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这本小说写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从西伯利亚流放归来,展现了他的思想转变:从倾向于空想社会主义到反对空想社会主义。第二,地下室人面对一个理性和科学主导的世界,感到了深深的虚无,因为那个世界剥夺了人的自由和生存的意义。第三,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书中提到了两种应对虚无的办法,一种是明线中,地下室人用非理性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自由;另一种是暗线中,丽莎用爱的方式给人生带来意义。第四,《地下室手记》不仅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文学形象,而且对当代的文学、心理学和哲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存在这件事本身就是意义(《地下室手记》读书笔记)

      《地下室手记》,被誉为 “存在主义的伟大序曲”。刘玮老师说,在文学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这个 “地下室人”,是可以跟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歌德笔下的浮士德相提并论的人物,都是文学史上最有原创性和典型性的形象。存在主义到底是什么?虽然学过了一些,但是还是不能把存在主义的定义准确地说出来。在我自己的理解,存在主义就是那种要把自己作为主要的体验和经验的出发点来思考,到底应该如何运用理性来思考自己的生存处境,思考自己和这个世界、和他人的关系。存在主义关心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问自己的问题,我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我生活中的不同侧面,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自我?我到底有没有行动的自由?应该说,这种需要定位自己的问题,其实是近代以后才产生的问题。从西方角度来说,在近代之前,中世纪哲学对人的意义的影响主要是在宗教上,也就是说宗教信仰决定了人存在的意义。意义来源于上帝,道德也来源于宗教的规范。从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角度来说,在近代之前,人存在的意义主要还是存在于儒学的宗族礼制中,也就是说个人的存在意义,实际是在家国天下的大意义下成立的。纵观其它的文明,大致也都是通过一种超越人本身的机制来提供存在的意义。只是在近代以后,尤其是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以后,每一个人在独立意识和分工的效率下,逐渐越来越成为原子化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在获得权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担负更多个人权利带来的沉重压力。就像《地下室手记》里面写到的,当人们逐渐把理性奉为构建世界的最高准则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超越的意义感,仿佛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计算来设计,包括每一个人。所谓的二二得四,所谓的水晶宫,不过代表了人对于理性、科学、技术的乌托邦式的崇奉。只是在这样的安排下,独立的人仿佛缺少了一些意义,只能成为一个理性系统中的工具,做着应该做的工作,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快乐应该的快乐。只不过,这种通过计算得来的意义和快乐,到一个个人身上,好像就变了味道,总觉的哪里不太对了吧。“人过分热衷于体系和抽象的结论,就会甘愿有意歪曲真理,甘愿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一味地为自己的逻辑辩护。”“文明不过是在人的身上培养出多重复杂的感觉…… 别无其他。”“理性是好东西,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理性却只是理性,它只能满足人的理性能力,而意愿却是整个生活的表现,就是说,它是人的整个生活的表现,包括理性和所有伤脑筋的事情在内。”“只有在一种情形下,人才会有意地、自觉地渴望那甚至是有害的、愚蠢的,甚至是愚蠢至极的东西。这便是,为了有权利去渴望那甚至是愚蠢至极的东西,而不愿受到约束,而只能渴望聪明的东西。”“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他是何许人,都喜欢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去行动,而绝对不想按照理智和利益所吩咐的去行动;他想要的可能违反自己的利益,有时候甚至是就应该这样。自身的、随意的、自由的意愿,自身的,即便是最野蛮的任性,自己的,有时甚至达到疯狂的想象 —— 这一切便是那个被遗漏的、最有利益的利益,正是它不适于纳入任何一种分类,而总是使所有的体系和理论解体。所有这些智者说什么人需要具有某种正常的、某种高尚的意愿,这是从何谈起呢?他们说什么人必定需要合理的、有益的意愿,这又是从何谈起呢?人需要的只是一种独立的意愿,而无论这一独立性的代价多高,无论这一独立性会导致什么结果。可是,鬼才知道这一愿望是什么……” 是的啊,理性确实是重要的。只是当理性的出发点,不是以人的意愿为出发点的时候,这样的理性总好像通到了让人觉得有些不太对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地方?我以为就是那种没有自己了的地方吧。毕竟,虽然理性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物种的最重要的能力,但除了理性之外,人类还有那种内心的骚动、非理性的情感和欲望。其实很多时候,个人觉得这些骚动和非理性,更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本质吧。也正因为如此,存在主义哲学才告诉我们人存在这件事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意义,无他。否则,我们的存在真就是一片虚无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只推荐看后半部分

        第一部分实在是看的发困,简直就像是一个神经病在那里喃喃自语,是,很真诚,但也太消极了吧。好吧,也许那个时代确实有非常多的不如人意的地方,非常多的人愚蠢,虚伪,麻木,但总也有一些积极有趣的人,积极有趣的方式吧。第二部分和朋友,和丽莎的交往过程,心理过程,有很多触动我的地方,我感觉描写的很精准,很震撼,这些是我也感受过的情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了纸质版书籍。作者像是肆意的在我的四周扔下一颗又一颗的炸弹,不时的炸裂声让人避无可避。内心有一种很强烈的情绪在激荡,但我说不出来是种什么情绪,也说不出来那情绪从哪里来。只是随着地下室里的那些独白撕裂着,好像把本身在自己体内相安无事甚至是无视的几个自我狠狠地拉出来,让他们在光天化日下盯着彼此。他们其中有人自负甚高,有人自卑到尘埃里,有人聪明绝顶,有人愚蠢至极,有人站在道德制高点,有人卑鄙到该下地狱,那么多的他们突然意识到了彼此的存在,彼此仇视拉扯,都等着看对方的糗态甚至在等着对方先于自己死去。 我不敢说我读懂了这本书,不,应该说我没能读懂,至少综合创作背景,我不能理解的那么深刻。但抛开这些,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压抑窒息又痛快淋漓。看起来,我大概生活在地上,是个可鄙的俗人。看起来,我也可能生活在地下,是个格格不入的可怜人。谁更高尚呢?有没有自由意志呢?什么才是判断的标准呢?全都不得而知,但无论在地上还是地下,我都能知道,我是个病人。可生病的,又何止我一个人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是打开他思想的钥匙。

            《地下室手记》不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预视了他后来 5 本重要的长篇小说。该书也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认为:“这部小说是他写作生涯的顶峰,是他的扛鼎之作,可以说是打开他思想的钥匙。作家在《地下室手记》中描写了一个他认为当时的社会不但可能、而且必然存在的人物,由主角地下室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地下室人是名年约 40 的退休公务员,他的内心充满了病态的自卑,但又常剖析自己。全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下室人的长篇独白,内容探讨了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历史的非理性等哲学议题。第二部分是地下室人追溯自己的一段往事,以及他与名妓女丽莎相识的经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总是对自己撒谎,掩盖不愿面对的真相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地下室手记》

                《地下室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中期的代表作,1864 年出版,全书由一个没有名字的 “地下室人” 以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讲述了自己在 “地上” 和 “地下” 两个世界之间的矛盾生活,揭示了现代人的虚无境况,并反对当时在俄国流行的理性利己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本书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天才作品,也是最早的存在主义哲学经典之一。本书的核心内容:《地下室手记》是 “地下室人” 一系列絮絮叨叨、颠三倒四的独白和回忆,揭示了他极其矛盾的生存状态:他自视极高,却同时病态自卑;他追求真实,却同时欺诈成性;他对社会的黑暗有清醒的认识,却同时道德堕落;他无依无靠,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同时酷爱一味打压攻击别人来彰显自己的自尊…… 这一切矛盾背后最深层的原因,就是他既承认 “地上世界” 的 “科学” 与 “理性”,同时又坚守着 “地下世界” 非理性的 “情感” 和 “自由”。第一,这本小说写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从西伯利亚流放归来,展现了他的思想转变:从倾向于空想社会主义到反对空想社会主义。第二,地下室人面对一个理性和科学主导的世界,感到了深深的虚无,因为那个世界剥夺了人的自由和生存的意义。第三,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书中提到了两种应对虚无的办法,一种是明线中,地下室人用非理性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自由;另一种是暗线中,丽莎用爱的方式给人生带来意义。第四,《地下室手记》不仅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文学形象,而且对当代的文学、心理学和哲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阅读《地下室手记》的感触,是它不同于存在主义哲学的地方。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一个人存在的意义就是发展内在于自己的各种可能性,通过不断超越当下的限制,把内在的可能性变成现实。这就是 “本真的生活”。《地下室手记》让我们去思考:到底应该如何去追求本真的生活?地下室人那种近乎变态的追求自由的方式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如何保证自我 “本真的生活” 与道德相容?如何在自我之中容纳他人?也许,陀思妥耶夫斯基借助丽莎,而不是地下室人,所表达的观点同样值得我们深思:通过爱,我们可以给人生带来意义,同时与他人和谐共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人都活在地下室

                  焦虑,自尊,过度的逻辑性,无法冷静,收到限制。作者描述出来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典型人物。如同他自己说的这是一个 “非主角” 人物。但是非常典型。他甚至可以说是部分妥协在我们这个协作的大型社会中的人都有的一个面向。这个面相不让人喜欢。他聪明,但是无所作为。他高傲,但是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他自卑,但是他无法直视自己的自卑。他的病态完全来自于对自己的观察和现实生活的脱节。这样的脱节有多严重,这个面相就越明显。看到他会觉得,有人更了解一部分的自己。甚至对这个方向的作家都产生了兴趣(正好前言也写了好多背景介绍。)而且,这本书好短啊哈哈,非常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追求对欲望的实现和满足,这是真的;人们在精神生活中追求对欲望的控制与解脱,这也是真的。只是和满足欲望相比,做出一种抗拒和克制欲望的姿态来,可能要容易得多。那么,什么才是活生生的生活?# 我不是在维护苦难,也不是在维护幸福,我是在维护…… 维护我的任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陀翁的《地下室手记》,有一种疯狂、眩晕而又深邃的感觉。纳博科夫曾经质疑陀思妥耶夫斯基 —— 这样复杂激烈的精神活动真的可能在现实里出现吗?确实不会。但它无比真实,就像我们的梦不真实,但却比我们说出来的话更能体现我们的真实想法。“地下室人” 是一个让人不齿、甚至自己也很瞧不起自己的 “非英雄”,他自尊心极强,又性格懦弱,“精神胜利法” 是他的惯用伎俩,他尖酸刻薄、充满仇恨,却又死要面子,经常陷入内心的煎熬。以至于高尔基称 “地下室人”,是 “自我中心主义者的典型,社会堕落者的典型”;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这一人物是 “带着一种为了个人的不幸与苦难,为了自己青年时代的迷恋而不知餍足地实行复仇的人的心情”。然而 “地下室人” 的不幸是多方面的冲突带来的后果,他在物质层面匮乏,在精神层面活跃;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却没有一个和自己能够共鸣的朋友;他的思想独立且极具批判性,却不具备行动的能力和勇气,他的思想还常常前后冲突、自我矛盾,以至于他痛苦不堪。借着 “地下室人” 之笔,陀翁展现了他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他反思了人的生存和价值问题,讨论了社会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剖析了现代人的虚无状态,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批判了启蒙运动倡导的唯理性主义思想。“地下室人” 如此痛苦地活着,受尽意识的折磨,做那些非理智的事情,想要的,无非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一个零件,一个机器,或是其他随便什么物体。他想要成为一个人。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