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5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骆玉明著.《古诗词课》

    【格式引文】骆玉明著。古诗词课。读客文化.2023:12.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Ekh8T1cb4sk0aYxM 读诗有几种不同的状态。第一种状态,比如说小孩子背古诗,朗朗上口,觉得很好玩儿,不需要对诗歌有很多理解,就把它当作一首歌谣,一个和谐的声音的体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小孩子就会忘掉。他为什么会把诗歌忘掉?因为他并不能理解这首诗的趣味。所以到了第二个阶段,需要改变一个阅读方式。就是我刚刚说的,理解诗的语言,理解语言的趣味,把自己的生活情感投入这首诗里面去,去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情感和经验,使这首诗以你自身的方式来展开。阅读本身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当你解读它的时候,就是说你的情感和经验在这首诗里面得到了验证,最重要的是你收获的是你所理解的。但这还不是更高的层面。一首诗所包含的信息有时候是作者能够理解的,有时候是作者不能够理解的,或者作者并没有意识到。因为一个作品的产生需要有更深的背景和更大的历史条件。它有时候是作者有意识的创作,有时候是这个语言自身的传统和自身的力量在这个作者身上的存在。比如说汉乐府的《陌上桑》,这牵扯到整个诗歌母题的历史变化过程,在东汉的乐府诗里面形成这样一个作品,它所包含的信息甚至是作者所不知道的。因此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知识,有更大的力量来解读这个作品,才能够充分地体会它所包含的各种各样的历史信息、文化信息,以及它的语言原理。也就是说,你能够用来解读的知识背景越是广大,那么这个作品所内涵的信息就会呈现得越丰富,这是更高的第三个层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见证历史变迁

      中华上下五千年为我们所熟知,能够代表我们中华文化的除了历史与文物就是诗词了。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持续到今,在世界视角下也只有中国将文化传承至今。之前看到过一个回答说为什么其他文明古国都在战乱、政变、灾害等因素下全部灭亡了,而中华文明却屹立至今?中国人骨子里的诗词情!我们的诗词情是从百姓中起源发扬于精英,而其他民族则是起源于精英发扬于百姓。这一顺序颠倒决定了文化是否能够普照大地流传千古。众所周知,《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篇,风代表各诸侯国的歌曲;雅代表周王朝直属地的歌曲;颂代表庙堂之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词代表的是诗人的情感,而诗人又是被时代所左右。有句话说 “当动作不足以表达情感时,语言便出现了;当语言不足以表达情感时,文字便出现了;当文字不足以表达情感时,音乐便出现了”。我们看曹操的《观沧海》,看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看得到作者的一生境遇,看得到作者的雄心壮志,更 “借诗观史”。“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本是书香门第大家闺秀。与自己情投意合的赵明诚本可以厮守终身,但一段朝堂风波却葬送了二人,再嫁一夫,却又备受他人诟病。可谓李清照的这一生确是寻寻觅觅,但又最终凄凄惨惨戚戚。公元 207 年,曹操亲率亲军北上剿灭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而作。在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大一统天下。曹操已然达到了 “星汉灿烂” 这一跨越地球的宇宙视角的心境。“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想用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自己内心的 “洪波涌起”。从《诗经》到《宋词》,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每一个人都能够背几句出来,但又有几人体会到了诗词所想要传递给我们的精神与情感呢?诗词是情感的寄托。读诗词一定不要死记硬,而是要品,通过作者的背景时代的背景所体会诗词的美好,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道理。很可惜,我们的教育扼杀了这一种传承,我们对于古诗词的兴趣也随着长大而慢慢消散。当一个人的兴趣磨灭时,他便无法再此融入。但很幸运,如今关于古诗词解读的书籍有很多,但我最想推荐的便是骆玉明老师的这本。很荣幸,在读本书的时候能够和作者一同欣赏一同交流古代诗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听骆老师讲古诗词,总是鼻子酸酸的、心里暖暖的!

        复旦特受欢迎的教授!超火爆的诗词课!《古诗词课》根据骆玉明老师多年来备受欢迎的《古典诗词导读》一课整理而来,在他的讲述中读者和诗词作者之间没有了时空上的距离,站在同一种处境上品味人生,读者在读懂诗词的同时感受自己的生命历程,治愈生活的焦虑。语言或俏皮幽默,或尖锐深刻,丝毫没有 “说教感”,只有深切的关怀,让读者产生深深的共鸣。从《诗经》楚辞讲到唐诗宋词,这 21 节治愈人心的诗词课,用极具代表性的经典诗词还原古诗词中的人生境遇,深刻展现亘古不变的人性。翻开本书,在骆老师的带领下轻松走进诗词深处,获得发自内心的感动!《咏怀・第七十一》:焦虑不是消极,而是对生命的敏感生命就是一个充满焦虑的走向死亡的过程。这是阮籍诗歌的一种表达,也是叔本华哲学的一个表达。人有时候会凝视着生命的这种焦虑灰暗和无望,不能把它理解为一个纯粹的消极现象,因为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敏感。 《春江花月夜》:正因为我到这里,世界才这样美好江上的月亮在等待谁呢?每一个人都是被这个世界所等待的,世界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你用你的方法去认识了世界,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法赋予世界以意义。当我们看到江上的月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这样去想,我正是那个月亮所等待的人。《锦瑟》:往事如梦,但往事里的痛苦是真实的虽然人生如梦,但是人生中的痛苦是确切的,是深刻的,是不可遗忘的。你现在不要追究李商隐了,你追究你自己吧。你的那些往事,它们现在缥缈像一个幻影。可是那些往事里面留下的痛苦和悲哀,它不是刻在梦里面的,它是刻在你心里面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难得一见的解读诗词的好书,作者具有极强的诗词感受力,他为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一首首经典的古诗词,更让我们看到了由诗词所呈现的一个个精彩的生命。这正如作者所说的:诗词的根本的价值和任务,是要描绘一个美好的诗的意境,在这种美好的诗的意境中看到生命的一种姿态。
          很多人会有疑问,再短视频横行的时代,还有必要去读古诗词吗?作者给了一个令人无法拒绝的答案:对语言更敏感是我们的生命变得更精致的一个条件。读古诗词可以很好地培养我们对语言的敏感性。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用“清空”的文学补偿不“清空”的生活

            在骆老师幽默又深刻的文字中感受诗词,看见古人,感悟生命。印象深刻的是白石词的 “清空”。什么是 “清空”?就是它记述的内容跟日常生活常常有比较大的距离,所表达的感情往往也是一种比较脱俗的感情。词是一种抒情形式,但是这个抒情形式往往有一个事件,词大抵是围绕着一个事件来抒情。而白石词中的事件往往有一种缥缈之感,带有一种朦胧的感觉,不很能够确认是不是一个真实的事件。词中表达的感情,往往又不是很强烈的。这样的几种因素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所谓 “清空”。飘渺是我们所经历过的那些人物,那些事件,那些一笑一颦,在经过长期的时光过滤之后,留下来的依稀痕迹以及这种痕迹中所泛起的生命感受。在相似的生活里面,内心的某种受伤害的感觉,那种屈辱感、自卑感,难以避免。终究是一个依傍于某种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仍然需要一种标榜。那标榜什么呢?标榜一种超越世俗的、清雅的、空灵的生活情调。文学是对心灵伤害的一种弥补。“清空” 的文学是对不 “清空” 的生活的补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缘上先生的课,有缘读到讲义也很幸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简洁明快,直抒胸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被诗词之美折服

                  作家王安忆说:我选过骆玉明的课,每次听都要抢位子,地上都坐满了人。什么课有这样的魔力?看了骆玉明老师这本《古诗词课》,我发现,诗歌可以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在这里,我们会获得另外一种存在,感受另一种生命体验。🔹谈到曹孟德的《观沧海》,他说:此时的曹孟德处于事业顶点,碣石是陆地与大海交接之处,是秦始皇、汉武帝祭海的地方。曹孟德当时应该在想:“这个地方,秦始皇来过,汉武帝来过,我曹孟德也来过!” 创造历史的感觉油然而生。一千多年之后,这种历史感在另一位伟大诗人笔下再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谈到孤篇冠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他说:“不知江月待何人”,江上的月亮在等待谁呢?每一个人都是被这个世界所等待的,世界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你用你的方式认识了世界,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法赋予世界以意义,因此,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很珍贵。当我们看到江上的月亮时,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我正是那个月亮所等待的人。🔹谈到李商隐的《锦瑟》,他说:虽然人生如梦,但是人生中的痛苦是确切的、深刻的、不可遗忘的。你的那些往事,它们现在缥缈像一个幻影。科室那些往事里面留下的痛苦和悲哀,它不是刻在梦里的,而是刻在你心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给骆老师点赞

                    老师诗词内容系统、详实,特别是最后一章讲解精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觉学到了又没学到东西,文学和美学的路上前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觉没有写完,匆忙结尾,甚至没有结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喜欢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