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学问必经自己求得来者,方才切实有受用
梁漱溟,看着名字感觉挺熟,似乎是个大家,至于具体干了点啥,写了点什么,并不清楚。翻了书才知道,原来是最后一位儒家。吸引我的,主要是书名。自学,毕竟现在学点什么,都得自学,看看他怎么说,或许有点启发。这本书整体而言,不及预期。书名是自学小史,作者的重点不在于说怎么自学,而在于说,我是自学。书不长,看看很快。一半的地方那段 “如何成为今天的我”,相当精彩。讲他走的路,分八层,列出来对比反省一下。1. 肯用心思所以有主见什么事情什么问题,花足够多的时间,得出自己的结论,除非遇到更强的论证,才改变自己的偏见,哪怕是偏见。关键是,自己的。2. 能发现别人意见和自己的不同没学问的人,并不是不知道道理,不知道理论,而是没有问题。学了一大堆理论,问题没一个,还是没学问。3. 此后看书听话能得益有主张有问题,心中一点学问的萌芽就有了,然后随处都可获得滋养,生枝发叶入土生根。4. 学然后知不足到这个时候,差不多知道,当初解决问题都用的是肤浅见解。过去觉得都懂,现在觉得不懂。觉得不懂,就可以去除浮见,虚心求解了。经常担心这两点,就容易进步。担心他的出乎我之外,担心我的出乎他之下。5. 由浅入深以简御繁看见系统看见组织看见结构,这时候就能以简御繁,看什么仿佛都很简单,只是一两句话。看得通透,无话可说。6. 是真学问便有受用凡是真正的学问,都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解决不了,是学问没到家。7. 别人的得失长短一望便知从上往下,一览无遗。8. 自己说出话来精巧透辟心里透亮,思精理熟。梁漱溟说,前四层,算是他用功的路径,后四层,能看见这样的路,倒是也没见过多少这样的人。按这路径自学,功夫花下去,总不至于全无结果。这段说法,挺值得反复咀嚼,时常对比。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梁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儒梁先生看所有问题都讲究追根结底,并且善于思考,勤于反思。他不让杂念扰乱心神也谨慎对待不同的声音,是一位谦虚的大儒。他在这本书中并没有直接指出具体的学习方法,只是在表达自己学习的经历,思想上的转变以及转变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可以学到他的学习态度和脚踏实地的研究精神。他的学问全是从问题中来,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处世。我也从这本书里第一次感受到为什么哲学和政治紧密相关,他心系国家并且一直在探究问题,所以才在乱世中首先找到了从农村开始革命的方向,首先总结出前人革命失败的原因... 这些思想成就放在哪个时代都是相当炸裂的存在。即使如此,他还一直谦虚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学问,只是一直有问题。并且梁先生确实终生都在研究问题的道路上。这本书文字清晰朴实,必须好好读一读,好好被大儒熏陶一下,荡涤一下灵魂。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