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6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记载到汉武帝太初年间,而汉武帝时期的内容堪称全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不仅生动展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更彰显出司马迁卓越的史学造诣与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在这一时期的记载中,司马迁以纪传体的独特形式,将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与好大喜功展现得淋漓尽致。《孝武本纪》虽多记录武帝的封禅、求仙等活动,但字里行间也能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全面把控。他重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北击匈奴,拓展了汉朝的疆域,使大汉声威远扬,这些事迹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有着精彩呈现。卫青出身低微,凭借自身的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成为一代名将。霍去病更是少年英雄,他那句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的豪言壮语,至今仍振聋发聩。司马迁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这些将领的军事谋略、战斗风采以及他们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汉武帝用人唯才的一面。然而,汉武帝时期的辉煌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长期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司马迁在《平准书》中详细记录了当时的经济状况,财政的困窘、民生的艰难跃然纸上。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这些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也损害了部分商人与普通民众的利益。司马迁以客观的笔触,如实记录下这些经济现象,不避讳、不粉饰,让后人能够全面了解汉武帝时期复杂的社会经济局面。除了政治、军事和经济,司马迁对汉武帝时期的文化发展也有深刻的刻画。在《儒林列传》中,我们看到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一举措对文化思想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等大儒的学说得以广泛传播,太学的兴办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同时,思想的统一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的多元性,司马迁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带来的利弊。《史记》在记载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时,还体现出司马迁独特的文学性。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市井百姓,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比如在描写李广时,通过 “李广射石” 等故事,将李广的神勇和对军事的专注刻画得入木三分;在叙述汲黯时,突出他的刚正不阿、敢于直谏,使汲黯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些生动的描写让历史不再是枯燥的编年记事,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情感的力量。从汉武帝时期到《史记》结束,司马迁以其卓越的史识和高超的文学技巧,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他既歌颂了汉武帝时期的辉煌成就,也揭示了背后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既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风采,也关注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的文学经典,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让后人能够穿越时空,领略那个伟大时代的风云变幻。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国家的强盛是尊严的盾牌,百姓的生机是文明的底色。汉武帝时代告诉我们:对外要用实力赢得尊重(打匈奴、拓疆土),对内要有文化活力与生活韧性(发明创造、侠义精神),而朝堂的纷争终将过去,真正延续历史的,是每一个普通人认真生活的力量。好比现代中国,航母下饺子捍卫主权,但同时麻辣烫照煮、直播照搞。大国硬实力与小民幸福感,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1. 以强国之基铸就民族脊梁,以文化之魂滋养侠骨仁心。汉武帝的集权改革与开疆拓土奠定了大汉强盛的根基,而由此孕育的军事精神与文化自信,不仅塑造了军人奋勇抗敌的浪漫风骨,更催生了民间重诺轻利、匡扶正义的侠义精神。拳头硬了,腰杆子才直;心中有正义,做事才霸气,汉武帝把国家搞强大了,才能狠狠打击匈奴;而这份强大不仅练出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硬汉,也养出了民间重承诺、帮弱小的侠客精神。就像一个人先健身赚钱,才不怕被欺负;而民间侠客就像今天的热心大哥,路见不平一声吼,靠的是武功,也是那股正义感。2. 朝堂之争见人性之复杂,江湖之远显文化之深沉。主父偃的孤勇与司马相如、东方朔的才辩,共同折射出西汉时代朝野的多元生态;而豆腐的发明与相声的溯源,则从生活与幽默中见证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创新与生命力。主父偃像职场里埋头干活却得罪全公司的程序员,东方朔堪比靠段子爆红的李诞。炼丹炸出豆腐就像微波炉意外烤出薯片。苦难从来挡不住中国人找乐子的智慧。总之,强国是生存之本,民生是延续之根。历史证明没有实力(如汉武帝的军事经济改革)就会挨打,但若没有民间的文化创造力和生活韧性(如发明豆腐、侠义精神),再强大的王朝也会失去灵魂。真正的历史伟力,既来自于朝堂的雄才大略,更源于百姓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如同现代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与广场舞大妈共存,高铁提速与奶茶店爆单并行,大国崛起与小民幸福,从来一体两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趣味性较高

        一开始被「半小时」吸引,是在书的前 1/3 看到汉某帝低调做事(并无大为)而使得国泰民安,联想到自己,在职场,也并不是叱咤风云的角色,只是默默无闻做事的人。回看历史长河,有那么多留名千古的人,也有那么多平凡的人。沧海一粟说的就是这个吧🙂过年期间利用碎片化时间看完了,有时间还是要复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史记本来就是故事会,读起来一点都不累!翻开本书,在欢声笑语中读完史记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通过诙谐的语言和手绘漫画的形式,鲜活生动地演绎了史记中的经典人物和故事。低调男神汉文帝如何走上高光之路??和汉武帝做邻居是种什么体验?汉武帝的奇葩亲戚们都有谁?………… 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史记本来就是故事会,这样读起来一点都不累!翻开本书,在欢声笑语中读完史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加油

            感谢混子团队对史记以漫画形式的精彩呈现,重新编排的但点子凸显了深谙打开方式之道,点赞。希望可以继续欣赏诸位的续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最后一本了,从汉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故事。从文帝到武帝是帝国渐渐走向稳定的过程,并且这也是一段各种政治制度各种经济制度出台的时期。从文景的无为而治到武帝的文治武功都达到鼎盛,这其中有前几代默默的耕耘和积累也有武帝作为一代雄主有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口气读完 5 本漫画史记,仿佛和司马迁先生来了一场穿越的对话。司马先生笔下的人物活灵活现,很多人物的事迹放在今天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读历史,不是单纯地记忆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历史已然过去,我们唯有吸收优秀的历史经验,避免历史教训,才能更好地活在当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AI 时代,任何历史知识点都可以立刻查询清楚,那么读历史为了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棒棒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八卦看果然看的快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趣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