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设计心理学 3:情感化设计》中的情感设计要点
🎯 情感在日常用品设计中的关键作用日常用品可因设计中的情感而变得迷人、赏心悦目、充满乐趣。📚 《设计心理学 3:情感化设计》的核心内容探讨情感元素的三个层面:本能层面(产品外观式样与质感)、行为层面(产品功能)、反思层面(个人感受与想法)。提出针对不同层面的设计原则。指出对重视客制化与互动设计的服务产业,情感设计是未来发展关键。📖 与诺曼博士其他作品的关联《设计心理学 1 :日常的设计》说明生活用品不应让人困惑、恼怒、沮丧。《设计心理学 3:情感化设计》解释生活用品也需迷人、赏心悦目、充满乐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设计心理学》这套书最早出版于 1988 年,是设计学的经典入门书籍。这本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给你讲讲设计的门道。 本书核心内容:一、美感和情绪对设计的影响;二、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 《设计心理学》这套书最早 1988 年就出版,普通读者和设计师都非常喜欢这本书,一直很畅销。到了 2013 年,作者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增改,几乎是重写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唐纳德・诺曼,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影响力设计师之一。好设计要兼顾可视性和易通性。不能简洁到极致,因为这样就失去了可视性,用户不知道该怎么操作。但也不能过于繁琐,这样就失去了易通性,用户会不明白你的产品是干嘛的。设计一款好产品,要了解交互设计的五个基本原则,分别是:示能、意符、约束、映射和反馈。示能,就是指某些物体本身就有的、特定的交互方式,不需要解释,它直接就可以被感知到。意符是一种提示,告诉用户可以采取什么行为。约束可以限制用户的行为,让用户快速学会使用一款产品。映射就是让控制开关和被控制对象之间有明确的关系。一款好设计还要有明确的、及时的反馈,不让用户迷茫。人的差错往往来源于糟糕的设计,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深层原因。如果问题出在设计上,通过约束、强制、再次确认、撤销的方法,可以尽量地减少用户的操作失误。设计师要有 “以人为本” 的设计理念,以人为本既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设计的始终都要围绕以人为本展开。简单并不是设计的最高标准,也不是人们最想要的。很多事情的复杂性是不能简化的,真正让人恼火的,其实不是复杂,而是困惑。所以设计师要面对的问题,不是把所有产品都变简单,而是要消除人们对复杂产品的困惑。设计师管理复杂的六个工具,分别是:概念模型、概念重组、模块化、自动化、默认选项和入门教程。但很多东西的复杂性,是没办法完全简化的,所以作为用户也应该掌握一些应付复杂的方法。可以通过拆分任务、观察、模仿的方法快速学习复杂技能,还可以用清单来避免错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首先要做的是搞清楚问题的本质,而不是接到问题马上就开始动手。愿望线往往传达了用户的真实需求,对设计师有重要参考价值。要把服务当成一个整体来设计,要有系统化的设计思维,把全部体验当成一个整体。美会激发人们的正面情绪,而正面情绪又会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具有美感的东西不仅仅是养眼,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好看的东西更好用,美就是生产力。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次满足的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在这个层次上所有人的需求都差不多,不分种族和文化,所以它最稳定。行为层次关注的是产品的实际功能,这一层次的设计,关键在于发现人们真实的需求。最后说的是反思层次,这个层次关注的重点是产品的文化内涵,帮用户塑造的个人形象。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