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33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意趣满溢的家长里短

    李娟对文字的驾驭,很像武林中的阿青,看似平常,功夫却神韵非凡。琐碎又平常的事件,她能描述地诙谐有趣,且行云流水。看过很多文,为了 “载道” 或 “言志”,大都有夸张、变形之嫌。而李娟的文章,没有这些,大都是我们日日与之贴面的生活:猫狗鸡牛,冰箱、飞机、房子,看病、扫雪、郊游…… 自然、真实的文字最熨帖人心。非常适合散步时,用 1.25 倍速听书。另:梁漱溟说:“任何一个人的学问成就,都是出于自学。学校教育不过给学生开一个端,使他更容易自学而已。青年于此,不可不勉。” 李娟就是绝好的例子,一位高中都没有读完的女子,不仅作品良多,且各种文学奖拿到手软。佩服!

      2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坚韧的女性

      最近把李娟的 10 部作品都看了一遍,《火车快开》是诗集不评(现代诗各有所爱)。早期的《九篇雪》还属于习作,到正式出版的《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奠定了风格和名气。成名后再将之前作品中母亲,外婆和自己的生活重新扩写为《遥远的向日葵地》和这本《记一忘三二》,语言已经形成李娟风格,文字运用成熟,同期写哈萨克牧民的《“羊道”》三部和《冬牧场》最好,尤其是《冬牧场》是典范。本书写自己和母亲比较多,艰苦的生活写的不哀怨,对学校的霸凌和初回新疆在戈壁荒滩上的艰辛,用一支笔进行倾诉,在平淡的文字下,我们看到的是惊心动魄。我很理解李娟母女相互的戕害,她妈妈那一代面临太多的变革,要重新学会如何处理爱情,对待子女和父母,她母亲对她这个女儿短暂的不在,会神经过敏的小题大做,也会无情打骂,在李娟的笔下,母亲是个矛盾体,个性鲜明,火辣和顽强,外婆就处于家暴的婚姻中,母亲的性格可想而知,苦难不值得歌颂,我们只是顽强求生,忠实的记述,外人很难评价别人的相处之道,李娟用坚韧动人的笔触,发泄自己的情感,也和母亲和解。最近看竹内亮的《再见长江》,10 年前的藏区小女孩茨姆去上海看世界,当时有人反对,担心女孩看到上海的豪华心就野了,如果做沪漂一代人很难翻身,可中国的发展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茨姆的家乡现在也发展的非常好,现在的阿勒泰也闻名全国,今年的新疆游太旺了,阿勒泰已经被誉为 “神的自留地”。

        1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平凡、朴实、 平淡、真实

        李娟的文字,李娟的故事,就是这样平凡、朴实、 平淡,但贵在真实。那些如流水般按着时间节奏从我们身边穿过的生活小事,平凡,简单,没意义,不值一提,但千万别让它们就这样一起溜走。我们仍旧可以拿一张网,拦住它们,捕捉住它们,观察它们,感受它们。然后我们会发现,那些被我们的网拦住的看似没什么光彩的小事,会因为我们的审视而变得不再无趣,它们开始发出光芒,就好像我们自己打捞起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便是我们不会再对生活感到厌倦的时刻。变化的我们,在流动的时间长河里,总需要找到一个锚定点,才能够享受这一切。而这个锚定点,就是这些琐碎的、具体的小事。或许记一忘三二,但被记住的那一个,偏偏就是最为珍贵的宝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岁月如歌

          把作家拿来比较有点不公平,毕竟每个作者的阅历禀赋性格都不一样。对我自己来说,有时候如果觉得生活的天塌了,就读余华史铁生,如果觉得生活陷入了茫然或者无意义的虚空,就读汪曾祺李娟。     人与书的缘分,也似人与人的缘分。有些书或人初见惊为天人惊鸿一面,中间竟然暗淡,结局竟然仓促。有些书有些人初识平淡无奇,但越读越是钦佩,越读越是欣赏。读书如饮茶,各得其味,但好的东西确实经得起考验。     虽然她的名字有二十万人重名,但是风格是鲜明的,文笔文风是和谐一致的。无论是做裁缝,勉力经营杂货店,城市 “格格不入” 的工作经历,在哪里都似乎不够融入,艰辛的生存经历,让人忽略了她的阅读量,以及长年累月记录和写作的习惯。沙中淘金,笔耕不辍。    最后一段,耳石症引发的眩晕,想起了她外婆年迈时痛苦孤独的经历。至亲的离去就是这样,当时固然痛苦,但也可能麻木。但往后,经年累月,心里那根刺隔一段时间就会捅一捅自己的良心,为自己当时经历太少缺乏共情,为自己做得太少付出太少而自责揪心惭愧悔恨。往事并不如烟,逝者并不已矣。但是生活还要继续。虽然每个人都怕死,但死并不艰难,更难的是活下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娟姨” 的书读着轻松愉快,每每令人捧腹。因为是同龄人,她聊到的事情都很有同感,于是那些掩藏在文字后面的彷徨焦虑、失落无助也都一并浮现眼前,跟着一起笑一起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活琐屑之间有智慧

              小有小的道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趣的人

                李娟真是有趣的人,这本书是从阿勒泰顺着看过来的,阿勒泰没看完,却先是喜欢上了这本书。一件一件的生活中的小事,有作者惊人的观察力和清奇的脑回路,方方面面都是观察,描述非常细致入微,一本小书,看的极为开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许多细小又感人的故事

                  在这些细小又感人的故事里慢慢疗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琐碎日常也能很有趣

                    炎炎夏日,在看李娟这本随笔集《记一忘三二》的中途,多次笑了出来。也不是多么有趣的场景或者人,但通过作者的文字加工,就会觉得:哎,好有趣哦。作者生活的地方不是什么繁华的大都市,所过的生活也从来没有什么新鲜的消遣。但看李娟的书,每次看完都会觉得生活真的温馨又美好。在李娟的书里,也描述了家长的暴力,老师的不公,生活的窘迫。你在心疼作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她想要轻轻抚过这些深浅不一的伤痕。小时候的李娟胆小又懦弱,是阅读给她开了一扇窗,让她可以尽情趴在窗口,欣赏着奇妙世界的一角。然后,通过自己的笔触,和我们分享她所见到的那一片世界。内向又敏感的孩子,阅读于他来说就是一处安全的港湾。在这里,他不必担心恶意、谩骂与责怪,他只需要安安静静地坐着,与书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或者精灵山怪和谐相处。这本书的名字《记一忘三二》,李娟说她很喜欢,我也觉得很妙。一个人所能记录下的生活永远都是冰山一角。遗忘的总是比记住的多,飘散的总是比抓住的多,也因此留下的才显珍贵。放一下搜索到的这首诗:《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宋.  黄庭坚少时诵诗书,贯穿数万字。迩来窥陈编,记一忘三二。光阴如可玩,老境翻手至。良医曾折足,说病乃真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记一忘二三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987 本)#2025 年读书主题(六)文学 -《记一忘二三》(164)大家好!2025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六年,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文学的领域开始,选择的随笔杂文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六本是《记一忘二三》,作家李娟十余年来的随笔结集,记录时光中的细碎点滴。三十余篇以 “记” 为题的文字轻松随性,从亲情、友情、爱情,工作、生活、兴趣乃至梦境等诸多侧面,记录了李娟的心路日常一与母亲相依为命也闹过 “分居”,定居于荒野中的大院子而生活不再颠沛流离,少年时曾遭受的暴力与得到的关爱,等等,随着成长反而愈益清晰。种种文字率性而作,平实诙谐,同时又有掩盖不住的温暖和诗意,组成一幕幕 “含泪的微笑”。2、精彩内容:①李娟记李娟就李娟吧。好比自己个儿矮的问题,反正都已经矮了三十多年,也矮习惯了。无论对于这个现实多么不甘心,也不甘心习惯了。长久以来,我的写作全都围绕个人生活展开。于是常有人替我担心: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万一把生活写完了怎么办?我不能理解 “写完” 是什么意思。好像写作就是开一瓶饮料,喝完拉倒。可我打开的明明是一条河,滔滔不绝,手忙脚乱也不能汲取其一二。总是这样 —— 写着写着,记忆的某个点突然被刚成形的语言触动,另外的一扇门被打开。推开那扇门,又面对好几条路…… 对我来说,写作更像是无边无际的旅行,是源源不断的开启和收获。总之,只要一开始动笔,往往刹不住脚 —— 不过,也可能因为我话痨。然而自《冬牧场》后,这些年再没出过新书。之前很多编辑劝我要 “趁热打铁”。可我又不是打铁的。如果只因好几年没出书就被读者所抛弃,那是读者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总之冷了热了什么的也没管太多。写作方向一直稳定不变,野心勃勃的长篇计划也从未停止。闲暇之余,兴致所至,也会随手记录一些身边小事。我发现,很多刻骨铭心的记忆一旦形成文字,似乎就只剩强烈的情绪鼓动其中了,读起来可能还不如自己平时随手记录的流水账精彩。可随着时光流逝,忘记的反而是后者。可见记忆的筛选取舍并不公平。幸亏自己勤快,大事小事统统记下来再说。每次翻看自己成山成海乱七八糟的电脑文件夹便无比庆幸 —— 像最贪得无厌的人那样庆幸。好吧,长年在河中拦网守候的人,总比隔三岔五空着手到水边碰运气的人收获稍多。②扫雪记在阿勒泰的冬天,人人都得扫雪。乡下人扫自家的院子,城里人扫各单位的片区。哪条街道哪段路面归哪个单位负责,墙根处马路牙子上电线杆上都以红油漆标得清清楚楚,打着箭头符号。一到久雪初停的日子,集体劳动就开始了,手头天大的工作都得放下。处级以下干部职工无人幸免。至于不便人工清扫的主干道,则以推土机推开积雪,再用挖掘机装满一辆辆卡车,然后运到城外倾倒。把清理积雪说成 “扫” 雪,实在太含蓄了,说 “铲” 雪、“打” 雪、“砍” 雪都不为过啊。那可真是个力气活,用铁锹挖,用剁铲砍,用推板刮,拼命在雪堆里刨开一条通道,杀出一条血路。雪是轻盈浪漫的,可一旦堆积起来,便沉重又坚实,不近人情。至于塌方时从高处摔滑而下的雪块,据说已经跟冰块一般坚硬,手指甲都很难在上面抠出印子。阿勒泰市是山区,比不得戈壁滩边上的富蕴县,冬天雪很大的。她嗤之:“老子活了这么大,什么样的雪没见过?” 下第一场雪时,我妈真心地感慨:“别说,老子还真没见过这么大的雪!” 下第二场雪,我妈又感慨:“除了上次那场雪,老子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雪!” 到了第三场雪,我妈继续:“这是老子这辈子见过的第三场最大的雪!” 就这样,不到一个月,纪录刷新了三遍。③阅读记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捡到一张旧报纸。闲来无事,就把自己认得的字挨个念了出来,竟然发现它们的读音连缀出了一句自己能够明白的话语,大为震动。那种震动直到现在还能清晰记得。好像写出文字的那个人无限凑近我,只对我一个人耳语。这种交流是之前在家长老师及同学们那里从不曾体会过的。那可能是我生命之初的第一场阅读,犹如壳中小鸡啄开坚硬蛋壳的第一个小小孔隙。全都是毫无选择的阅读,全然接受,鲸吞海纳,吃干抹净。然而渐渐地,阅读的海洋中渐渐浮起明月。能记得语句暗流涌动,认准一个方向推动小船,扯动风帆。而忘记的那些,则是大海本身,沉静地荡漾 —— 同时也是世界本身。我想,这世界其实从来不曾在意过谁的认可与理解,它只是存在着,撑开世界应有的范围。对现在的我来说,“阅读” 这件事已经渗透进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之中,成为了日常习惯。什么都是 “读”,什么都是学习与获得。世态百相,人间万状,阅读行为无法停止。我仍稳稳当当行进在当年的航道上,明月已经升至中天。当我再次拿起一本书的时候,总感觉一切仍然刚刚开始。当年的耳语者还不曾走开,只对我一个人透露唯一的秘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幸福的源头

                        之前读过李娟的《春牧场》,写她跟随牧民游牧转场的经历,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也要把日子过得生气勃勃,被她幽默诙谐,朴实乐观的文字感动,以为她的原生家庭一定阳光和睦,才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女儿。但读了《记一忘三二》后才知道,她来自一个单亲家庭,儿时受过校园霸凌,同学的嘲讽,还有一个不善解人意又自负伤她最深的母亲,成人后有一段时间生活窘迫,一直没有找到那个懂她的人,虽然生活中遭受了种种磨难,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苦难不值得被歌颂,那不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前的必备条件,苦难往往只会让人顾及眼前的生存,无暇看到远方和未来,她用文字记录下这些往事,没有太多自哀自怜,我无法想象她当时是如何写下这些不愿回首的往事。很好奇她是如何从命运的不公中闯过来的,在她的文字我好像找到了答案,“在每一个普天同庆的特殊日子里,我远远站着,照常生活,像是没有行李的旅人,又穷,又轻松。我的幸福只有一种源头,它只滋生于内心,它和外部的现实秩序没有一点关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可以给生活带来一丝平静

                          有开心,有感慨,有伤痛,有自责… 每天睡前读一段,感觉会抛掉日常工作的辛苦,沉浸在生活的琐事、亲人的絮叨中,重新回复平静的内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记录下生活的琐碎,作者是多细致的人

                            最近迷上了李娟的书,她的生活琐碎记录感觉有趣,有爱,一定是足够细致的人才能把琐碎的生活,一地鸡毛的生活,用那么有点幽默的笔调,自嘲的口吻,描绘的如此生动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忘记的来回飘荡,兑入新的生活

                              李娟总用名字称呼自己,有种俯瞰生活的感觉,挺有意思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她为了不浪费剩饭想要买鸡养鸡,没地方放鸡,又想在郊区买房子,房子太远在山上,又想考驾照买车,为了给鸡送饭,最后冰箱停电全都融化又冻上,被一股脑的清理掉,最后大冰箱也不要了。我和朋友也讨论过,有时候剩下饭菜不想吃了就放到冰箱里面,来回挪动,不舍得扔直到他坏了,或者有新的剩饭剩菜进来再把他扔掉才不觉得浪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虽然是生活的碎碎念,可却是更真实的李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朴素而又真挚的描摹生活的点点滴滴。真是鸡毛蒜皮,体现真性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情真意切,写得好自然,美丽的阿勒泰,李娟的文字值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城市生活

                                      这本书更多是李娟和妈妈回到阿勒泰市的郊区生活片段,汉人回归汉人区,有了自己的大院子,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看的很快~生活中的细碎点滴,各种故事交织在一起,很耐人寻味。特别喜欢作者幽默诙谐的语言,每每都忍不住一笑,看到细微感人处又哭成一个泪人。不管怎样,很有幸能看到作者一系列优秀的作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充满恶意的老师和校园霸凌

                                          这真是一个孩子的地狱了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