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3.6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怀旧

    西方美术名家 20 讲,傅雷先生 1934 年讲课底本,通过 20 讲对西方名家有个认识,50 年后刚开放的时候,争相传抄。现在类似的书籍,讲座,视频和影视都充斥网络,现代人获取知识太方便和幸福了。年轻人更应该学会获取知识而不是考取文凭,如果热爱完全可以方便的自学,再带着问题询问导师,事半功倍。看此书纯为怀旧和欣赏傅雷先生的文字,讲西方美术史 “得到” 平台上严伯钧和顾衡的课更系统翔实,当然更是要多看画作,希望尽早可以恢复国际间的旅游。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艺术革命

      每日一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先生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一本艺术入门书籍,围绕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美术家及其名作展开,尽管画册的图片永远不能代替身临其境的感观,但在先生融汇历史、哲学、社会、音乐等方面深入浅出的解读下,无论作品还是画家都愈加丰满立体,令人印象深刻。所谓方济各教派者,乃是 1215 年时,基督教圣徒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创立的一个宗派。教义以刻苦自卑、同情弱者为主。十三世纪原是中古的黑暗时代告终、人类发现一线曙光的时代,是诞生但丁、培根、圣多马的时代。艺术革命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公式:一种艺术渐趋呆滞死板,不能再行表现时代趋向的时候,必得要回返自然,向其汲取新艺术的灵感。圣马可的手,可是依了自然的模型而雕塑的了。这是又粗又大的石工的手。右手放在大腿旁边,好似不得安放。多那太罗全部作品中都有这个特点。一个惯于劳作的工人,当他放下工具的时候,往往会有双手无措的那种情景。多氏就是这样一个工人。他雕像上的手,永远显得没有着落,这 “没有着落”,是他不知怎样使用的 “力” 在期待着施展的机会。由此我们可以懂得多那太罗之被称为革命家的理由。他知道摆脱成法的束缚,摆脱古艺术的影响,到自然中去追索灵感。后来,他并且把艺术目标放到比艺术本身还要高远的地位,他要艺术成为人类内心生活的表白。多那太罗的伟大就在这点,而其普遍地受一般人爱戴,亦在这点。他不特要刺激你的视觉,且更要呼唤你的灵魂。艺术家一方面追求理想的美,一方面又要忠于现实;理想的美,因为他们用人文主义的目光观照自然,他们的心目中从未忘掉古代;忠于现实,因为自乔托以来,一直努力于形式之完美。现在,我得解释 “波提切利之妩媚” 的意义和来源。第一,所谓妩媚并非是心灵的表象,而是形式的感觉。波提切利的春神、花神、维纳斯、圣母、天使,在形体上是妩媚的,但精神上却蒙着一层惘然的哀愁。第二,妩媚是由线条构成的和谐所产生的美感。这种美感是属于触觉的,它靠了圆味(即立体感)与动作来刺激我们的视觉,宛如音乐靠了旋律来刺激我们的听觉一样。因此,妩媚本身就成为一种艺术,可与题材不相关联;亦犹音乐对于言语固是独立的一般。“瑶公特” 的谜样的微笑,其实即因为它能给予我们以最缥缈、最 “恍惚”、最捉摸不定的境界之故。在这一点上,达・芬奇的艺术可说和东方艺术的精神相契了。例如中国的诗与画,都具有无穷(infini)与不定(indéfini)两元素,让读者的心神获得一自由体会、自由领略的天地。我们晓得,历史画是一向被视为正宗的画,在一切画中占有最高的品格。而所有的历史画中,在欧洲的艺术传统上,又当以拉斐尔的为典型。例如法国十七、十八两世纪王家画院会员的资格,第一应当是历史画家。勒布朗、格勒兹都是这样。即德拉克鲁瓦画《十字军侵入君士坦丁堡》,虽然他在其中掺入新的成分,如色彩、情调等等,但其主要规条,仍不外把全幅画面,组成一片和谐,而特别标明历史画的伟大性。所有的肖像画家,我们可以分作两类。一是自命为揭破对象的心魂而成为绘画上的史家或道德家的。这是法国十八世纪的德・拉图尔(de La Tour),他在描绘当时的贵族与富翁时说:“这般人以为我不懂得他们!其实我透入他们内心,把他们整个地带走了。” 这是为教皇保罗三世画像的提香。这是描写洛尔的拉丁诗人彼特拉克(Petrarch),或是歌咏贝婀德丽斯的但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介绍西方艺术的进阶书

        傅雷从乔托开始,介绍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直到巴比松画派的 17 位艺术家的主要作品,通过对绘画、雕塑的剖析,让我们对西方美术史中的名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因那个时代的语言特点,读起来有些拗口,不够流畅。从趣味和系统性而言,更推荐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毕竟傅雷的审美,讲究造型美和精神美的统一,在现代艺术面前有些落伍,好在还比较合我的胃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名家大作

          近几年我对西方美术的了解有了较大进步,一方面得益于自己开始学绘画,另一方面也着实看了不少书,尤其是在 “得到” 听彦博君讲了一年的西方艺术史。前几天看了一本《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非常低级的艺术普及读物,十分愤懑,于是拿出这本傅雷的名家大作。    名家到底是名家,用 20 讲将西方美术的流派、演变说得清清楚楚。之前听彦博君的课,觉得他讲的很好,也很钦佩他能如此有条理,今天看了傅雷的这本美术史,不禁悄悄疑问(或者说确信)彦公子是深受此书影响的。    从傅雷做的序中可以看出,此书大约写在 1934 年,虽然用的是白话文,但很多词语的含义与当今有很不同,这是看那个时期文字是必须面对的。例如当时 “反动” 是 “反对”、“反面” 的意思,是一个中性词而非贬义词,更没有阶级倾向。1917 年时年 26 岁的胡适在《新青年》上登出 “文学改良刍议”,提出要是用白话文,5 年后白话文基本被社会全面接受,然而语言、文字是活的,是发展的,从 “反动” 的变化可见一斑。由此想到,所谓考据,应该有不少这样的认证吧。在学术界还在使用的 “反动”,是不是反动呢?哈哈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不用多说,一本家书引起太多人的共鸣。针对美术我觉得自己是一个门外汉,我就是图个热闹。当然书中还有作家的很多狗血,看着也是不错。有些时候作品反应的不仅仅是作者,还有环境,社会,人性,当然还有美和善。不站在上帝的视角苛求别人,只感受别人的美好,此刻共赏之。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