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生活流中的尼采的哲学,苦中作乐(打工人的自嘲段子);绝境自救(疫情期间自学做饭);理直气壮做自己(穿睡衣取快递绝不尴尬)。1. 痛苦是人生的必然底色,真正的文化不是麻痹痛苦的解药,而是教会人类以艺术化的姿态在深渊上起舞的火焰。活着就得吃苦,但高级的活法不是靠鸡汤麻痹自己,而是学会像艺术家一样把苦日子过得火花四溅。煎牛排时油星子溅到手上很疼,但最后摆盘撒迷迭香的那一刻,会觉得烫伤也值了。尼采说的就是这种疼但带劲的活法。2. 当上帝退场后,艺术曾是最后的救赎方舟,但连这艘方舟也沉没时,人类必须在虚无的海洋里学会不带救生圈游泳。像《鲁滨逊漂流记》里主角流落荒岛,没有救援队,只能自己用破船板搭房子、种粮食,最后把荒岛过成荒野豪宅风。3. 老年的尼采彻底放飞了,他不再跟人讲道理,活得像喝高了的摇滚老炮,每一个动作都写着老子就这样,每一声大笑都是对操蛋生活最硬核的点赞。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尼采》坦纳尼采德国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著有《悲剧的诞生》,主张唯意志论,提倡超人哲学。社会各界 “无政府主义、女权主义、纳粹分子、宗教信徒等等” 均在尼采的著作中有受到哲学方面的启示。尼采致力于分析道历来道德对抗痛苦的各种方式。相信唯有艺术才可以解救人生,并把希望寄托在悲剧文化通过德国音乐的复兴上。尼采是一位早慧的学者,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读者分为两个阵营:一派认为读起来令人兴奋不已;另一部分认为读起来厌恶轻视。对于痛苦有更深的思考,他根据看待普遍存在的痛苦的方式来对文化归类分级,并以同样的道德评估道德规范。尼采认为尝试减轻痛苦是愚蠢的行为,痛苦无处不在。应当采取不同的生活态度,并提及事物,尤其是人,是多么的可怕,只要停留在人和事物的层次,那种使人疲惫的恐惧感就会增加。不可能选择被赞扬的事物,所以只能处于厌恶和讨厌的事物之间,所以会产生一种 “距离的感伤”,他只能对这些厌恶照单全收并藐视。读完整本书,个人认为尼采是很有思想的哲学家,或是因为过于纯粹和真实,所以对痛苦和孤独的感受理解才能如此透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