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4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儿童教育心理学》

    作者认为,世界上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缺少正确引导的孩子。本书指出,儿童由于各种原因会有自卑感,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与引导,从而养成自信、独立、勇敢、合作等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更有勇气面对人生的挑战,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研究儿童教育的专业书籍

      这本书内容相对专业,含金量高,内容多,有些枯燥,需要有一些耐心去啃,把儿童教育当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总结得比较全面。总之,对待儿童,要全面立体地去看待,而不要只盯着出问题的一个侧面,同时,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要培养儿童用对社会有益的方式去追求优越,学会与人合作,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一切外在的问题,都要从儿童的内心去发生改变。 强烈推荐老师们读这本书,虽然本书说是写给老师和家长的书,但对老师的针对性强一些。家长们当然也需要看一看,毕竟,家庭是儿童成长的大环境,不要给儿童成长以阻力,同时能有效地配合老师,才会使你的孩子健康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没有儿童是有“问题”的

        本书开篇先从人格统一体开始,这部分讲述的是以人出发,并不单单是儿童或成人的具体,是一个整体性。也就是从这样的统一性,引出了个体心理学这个全本书围绕的概念。教育对于成年人来说,其实就是认识自己和用理性指导自己。所以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我们都是被教育而成长的。不同的是,成人已有了主观判断,而儿童是需要引导判断。一个儿童的性格成长结果,都是由成年人的教育与引导所造成的。人最大的困难是对自己的不了解,而又将这种无知传输给无辜的下一代。我想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这都是一本可以伴随亲子与师生共同成长的书。书中提出一些关于儿童的典型问题,例如,左撇子、自卑、懒惰、拖沓、怯懦、逃学,甚至具体到儿童对学科的兴趣度、多子女家庭、童话故事,还有 x 教育问题。书中提到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当我们找到问题时,首先并不要去想如何去解决,而是要先了解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儿童性格偏执的问题所在,只有找到问题根源,我们才能做好对症下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儿童教育心理学

          我读本书的三个理由:一、以重新养育自我为出发点,读了不少书籍都是要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分离出来,可我还在 “溺爱” 阶段反复横跳,我已经知道要温柔且坚定给孩子 / 内在小孩定规矩,可是我想知道更具体的步骤,所以选择一本儿童教育类书籍来读😊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我比较喜欢的个体心理学家,于是我选了他的版本。二、每个人的生命是由一系列的事件组成的。没有任何一件事能从一个人的生命中抽离,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能用过去发生的事情来解释。孩子 / 内在小孩只有明白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自己为什么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而我当下应该重新走回正确的道路上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之前,有些道路是不知道正确与否的,因此,这种时候应该像智能导航那样,走错路线了就重新规划路线即可🤣三、读完《父母:挑战》以后,我觉得孩子的想法和大人不一样,要像更好的养育孩子,就得先好好去了解孩子👶🏻💖意外收获:一、我原以为只有身有残疾或童年不如意的孩子才会有自卑情结,原来不是的,在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看来,人生而自卑,人生的意义就是超越它!二、我或许一直都没有完全搞清楚乐观和悲观之间的界限。比如一个相当普遍的特征,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乐观的态度,这其实表明了他并不相信自己。这些人事实上是悲观主义者,他们总是设法违背逻辑及理智,在幻想世界中寻求庇护,以获得想要的一切;他们对于失败和挫折也并不会表现出惊讶。他们秉持一种宿命论思想,所以总是表现得像是乐观主义者。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由自己的天赋决定,也不是由客观环境决定,而是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解释,以及客观现实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决定。” 这句话对我来说尤为深刻。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父母也没什么见识,更没有教育子女的意识,一切都是任其自由发展。作为小孩子在那种封闭的环境中,能对现实世界有多正确客观的认识?所以后面作者讲道理对父母的教育,我觉得这点尤为重要。父母的见识,决定了孩子的起点。今天早上我爱人给我说了一件事,昨天我儿子幼儿园组织活动,家长们都去了。在活动期间一个 3 岁半的同学就跑到操场旁边捡纸条玩,然后他妈妈上去就把他的裤子脱掉猛打屁股;听到她这样说,我倍感失望与忧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强烈推荐,不愧是经典的心理学著作,至少让我突然看到了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有很多的不足,也看到了之前没有看到的问题,让我更加了解自己和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准备买本纸质版收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写得比较专业的儿童心理学书籍,文字叙述通俗易懂,适合大众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点晦涩难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百余年前的作者,居然能预料到百年后常见的教育问题,比如问题儿童、家庭教育、“三岁看老”(儿童一般在 2~3 岁的时候就为自己确定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一直指引着他,激励他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儿童性教育等。又或者百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存在,却从来没有得到过真正的解决?还是说,人类的心理从来都是一样的,只是一遍遍地重复着同样的错误,陷入同样的困境?阿德勒在书中给出了详细的回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毕仙僧

                      我来过这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身心健康,社会情感对孩子成长来说都至关重要,父母不一定都能提供好的物质条件,但可以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多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爱的分寸,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新手父母必读

                          通过孩子的反馈能够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意图,从而更好的调整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穷养男富阳女还是有一定道理,主要差异在于青春期教育…… 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做相亲相爱的模范,各种规则不如榜样的力量,另外让家成为温暖港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儿童心理学

                            我得感激,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它能激发我们在生活中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行为。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