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逻辑学是防忽悠的利器

    殷海光这个名字,搁现在可能不算响亮。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这位从西南联大走出来的学者可是个 "异类"—— 当街上贴满标语、人们举着拳头喊口号时,他闷头在书房里写《逻辑新引》。这本小册子最初是给中学生看的,没想到一印再印,成了华人世界最畅销的逻辑入门书。书里不讲什么高深理论,就像个老练的手艺人教徒弟识破江湖把戏。殷海光把逻辑学掰开了揉碎了讲,从 "偷换概念" 到 "诉诸情感",列了二十几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比如有人吵架时说 "你不帮我就是跟我过不去",这就是典型的 "非黑即白";商家宣传 "纯天然无污染" 时,可能偷偷换了 "检测标准" 的概念。这些例子放在今天,照样能戳穿朋友圈养生谣言和短视频带货话术。最妙的是他教人用 "穆勒五法" 找原因。比如公司业绩下滑,老板甩锅给年轻人摸鱼,但用 "求异法" 一分析:其他部门没年轻人照样下滑,说明真正原因可能是市场萎缩。这套方法让普通人也敢挑战 "权威说法",毕竟逻辑面前,再大的嗓门也不如证据管用。殷先生写书时正值白色恐怖时期,文字里藏着股 "暗劲"。他教逻辑不单是训练思维,更是教人保持清醒。就像他说的:"判别是非不是天赋异能,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得的技艺。" 这话放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简直像预言 —— 当算法疯狂投喂观点、键盘侠用情绪代替论证时,能静下心来辨别逻辑漏洞的人,就像有了 "防忽悠金钟罩"。这本半个世纪前的旧书,如今读来反而更鲜活。它撕掉了逻辑学 "高冷" 的标签,让人明白:懂逻辑不是要当辩论冠军,而是要在漫天信息里守住自己的脑子。下次再看热搜反转新闻时,不妨掏出书里教的 "归谬法",保准能识破不少套路。毕竟,在这个真假难辨的时代,逻辑才是硬通货。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1.0
      拗口,很难读

      读了一半,放弃了,后半部分没那么多拗口词句了,是对话讲课形式的,但是已经实在受不了,有一种需要中译中的美,可能是这本书太早了,想学逻辑学的不如找个课听听,得到吴军也有,不必读这本书浪费时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逻辑思维

        对于形式这个词来说,后边加上 “主义” 就坏菜了!形式逻辑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陌生的,既不熟悉,也不亲近,学习之人感到枯燥,不解之人感到遥远,泊来之物难以落地生根,或许是文化传统之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情绪化攻击=逻辑裸奔!🔥

          ▸ 所有情绪化攻击都是逻辑缺失!  ▸ 撕碎立场对骂的泥潭,把战场拽回「事实验证」赛道!  🔍万能拆解公式:  1⃣ 🔎识别漏洞(撕标签 / 砍前提)  2⃣ 📜调用准则(三段论 / 奥卡姆剃刀)  3⃣ 💣实证轰炸(数据 / 案例 / 反常识)   《逻辑新引 怎样判别是非》|殷海光   专治「你行你上啊」「别人都这样」等 25 种逻辑毒瘤   把生活场景变成逻辑训练场,从此沟通自带「真理滤镜」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