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日本缺乏战略思维
出生于 1943 年的作者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已经 80 岁了,日本人的特点是岛国稻做民族,对确定好方向的问题会研究得很精深,精益求精,但封闭并严格讲究次序的集体环境,让日本人很难特立独行,特别是战略上能够力排众议,另辟蹊径,不是没有创新,是不可能内部如中国般疯狂内卷,岛国贫瘠的资源不允许浪费性的试错和迭代,在和欧美拼勤奋的年代日本人会胜出, 因为当年日本的前进方向跟随欧美,但把工艺求精就行了,但从互联网开始的 30 年就落后了,就是日本人不可能 “颠覆性创新”,40 年前日本的机器人,30 年前的芯片和移动互联网,20 年前的电动汽车,日本都比中国研发在先,可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在于日本内部顽固的等级结构,不允许对大商社颠覆,而在海外市场在美利坚的打压下无还手之力,半导体,光刻机和航空等高端制造都是如此,不否认作者管理大师的地位和学识,但耄耋老人属于精神偶像,讲具体问题属于有心无力了。被中国人羡慕嫉妒的日本医疗体系,需要耗费相当于 GDP 8% (2019 年),2021 年 11.9%(中国 4.6%),作者认为国家将不堪重负。数字化进步是最好的解决之道,但日本各层级顽固的守旧拖了后腿,全世界医院医生档案数字化和医院数字化最先进的应该是中国,老年购物,中国也有庞大和效率高的快递服务,跨行业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和安全问题,是西方很难攻克的 Bug。日本的老龄化是老问题了,全世界单一种族国家,现代化和城市化后都会面临出生率下降,解决之道只有移民,还没有见到可以依靠国家福利政策能提高出生率的,日本的移民已经悄悄放开,中国人移民日本的就有 84 万人,老年护理等专业更是特别优先。日本人的超龄服务是好事,但我看到 95 岁的老奶奶还在做拉面,颤颤巍巍的送餐心里不是滋味。东亚民族的高储蓄率,让日本老人死后平均遗留 150 万 RMB 的存款(我看其他书籍是 70 万),作者号召去理财和消费,我看没有出路,只能任由政府用货币贬值来进行收割。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4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任何时段都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计划调查数据显示,60~90 岁的人群中,排名第一的兴趣爱好是旅行,第二是看电视,第三是园艺,第四是看书,第五是散步。我觉得看电视并不能被称为兴趣爱好,但是它位列第二,真让人感到羞愧。在这样的情况下,退休后多数银发族最终只会在家中看看电视,和衣而睡,无所事事地度过每一天。这样只会加剧夫妻关系的紧绷,丈夫失去 “栖身之地” 也在所难免。既然如此,我们在退休前的四五十岁时就做好下一阶段的人生规划,提升自己的技能,不断在精神和身体层面锻炼自己,做到 “工作、娱乐两不误”。这难道不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吗?人任何时段都要规划,第一个 20 年规划学习成长,第二个 20 年规划职业路径和家庭幸福路径,第三个 20 年规划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第四个 20 年养生与健康,第五个 20 年颐养天年安排好后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看完了~大前研一老爷子针对日本老龄化少子化单身社会问题,给出的药方是酱紫的:》鼓励日本的老年人学会享受生活,把那 2000 万亿日元存款花出去,相当于向市场注入 100 倍沙特 GDP 规模的流动性,日本经济就能满血复活了,比安倍经济学都好使,主打一个立竿见影、标本兼治!》当日本经济变得元气满满,年轻人加薪升职,不结婚不恋爱问题就解决了,进而少子化问题也就解决了,说不定来个婴儿潮,老龄化问题也迎刃而解,同时解决了劳动力不足问题,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快车道,欧耶~完美~1. 但问题是,先不说老年人消费能不能真的拉动起来,就算可以做到临终把钱花光,届时年轻人为什么就愿意结婚了?这可是发达经济体的通病,这方面日本终于得了个全球第一。数据显示,日本的三口之家被称为 “标准户”,1980 年占比 42.1%,2020 年下降到 25%;一人独居称为 “一人户”,1980 年占比 19.8%,2020 年增长到 38%,其中三成是独居老人,没有任何朋友没有社交,甚至足不出户。全世界发达国家中,“一人户” 家庭增加现象普遍存在。OECD 等统计数据(2015 年)显示,丹麦、芬兰、挪威、德国等国 “一人户” 家庭数占比超 40%,瑞典 “一人户” 家庭数占总体的 38%,奥地利和瑞士占 37%,荷兰占 36%,法国占 35%,意大利占 33%,英国占 31%,美国和加拿大占 28%,韩国占 27%,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占 24%。ps. 后面这几个国家比例这么低是怎么做到的?值得研究~2. 大前老爷子说,还有个兜底的狠招儿,已经给首相府建言献策了:建议放松非婚生子女户籍政策,取消妇随夫姓的日本传统制度。背后的逻辑是酱儿的:与亚洲儒家文化圈观念不同,欧美女性生育时间较晚,一般 30~35 岁,甚至晚于结婚时间,意思是,跟一个男人先生孩子,不排除跟另一个男人结婚,甚至就单亲妈妈了也不是不行。鉴于日本女性经济独立,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不妨全面引入西方先进观念…… 非婚生子女是一样的可爱,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哈…… 哈利路亚~3. 据(我)多年来不完全田野调查发现,一个母胎且取向传统的女性,为什么变得不愿意结婚生孩子了?a. 结婚对女生来说,意味着 2、3 年内完成生育,迅速从小公主进入母亲角色,后面几十年就套牢了,生活中心变成围着孩子、老公转,个人事业什么的就别想了。身边结婚生子的姐妹们,普遍感觉生活质量下降了,没有自己的时间了,肉眼可见的憔悴了。抗拒、压力、焦虑由此产生,生育搭子找得靠谱吗?值得为他 all in 全部身家吗?一定非这个人不可吗?自己再当几年宝宝不好吗?继续当大女主,还是素手调羹汤?emo 了~b. 中日韩女性的共性是,孩子就是全部,对于子女教育问题绝对重视,天一样的头等大事,卷起袖子一起卷吧!掰着手指头数哈:胎教开始、从幼儿园到读博、各种培训班、微信群互动、陪着写作业、听班主任训话、家长会、让贪玩熊孩子气心梗、摇号择校填志愿…… 想想就头大,启动这么大的项目得慎重,不是深吸一口气的事儿,容我再想想吧~c. 生不起呀生不起~从备孕开始,到准备母婴用品、剖宫产、月子会所、玩具奶粉尿不湿…… 还有后面培训班、学区房……,钱攒够了吗就生?不生结婚干什么?d. 一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副产品一个人可以独立生活的很好,尽管不如两个人更经济,但是凡事总有两面性,不如落个轻松自由,保持社交多样性选择权,实在腻歪可以养宠物,不用操心被劈腿~人是社交动物,长时间独居容易抑郁,可以不结婚但是不能不恋爱,怎么也要找个搭子~当初按这个逻辑投资过婚恋创业公司,后来发现,除了自身没动力的,就是不以结婚为目的,不成那什么了?对于创业者来说,目前日本是全球单身经济、银发经济独特试验场,值得研究观察。大前老爷子在书中也列出了不同场景的需求,已经出现的商业创新尝试,需要提高的方向,配有研报一样的图表,不愧是资深 MBB 从业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7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解锁银发社会的财富密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往往被新兴科技、数字经济等前沿话题所吸引,却容易忽视一个悄然逼近的社会现象 —— 老龄化。大前研一,这位被誉为 “策略先生” 的日本经济学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在《银发经济学》一书中,为我们揭示了老龄化社会背后的经济逻辑与机遇,让我在阅读中受益匪浅,对未来的社会图景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银发浪潮下的经济新视角开篇,大前研一便以犀利的笔触,指出了老龄化社会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他提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费结构也将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减,更是对经济结构的重塑。然而,在大前研一看来,危机往往孕育着转机。他鼓励我们,要从银发浪潮中看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老龄化视为推动社会创新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重新定义 “老年价值” 书中,大前研一特别强调了重新定义 “老年价值” 的重要性。他指出,传统观念中,老年人往往被视为社会的负担,但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老年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创造力。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应该打破年龄壁垒,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劳动,发挥他们的余热。同时,也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社交平台,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依然能够保持活力和价值感。银发市场的无限潜力在大前研一看来,老龄化社会催生了一个庞大的银发市场,这个市场蕴含着无限的商业机遇。从医疗保健、养老服务到旅游休闲、智能家居等领域,都将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醒我们,要敏锐地捕捉这些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和便捷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老年人的消费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的消费潜力,让银发市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政策与社会的共同应对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大前研一认为,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养老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企业应积极投身银发市场,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而个人则应该提前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通过储蓄、投资等方式积累养老资金,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现实生活中的新思路与新启发阅读《银发经济学》,让我对老龄化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开始更加关注身边老年人的需求和感受,尝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我也意识到,老龄化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共同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此外,大前研一在书中提到的创新思维和跨界合作理念,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在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模式,通过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银发经济的发展。总之,《银发经济学》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洞见的著作,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更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路径。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迎接银发经济的春天。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长寿不应是负担,而是生命的馈赠 延迟退休来了,我天天关注的养老保险,总算有年限保障了,但是工作却越来越难了。小城市里许多公司不为员工交保险,且歧视从业者的年龄。过了四十岁,你就得为年轻人让路,然后讨好公司和老板,不然你很容易失业,且不被重视。想想还有二十几年的职业时光,这漫长的河流真的很难熬啊。 大前研一的书《银发经济学》源于作者对于长寿经济与长寿单身经济的两篇报告,作者作为一名 80 岁的知名长寿企业顾问,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讲述长寿经济的产业机会,还有长寿者如何通过拥抱新的观念,使用新的商业服务,来享受人生直至生命的尽头。 “长寿不应是负担,而是生命的馈赠。” 大前研一在书中开篇即抛出这一掷地有声的观点,挑战了传统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他指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银发族成为时代主流日本战后经济确实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某一阶段取得领先,有些经验是可以吸取的。读完此书,有一点很震撼,就是关于 “一人户” 和 “标准家庭” 的数据,从 1980 年至今居然大相径庭,“一人户” 占比持续上升,这类人群如果到了银发阶段会出现很多需求,因为人是群居动物,以前是很依靠血缘亲情的或者是婚姻家庭的,但随着社会发展,新思想的出现,部分人们对亲情和爱情选择拒绝,那样对外界的需求就更多了,虽然我没有数据,但我观察过了解过,如果一个人吃饭,那他对服务质量环境档次的要求会更多,但如果是一家人在一起也会有要求,但相对一个人来说,要求会少很多,用外界能力满足群居情感的缺失。书中也罗列了很多日本的政策,但自认为没有借鉴意义了,但对于退休生活的建议还是不错的,比如要关注前银发阶段,培养兴趣爱好,学习技能,保证银发阶段可以找到相对短时间靠技术的工作,这样也利于夫妻感情,甚至还有收入面对未来不确定的几十年(百岁人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低欲望社会》和《银发经济》可以作为研究银发经济的课题一起读 a. 大前研一真的是很好的课题研究者,应用麦肯锡的调研和分析方法,可以用很简洁优雅的语言,收敛的文字篇幅,就讲清楚一个课题的真知灼见 b. 中国和日本都属于低欲望社会,美国属于高欲望社会,不能盲目引入美国政策,群众的心态完全不适配 c. 年轻人不消费的根本原因是对未来缺乏安全感,从而抑制消费欲,丧失远大志向 d. 老年人不消费的根本原因是:①历史上,资源匮乏,导致存钱成为习惯;②与子女的赡养义务绑定;③以防万一的心态,应对对未来的不安 e. 应对消费,解决措施:①政府提供安全保障,托底;②资产投资与保险;③税制改革,1% 资产税,10% 增值税;④减少超限度的老年人优厚待遇;⑤通过奖励机制,引导老年人捐献存款给国家 f. 应对人口短缺,解决措施:①完善绿卡制度;②接收移民;③政府专项预算;④变革户籍制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