文化规律”(cultural laws),而是尝试揭示各种文化模式。🌟 处理 “大文化视觉数据”(big cultural visual data)的主要动机是创建方法和工具,使我们首先能够用眼睛看到这些数据。这并不意味着我要用统计模型或神经网络取代来生活中学到的关于文化和社会世界的一切,也不意味着我要用它们来取代所有从其他理论家那里学到的关于视觉媒体的思考方式,更不意味着我要用它们来取代我的直觉。🌟 物理角度看,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同质化网络,具有全球共用的工具和传输协议。虽然,与其他新技术相比,它为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但我在柏林的经历告诉我,在世界各地,互联网有着极为不同的意义。马诺维奇的视角犹如一记鸣钟,让我们意识到,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美国人(包括我自己)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狂热推崇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新媒体的新奇性(newness)吸引了大量文化生产者,它成为变化多端的实验阵地与探索前沿。如果从早先的旧媒体角度来看,新媒体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许多传统束缚。学会使用新工具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激发了创作者们的 “初心”。新媒体吸引了一群勇于创新、突破传统、敢于冒险的人。因此,一批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家不断尝试着一些前所未闻的新技术。🌟 通过在绘画、摄影、电影和电视中探寻新媒体美学的源头,马诺维奇考察了数字影像、人机交互界面、超媒体、计算机游戏、合成、动画、远程在场(telepresence,又称远程呈现、遥现)及虚拟世界。在这些考察中,他既全面发挥想象力,又适度折中地借鉴电影理论、文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更重要的是,他利用自己在新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新媒体区别于其他旧媒介的基本法则。在分析中,他提供了对艺术与流行文化中某些对象(作品)的详细解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专业的书籍,关于新媒体的语言。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264 本)📚📚《新媒体的语言》📚📕 新媒体的定义通常以是否通过计算机传播和呈现为标准,而不以是否由计算机生产为标准。因此,通过计算机传播的文本(例如网站和电子书)可以被归入新媒体范畴,而通过纸质出版物传播的文本就不是新媒体。同样,刻录在只读光盘上的、需要在计算机上阅览的照片就叫新媒体,而印在书上的就不算。📕 新媒体的新奇性(newness)吸引了大量文化生产者,它成为变化多端的实验阵地与探索前沿。如果从早先的旧媒体角度来看,新媒体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许多传统束缚。学会使用新工具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也激发了创作者们的 “初心”。新媒体吸引了一群勇于创新、突破传统、敢于冒险的人。因此,一批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家不断尝试着一些前所未闻的新技术。📕 数字合成可以营造无缝的虚拟空间,但它的前景远非如此。不同世界之间的界线,不必被刻意抹除;对于不同空间的呈现,不必在视角、比例和亮度上相匹配;不同的图层可以保留其各自的特征,不必完全被合并到同一空间;不同的世界可以在语义上相互冲突,不必构成一个统一体。📕 在新媒体的世界里,艺术与设计之间的界限极为模糊。一方面,许多艺术家都从事商业设计来谋生;另一方面,职业设计师又是一群真正推动新媒体语言发展的人,他们进行系统化的实验,并创造出新的标准和惯例。第二种内涵即工业化生产的内涵,同样适用于新媒体。📕 简言之,新媒体对象由独立部分组成,每个独立部分又由更小的独立部分组成,以此类推,新媒体对象可一直分解到最小的 “原子”—— 像素、三维空间中的点和文本字符。整个万维网也具有模块化特征,它由大量网页构成,每个网页也由相互独立的媒体元素构成,我们可以单独访问其中的每个元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现在,不管是在绘画、电影,还是游戏、交互艺术中,我们都能看到新媒体的身影。本书对新媒体的介绍和分析,就像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VR、体感游戏、元宇宙这些新事物。说到数字媒体,我们都不陌生:每天要使用的微博和微信,电子游戏,影院里的数字 3D 电影,甚至是我们以前存在 MP3 里的歌曲…… 我们每天都会使用数字媒体,它是重要的信息渠道,可是,我们却很少认真思考与它有关的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数字媒体可以被称为新媒体?为什么不同新媒体的界面越来越像?为什么新媒体有令人上瘾的魔力?新媒体真的会消耗我们的注意力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传播的语言

            本书大致看了哈!感觉比较偏专业,没有《理解媒介》书籍易懂,更多可能是自己理解能力有限,但对于里面的一些观点结论还是不明觉厉的,对媒介即信息比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翻来看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摘录

              数值化呈现是三个概念中最重要的。数值化呈现将媒体转变成计算机数据,从而使媒体具有可编程性。而这一点彻底地改变了媒体的本质。曾经的心理过程,曾经独一无二的个人心理状态,现在都成了公共领域的一部分。曾经不可察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图景,已经从个人的脑袋里转移到了大众视野中,表现为绘画、摄影和其他视觉形式 —— 现在,那些内心活动和内心图景可供公开讨论,可以在教育和宣传事业中使用,实现了标准化和大规模分发。曾经的私人领域变成了公开领域,曾经的个性化变成了大规模生产,曾经个人的私藏变成全民共享。超链接就是将 “联想” 这一人类最核心的心理过程进行了客体化工业社会的文化手段 —— 例如电影和时尚 —— 要求我们认同他人的身体形象,交互媒体要求我们认同他人的心理结构。电影、印刷文字、人机交互界面这三种形式都发展出自身组织信息、向用户展示信息、将空间和时间联系起来、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构建人类经验的独特方式。人机交互界面是一套操作机器的控制系统,而印刷文字和电影是文化传统,是记录人类记忆和经验的独特方法,是信息的文化交流和社会交换的机制。身体所处的当下的现实空间,以及图像所在的虚拟的屏幕空间。虚拟现实将这种分裂呈现在世人眼前,但在此之前,这种分裂早已存在于绘画和其他屈光艺术之中。身体的禁锢同时发生在观念和实际两个层面,两种禁锢都与第一个屏幕设备的出现相伴而生合成的计算机影像并不是低于现实生活的呈现,而是对于另一个现实的现实主义化的呈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这是一本极其晦涩难懂的书,我还是听书吧!!!

                让我们先感受下作者的语言风格,下面是原文 “(作者)把新媒体的语言放在现代视觉与媒体文化史中进行分析,探讨以下一系列问题:新媒体在哪些方面依赖现存的文化形式和语言,又在哪些方面与它们决裂?新媒体工具在创造现实的幻觉、吸引受众及呈现时间和空间方面有怎样的独特性?旧媒体中的惯例和技术,诸如矩形边框、运动视角和蒙太奇,是如何在新媒体中运作的?如果我们能构建一个考古学框架,将那些新的、基于计算机的媒体创造技术,与过去那些呈现和模拟的技术连为一体,我们应该在哪里定位重要的历史突破呢?” 我不知道媒体专业出身的童鞋觉得怎么样,我还是去听书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