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故乡将我推出去,却没有保留拉回我的余地。”
迁徙世代 YOUNG WAVES 关于 活在世界各地的我们 同一小时 同龄人怎样生活 “多少人都活在自己幻想的城市 又为了自己的想象搬去一个城市”。 因为这段话 我看完了这本书 而题目是我最喜欢本书里的一句话。“你就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以前常听别人对我说 ・而这次 自己终于可以对作者说出这句话。部分书评有说到 “年轻人的世界我们不理解” 是~作为 95 后的冲浪斜杠青年们 我们的人生也并非容易。“蛔虫” 指的是 —— 这本书让一位至少漂过北上广的我产生共鸣。“故乡将我推出去,却没有保留拉回我的余地。”—— 当你选择走出去那一步开始,你出生的城市就再能无法留住你。 大城市的便捷根本不用人适应,回到小城时,我才错愕地发现自己竟然适应不了小城了。那是我第一次感觉自己背叛了家乡。经济落后、环境也在被破坏,眼高手低的做事法 点外卖商家都得求着骑手各种加费用,因为京东自营快才选择 而送货速度还不如拼多多买来的东西快,从不在意客户需求 满嘴的无厘头借口 让消费者每次花钱不爽快,销售们服务态度让我再无好心情 做老板的每天像极了刚离婚的母老虎…… 别人不理解选择不走寻常路的我 我更不理解那些土掉渣的传统观念。每次回家后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时候可以走!” 在面对很多年少时最好的玩伴时,已经很难做到坦诚了。二十五六岁,大家曾经紧密交汇的生活轨迹开始分叉。他们从大学毕业后,便选择长留在家。而我们能交流的话题,也已转变为置业结婚的人生大事。而这些话题再也不是我想听的 并不想在这种难得的交流时刻细数我们之间的差异。不仅费力,还让彼此尴尬。这也使我与这些朋友渐渐变得难以共情。有时,还会因想到这个问题而郁闷。毕竟,80% 的情绪,都已不再能与他们分享。你要想灌输新鲜血液 别人可能觉得你在展现优越感 别人扯那些你早就听腻的 “劝你结婚生娃才是完美人生” 我倒觉得坐在对面就是浪费宝贵时间。 “表达是高危行为” 没有原因 这句话就撞进了我的脑袋。“你是哪里人” 这个问题,有时很难回答。包括简历 我都有做过什么。转变了多少 跑出了曾经选择过的行业与城市… “你一直在外都不知道图了个啥,要钱没有,对象更别提,每天还活得忙碌碌累兮兮 不如找份 “稳定正经” 工作 早点嫁人。” 内心视象 ——“我有你没有的〖见识〗。” 而回答则是如我性格那样直接:“我要想回来靠嫁人致富 都轮不到你说这句话,早有几套房了。你们口中的 “正经稳定工作” 我真不懂!” 这本年轻人写的书 不得不让我这个 “年轻人” 产生忍不住的表达欲。直接划出书中最喜欢的几段话 可参考选择去看。①:“26 岁了。经历过好友的误解,朋友的不以为意,身边人来来往往,真的很难,很难在琐碎的生活中拥有被如此珍视的柔软瞬间了。”“在长大的这个过程里,我见到了越来越多这个世界不太好的部分,有的时候对这部分也感到习以为常,甚至觉得不太好的这部分,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但越是这样,我越珍惜这个世界好的部分,并且好像越来越善于发现好的部分。不经意间的浪漫、被理解的窘迫、被在乎的细节,哪怕是亲人之间的关切,都让我感到自己被认真爱护着。”②:“再遇到当初一起蹦迪的朋友们,她们依然艳丽,还多了奢侈品的大 logo,身边是玩世不恭的椰子男孩。他们举止十分亲密,谈笑风生,可内心深处也许只是孤岛。资质平庸的我在想,也许疯闹过后的我们都会去海边,卸下一身装备,和那个真的因为你而开心的人在一起。在这场关系里,我们都非常尽力,想要能一起走远,再走远一点。可时光匆匆涌向我们,烧杀抢掠一番后,谁也不知道会走向哪里。” 当你想要停下来时 反而走得更快了…… 一个人没有从读书本身找到乐趣,又怎么能到达读书的至高境界?在这本书中 至少我自己找到了 并愿意分享给更多 “年轻人” 尤其是那些凭借一股劲一直在冲浪的、所谓别人眼中的 “另类” 、以及在与同龄人中选择了不同路的青年们!
8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414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