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一个具文化思维的理工科女孩的科研奋斗之旅
这本书我很喜欢,作者霍普・洁伦是一位研究植物的美国女科学家,本书是她的自传。翻译的作者也是植物科研工作者,翻译很认真,文笔很优美,我想应该是翻出了原作者的精髓。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书中记录她横冲直撞的研究打拼历程:早年岌岌无名阶段,花两年完成的实验结果却花 6 年时间 “说服全世界”;在实验结果未被认可的情况下,科研经费已经告罄,她和搭档比尔两人亲手搭建实验室的一砖一瓦,一起自驾横穿整个美国去参加学术会议,路上差点出了严重车祸,一起去前辈实验室,把不要了的设备打包回去搭建实验室…… 作者文笔极其流畅,表达极其坦白,情感极其真挚,她的文字不像是记录,更像是一种情感宣泄。她记录了自己与躁郁症作战,也记录了比尔与她一次次患难与共、不离不弃、共同攻坚克难的超越朋友的知己情感。作者用浪漫的笔触描写笔下的植物,她眼中的植物充满了生存的智慧、有着坚忍的意志,她对植物的研究就像是与同类的一种对话,她用实验验证着这位植物朋友给她的启示。看完这本书,你一定会惊叹:当一个科学家兼备作家的文笔和人文学科的思辨,她笔下的文字有多么惊人的新鲜感和感染力!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严肃科研,谨慎入行作为即将从研究生生涯解脱出来的 lab girl,我可以非常确定地说从未在实验室工作中得到任何乐趣。无论是阅读文献,还是设计实验,是数据分析,还是论文写作,于我而言都是畏途。 满腔热情是重要的,它让你得入门庭,但在其中独自寻觅一条不知在何处也不知通向何处的小路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我的经历和书中的 “玛西” 高度一致,在导师为了某个 idea 振奋、经过一系列复杂冗长实验得出某种显著的交互作用时,我却越来越为了文献中自相矛盾的结论而困扰,边缘显著的数据分析结果同样无法说服我相信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且确定无疑的效应。我在艰难跋涉,可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经历这些痛苦。毕竟结论并不那么理想,不,甚至可以说 “不那么牢固”。 也许科研就是这样一种需要长时间投入却并不保证结果的事,也许所有今天看起来无懈可击的理论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推翻,而今天一个边缘显著所揭示的现象也可能真的为后来者点燃明灯。 科研是严肃的,但并不是没一个人都适合。这是充满智慧的冒险者钟爱的游戏,但我希望我从未开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