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30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如果没有办法长出参天大树,我们至少能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在书里面,何帆老师通过对去年的经济、社会现象的观察,发现今年到来的几个新趋势,讲这些变化对我们个人的影响。书中一共有 6 章,3 个策略,通过 3 个故事讲生存策略,“麻雀的故事”,“第一批鱼上岸的故事”,“野草的故事”经济生态系统出现了变化。气候变化会导致一批旧的物种逐渐消亡,但恰恰因为旧物种消失了,才空出来很多新的生态位,才会有一批新物种的出现。一些靠资本扩张,追求规模,尤其是追求垄断地位的企业可能会成为旧物种,但一些善于变通,并且坚守自己的生态位的 “隐形冠军”“小巨人”,正在成为新物种。制造业的春天已经到了。在内陆的小县城里也出现了生产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工业小巨人。这既说明中国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也说明制造业要遍地开花了。本土创新企业的机会比原来更多了。美国在 20 世纪初期,曾经是世界工厂、基建狂魔,但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资本转为投资金融、房地产、信息技术,最后酿成了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中国一开始是实业资本兴盛,开工厂的人赚钱,后来出现了金融、房地产、互联网三大产业,都是资本为王的行业。现在,能看出来,新一轮的产业资本扩张又开始了。 服务业将出现新物种。服务业中有很多新的发展机会,都和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有关。比如说,家居装修。原来人们买房是为了图房价上涨,现在 “房住不炒” 之后,人们就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居住。现在独立家居设计师拿到的订单越来越多。原来人们买花是为了送别人,现在买花是为了愉悦自己,现在鲜花这个市场就蓬勃发展起来了。现在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这些新兴的职业,五花八门,但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服务的大多是年轻人中出现的小趋势。这跟年轻人有新的生活主张关系很大。对年轻一代来说,美是必需品,是空气和水。他们对美好生活有自己的定义和主张。 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构。在中国的跨国公司并没有大规模撤出,因为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率明显比在其他国家要高。在调研中的数据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率比在东盟高 6%,比在北美和欧洲高 9%。但是我们去问跨国公司,有没有扩大投资的意愿,绝大部分跨国公司并没有。这说明跨国公司正在观望犹豫,它们期待的是政策的确定性。 有一批企业找到了 “逆生长能力”。愿景集团,他们专门做老旧小区的改造。这个生意按说是很不好做的。他们的做法是物业收费尽可能降低,但是增加服务。比如小区里面有很多老人,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工作忙,顾不上回来看老人。愿景就把小区的保安变成了管家,每天去看望老人,录一段小视频给外地的子女看。这个贴心的服务收费不高,也就一两百块钱,外地的子女当然愿意花这个孝敬钱。保安去看老人,顺便还能给老人送矿泉水。在很多老旧小区,自来水管老化,水质较差,买矿泉水是刚性需求,但老人自己没法把那么沉的水扛到楼上。矿泉水的价格中,占大头的不是水,而是运输费。愿景去送水,其实也能赚到钱。虽然看起来只是蚊子腿上的肉,但这是政府支持、群众欢迎、规模巨大、可以稳定获得收入的商业模式。这个就是能够适应经济生态系统变化的新商业模式。 年轻人不愿意找工作,但更在意找事做。很多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其实并不愿意找工作,因为他们觉得工作很无聊。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我看来,这其实不是因为年轻人不想努力,而是因为年轻人敏锐地发现,很多工作是没有意义的。看起来收入不错,看起来工作条件不错,看起来每天的工作安排满满当当的,但一天下来,扪心自问,都干了什么事,有什么贡献,好多人只是陷进了工作的泥潭。年轻人慢慢地发现,找工作和找事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只是想着去找工作,那看的就是工资、奖金、工作时间、单位的福利,如果是找事做,年轻人最愿意的是寻找自己想干,又能干得好,还有社会需求,能带来金钱、社会地位等回报的事情。这会对未来的职场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年轻人以后会把企业当作学校,在企业里工作就是尝试做不同的事情,做不同的事情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技能,锻炼自己的技能,是为了获得一种不依附于平台或系统的独立生存能力。当外部环境改变了之后,细分市场是在艰难时代适用的生存策略。不要着急忙着做大做强,而是要先找到细分市场,然后当第一名,占住这个生态位。鱼都能上岸,野草都能想出各种各样的生存策略,人为什么就不能调整自己的生存策略呢?如果没有办法长出参天大树,我们至少能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认清形势,我们不一定非要有鸿鹄之志,我们可以向麻雀和燕子学习,在新环境里生存。虽然海洋很辽阔,但别忘了,还有陆地,我们还可以想办法上岸,做第一批上岸的鱼。经济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那就让我们找到新的策略,找到新的机会,不仅能活下来,而且能占据新的生态位,越活越好。那些经历了困难,但是能仍然能发展好的个人或者企业,一定是因为懂得改变生存策略!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做一粒种子,扎根变量的大地

      🌿时过境迁再来读 2022 年的这一本书,它更像是一本极为现实的散文,因为种种限制条件,何帆老师这一年没有能够大刀阔斧地去很多地方,看很多东西,但是他从种子,野草,麻雀生存的智慧当中,提炼出了稳住基本盘的一些重要方式。🌿 在一个个细微的领域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正在想办法对抗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他们都在做事情。那些街边的小店,那些生活在城市中麻雀,随机应变的生活方式,都让我们知道,只要坚持穿过这层层迷雾,曙光就在前头。此刻已是 2025 年,又一个新年,我们的生命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真的在变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人的2022年

        2023.1.9 到手后开读,2023.10.23 重读。这是发愿用 30 年来写 30 本的中国变迁系列,好像读了这本书就忍不住要回顾回顾自己上一年的经历。2022 年元旦当天,婆婆给我买了一身衣服,谢谢妈妈;二月参加妹妹的高考百天誓师大会,后面报了麻醉专业;六月手术住院,在公众号写了几篇月度总结,没有坚持续写;小侄子上一年级了,辅导了几次写作业,这需要不一般的能力,有过经历的都懂吧。去年的今天是老爸的生日,今年还没到,去年的昨天我出车祸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十一月,小区封控,关了几天,解封后立即去烫了个头发;十二月去长沙一个星期,阳啦;28 号主持了一个两三百来人的庆典活动,有点差强人意,不想吐槽自己了,就是有点遗憾。2022 年最满意的点就是坚持读纸质书 20 本,虽然阅读 list 并没有完成,电子书也有些,阅读习惯还是要继续养成。2022 年不知怎的进了一个读书群,书友们可厉害了,跟着玩了对对子,向大佬们学习,还有玩诗词的,这个就玩不转了。明明是想写书评的,也许是里面的故事有共鸣的,自己也就叨叨了些。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微变到质变

          量的积累导致质的变化!因为自变量会带来因变量;人的能力就是自己的极限,必须通过链接而完成迭代升级;从条件上讲,你的历史决定了你的未来;就像阶层一样;百年难得跨越;唯有打破固化思维、破坏性创新,或许能有一线突围的可能性;人长时间的寖泡在网络空间里,会变得短视、傲慢、幻想、愚蠢;或许这是自我投喂的 “奶头乐” 毒药而不自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跟读《变量》

            跟读《变量》是情不自禁的跟随。何老师写书辛苦。我只要跟在后面读,他就会继续在前面写。对不对?三十年跟读《变量》,我要健康长寿!读到第三十本我九十四岁。何老师咱们一起加油!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平凡的2022

              2022 年注定以不寻常的使命载入史册,作为上海人,我经历了被关在小区的日子,又作为小区物资保障组组长为小区的生活物资竭尽全力。何老师的观察和写法也很独特,变量让这个社会更无序,但,我们都是一颗种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2 年的真实历史,就会散落在民间,凝聚在一块又一块的碎片之中,闪烁微光,散发余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变量

                  像野草一样, 放低身段,深深的扎在土里,活下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野草、气候和新大陆

                    野草,不去与树争高,而是放低身段,把根深深地扎进土里。气候,他的改变,影响的将是天翻地覆。新大陆,历尽艰险,终将抵达陆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2024.6.6

                      豆瓣评分这么低,还以为有点不太对。我自己读了大半,真的不怎么样。不太是我想看的东西。都是一些故事。这些故事,也不算是很出彩吧?之前疫情,网上比这好太多的故事,一大把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变量5:在中国这艘大船上

                        看过何帆老师的多本《变量》,包括 2023 年的,整体感觉这本变量多了些彷徨无奈,毕竟在 2022 年,疫情还在持续,作者无法去到想去的地方搜寻更多的真相。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宏观层面的分析,比如房地产,人口规模,双减政策实施,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政策的推进路径,从而更加坚定前行的信心。做好一粒种子的使命,把自己的经验与智慧,传承给优秀的下一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好的一本书,可惜读晚了

                          何帆老师的书很接地气,思考有深度,给人以启发。书中的故事案例很贴合实际,有很多点会让人茅塞顿开的感觉。马上买来最新的变量 7 读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刚刚看到电子版,再次阅读

                            就像哥伦布那艘大船上的水手,我们历尽艰险,终将抵达陆地。其实感觉何老师本尊的创意更加让人期待,希望某天真的看到那篇《2022》的科幻作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笔调轻松幽默,独具画面感。观点明晰,娓娓道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语言优美简练,虽说关注小人物,但对宏大议题见解独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很多洞见,很多有意思的想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2022 年是疫情防控下的一年,作者观察了疫情下的城市封控下的人们。形形色色单位小人物,形形色色的企业,还有各种的国与国之间的摩擦。上半部分略显无聊和干燥,但这本书的下半部分精彩。从环境巨变,生物演化,还有各种生存策略谈起结合历史上的节点和显微镜下的小人物。后半部分写的有血有肉很精彩。很喜欢关于小草和各种鸟类观察和描写。有的时候生存大于择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本变量都入手阅读

                                      100 余人,200 多小时电话录音,景德镇、中山、宾阳等 10 个城市,岑科、愿景、Artand 等企业,新能源汽车、房地产、教培等行业 ——2022 年,著名学者何帆继续着他的调研与观察。他看到那些像野草一样的人,不去与树争高,而是放低身段,把根深深地扎进土里。他看到那些在竞争中落败的企业,就像被对手逼上岸的鱼,穷途末路,却被激发出进化的勇气,成了胜利者的祖先。他看到那些像恐龙一样的行业,在巨震之后,凭借鸟的基因,在全新的环境中辨别出新的资源。他看到民粹主义的幽灵,像 1692 年的女巫一样在西方的上空盘旋,全球化受挫,但中国的优势与未来仍清晰可见。他看到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活下去,并把经验和智慧传给自己的种子。就像哥伦布那艘大船上的水手,我们历尽艰险,终将抵达陆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难的一年但现在几乎都忘记了

                                        发现 5 上架了,一口气听完。老妈很喜欢何老师的书和罗胖的声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变化的力量

                                          我挺期待这本书的,因为我对于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真的没有体感。    对于生活在一个十八线小城市的人来说,外部世界的变化在这里似乎停止了一般。外部世界流行了很久的 “滴滴” 打车软件,在这里不用,因为你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逛遍整个县城;在外部流行的各类网红食物(特指现场制作的,甚至于肯德基、麦当劳等等)在这里没有,因为人口数量不够多;在外面流行的各类 “黑科技”,甚至于 “网红”,直播卖货也很少,因为市场体量不够大,本地人更多的看外部人的直播和网红。    因此在这里生活的人对于时光流逝、经济发展体感会差很多,需要用何老师这样一年一本的速度,时刻反映中国经济发展书籍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发展脉搏。我知道也许不止我一个人生活在这样的县城,这样的县城在中国也不止一个。   当然在这本书里面还是有另我吃惊的地方。比如我是对于科技发展、技术创新能够再次激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这件事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何老师的 “赋能创新” 和 “替代创新” 的论述真是让我有一次 “阿?”    但是我也知道我们生活在平行世界,毕竟在中国这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就有经济发展 “一日数年” 一线城市和时光停止的十八线城市。而平行世界世界的好处就是我们均有 “穿越时光” 的能力,而书籍,各类书籍就是我们的时光飞船。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