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独特很宏大很惊心动魄的书

    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的世界,好像是几个互不联通的鱼缸,各自有不同的鱼,水草,微生物,甚至不同的水,哥伦布将所有的鱼缸连接在了一起。不过那个新的相互连通的整体,并不是一个对所有成员都自由的世界,欧洲人由于技术能力,可以到处走,而美洲非洲其实并没有到处游动的自由。在这样一个部分自由的世界中,一切开始了大交换,植物动物病菌人口,结果大概可以预料。这本书的特点是,特别大又特别小。大的是超级宏大的视野,从全球视角看问题,小的是特别微观,很多描写欧洲人在美洲的日常生活。这种写法既有大格局,又不失真实的温度,让看书的人能从日常习惯的标签化思维中跳出来,欧洲殖民美洲并不是简单的枪炮征服可以包括的,其中有的是真实的人真实的生活,既有印第安人的苦难,也有欧洲人的困难。另一个特别的地方是,20% 篇幅的注释。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植物,生物和病菌改变世界

      好书,1493 很多老师都进行了解读,从早期的罗胖,李翔,何帆到最近的何刚大课都进行了多角度解读,也有听书版。电子书也有几个版本,这个版本可以播放,书的故事很精彩,可以当故事听,从大家已经熟悉的病菌帮助欧洲殖民者征服了美洲大陆,到因为疟疾催生了西非奴隶的贩卖,玉米和马铃薯带来了人口增长,但也有残酷的爱尔兰饥荒。橡胶的发展,中国人在东南亚的大量种植。想想如果没有梅毒,清王朝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国传统农业自然循环模式,也抵御了欧洲黑死病的惨景,未来战争应该是在生物层次,病毒和粮食病虫害可能就改变了国家和人类的命运。本书和上部 1491 都值得一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世界史也是中国史

        物种大交换的历史,就是一部经济全球化的大历史。美洲的番茄等物种,在亚洲、欧洲等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该些地区的人口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物种大交换的历史,也是一部影响中国命运的大历史。美洲印第安人遭到灭顶之灾后,原来被开垦成耕地的大片森林又恢复了原貌,直接导致了小冰期的出现。而此时的中国,李自成功亏一篑,吴三桂引兵入关,明朝被清朝替代,他们这些当时的历史人物肯定没有想到影响他们的外在事件竟然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扩充知识

          本书涉及到很多很有意思的知识点,虽然我还没读过《哥伦布大交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历史

            开卷有益!看完了,不在像以前那样仰视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