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智力低下的船夫的儿子在一次调侃中偶然地被发现了其近乎天才的象棋才能,于是其养父便不失时机地把他培养成了世界冠军。就在一艘从纽约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远洋客轮上,"我" 有幸遭遇了这位象棋奇才,并通过一点小伎俩获得了与其对弈的机会。然而半打棋手被世界冠军轻易地就击溃了,直到一位神秘的 B 博士的中途加入才使形势大为扭转。"我" 出于好奇了解到 B 博士竟然二十多年未动过棋子。德国法西斯吞并奥地利时,他遭暗算被囚于大旅馆徒有四壁的单间内,无比空虚孤寂中靠一本偷来的棋谱培养了象棋才能。但这种没有棋盘、没有对手的长期自我对弈使得他精神分裂乃至疯狂。为了证实自己能否像正常人那样下 "一盘在真正的棋盘上用具体的棋子跟一个活人做对手的棋",B 博士接受了与世界冠军的对弈,并在第一局中获胜。第二局棋时世界冠军感觉到了 B 博士的强烈焦躁与急切,以恶毒的缓慢出击使得 B 博士的精神分裂,再次出现而陷入狂乱的自我对弈之中,最后在 "我" 的提醒下才恍然清醒过来而告别了棋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人生最后完成的小说。而 B 博士,他曾经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即便不是英雄,也是个榜样,他凭着头脑和坚韧的意志为自己赢得了自由。可是,我对这个结尾大失所望。为什么不能让 B 博士打败岑托维奇,大家一起庆祝胜利呢?或者干脆相反,比如说,让 B 博士突然发病倒地,哪怕是猝死也可以,这样,我们读了小说,就会恨透岑托维奇,恨透那些迫害知识分子的纳粹党徒。但是,现在我明白了,茨威格写不了一个英雄或者烈士或者悲惨的受害者,他只想写一个可怜的人,像他自己一样可怜。他可怜,因为他在政治大事上无所作为,而在个人的层面上,又毫无成长。如果他真的坚强,B 博士就应该抵抗住禁闭带来的空虚感,而不至于非要靠象棋活下来了;如果他曾经为防止战争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B 博士就不用在流亡途中,通过下棋来发泄内心的郁闷,寻找战胜对手的感觉了。他最后没有让 B 博士成功复仇,也没有让他含恨而死,而是让他瘫在椅子上,认输了。这个姿态,相当于承认我无法走出之前的遭遇带来的心理阴影,承认我是个软弱的人。空虚,空虚棋手是他面临的最大的痛苦;他的大脑一刻都不能离开那些他赖以滋养长大、赖以成名成家的灿烂的文化。他写的那些畅销书,大部分都是好书,可是,茨威格要求我看到他的本性,看到一个脑力劳动者的软弱无能。《象棋的故事》里的 B 博士,才是他最真实的样子,而他在写完这篇小说后不久,1942 年 2 月,就同妻子在巴西双双自杀,这正是一个自知软弱的人所决心选择的勇敢。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象棋的故事》

        又是一篇茨威格的小说集。每一次看都忍不住想感叹,怎么会有像茨威格这样会写的作家啊!字里行间不经意地就能紧紧抓住我的心,我的情绪。其中有一篇名为《恐惧》的短篇小说,随着阅读,我仿佛化身成了那个主人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她所感受的害怕、恐惧、挣扎、痛苦、忏悔。看到结局,真的是狠狠松一口气,但紧接着又无比生气,气那个丈夫怎么可以这样做!好过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名著中的名著

          到底是傻子一样的天才厉害,还是被逼无奈的聪明人厉害,我从小想这个问题。大致在 1980 年左右,我 12 岁,在世界文学上看到这篇小说,被深深吸引,直到今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错

            最好看的三个:一个女人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恐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